老一辈人都有剪报的习惯。在没有电脑的年代,人们收集资料都是手抄加剪报。大学生做论文查资料,都会密密麻麻记在几十张卡片上。

偶然看到家里的一溜剪报,是父母以前从报上剪下来的。纸张很陈旧,是铅字印刷年代手工排版的报纸,不会晚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1990年以后,我国报纸印刷才陆续改用计算机激光排版(电子排版系统)。

花木兰脱下盔甲后的样子(从剪报上的花木兰想到的)(1)

剪报一半是豫剧《花木兰》的唱词,一半是花木兰家乡考证的短文。父亲是豫剧迷,家里常常播放常香玉《花木兰》《拷红》和马金凤《穆桂英挂帅》。剪报上的歌词“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尊一声贺元帅细听端详。阵前的花木棣就是末将,我原名叫花木兰是个女郎。……我的元帅呀,你莫怪我荒唐。”就是常香玉的著名唱段,熟悉得不得了,非常好听。

花木兰脱下盔甲后的样子(从剪报上的花木兰想到的)(2)

豫剧电影《花木兰》海报

花木兰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女英雄,初中课本有《木兰辞》,每个孩子都会背。

花木兰不是传说故事的虚构人物,而是确有其人。不过,她的家乡到底在哪里,说法并不统一。河南虞城、湖北黄陂、陕西延安、安徽亳州,都有文物史迹表明花木兰是当地的人。

这篇短文说,花木兰家住在延安万花山。“1961年秋天,延安文联的一位干部在万花山下发现一块碑石头,上书'花木兰之墓'。学者们根据历史资料,考证了古代兵役制度,认定《木兰辞》是一首北朝诗。诗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边,暮至黑山头'等诗句与延安至黄河的路程吻合。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常香玉、冯杰三等所作戏剧中也均谓花木兰为延安的人氏。可见花木兰系延安万花山人确实无疑。"

花木兰脱下盔甲后的样子(从剪报上的花木兰想到的)(3)

常香玉主演的豫剧电影《花木兰》

欧阳予倩是1939年电影《木兰从军》的编剧、1942年桂剧《木兰从军》的编导;常香玉是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花木兰》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冯杰三(1901—1973)是秦腔剧作家,曾编写过秦腔《木兰从军》。

花木兰脱下盔甲后的样子(从剪报上的花木兰想到的)(4)

连环画《花木兰》

这个短文写的是60年代的事。对既不从事相关历史研究,又不是虞城、黄陂、延安、亳州的人来说,花木兰是哪里的人可能并不重要。多地都在纪念她,说明人们喜爱她的程度。其实从古到今,对花木兰的关注一直没有断过。放眼现当代,除了1951年豫剧《花木兰》被搬上银幕,《花木兰》还有皮影戏、音乐剧、舞剧、各类戏曲、多部电视剧、十来首歌曲,有十多家出版社的图书,有不下二十个游戏中的英雄角色。

花木兰脱下盔甲后的样子(从剪报上的花木兰想到的)(5)

连环画《花木兰》

花木兰脱下盔甲后的样子(从剪报上的花木兰想到的)(6)

连环画《花木兰》

花木兰脱下盔甲后的样子(从剪报上的花木兰想到的)(7)

年画《木兰从军》

从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再到90年代及现在,有十多部《花木兰》电影,包括1998年迪士尼出品动画电影和2020年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版电影。

花木兰脱下盔甲后的样子(从剪报上的花木兰想到的)(8)

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

花木兰脱下盔甲后的样子(从剪报上的花木兰想到的)(9)

刘亦菲版电影《花木兰》

花木兰勤劳善良又深明大义,做到了忠孝两全;她有胆有识、个性独立,具有超凡毅力;她内心纯粹,不慕名利。这样的人,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是受尊崇和夸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