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度、格调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在我们身边,自卑的人特征通常也十分明显,他们不喜欢成为焦点,善于隐藏和伪装自己。
内在的矛盾驱使他们在采纳他人意见的同时却又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对于骨子里自卑的人来说,在某些阶段、某个时刻,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都是常有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以上的几点特征,这些自卑到骨子里的人,性格也就成了他们人生中很大的一个缺陷,而且这份自卑常常植根在内心深处难以消除,在漫长的人生中,他们无论面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得畏首畏尾,反反复复进行自我怀疑,最终错失妥善解决问题的良机。
因为时常沉浸在庸人自扰的担忧之中,他们也很难从生活中体会到温暖和善意,习惯性地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之中,这一切都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对于大多数严重的自卑者来说,他们的一生仿佛是一场修行,因为他们总是在用自己性格中的特质来惩罚自己,尽管在具体生活中的表现林林总总,但大致也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方法:
一、自我攻击
所谓自我攻击,指的是个体以自我生命有机体为代价来寻求自我解脱的情绪发泄方式,常表现为对自己的刻薄、贬低、侮辱和羞辱。在心理学上,自我攻击常常是自卑的外化体现。
很多自卑到骨子里的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当下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是自我攻击,自卑的人由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或者是自我能力的局限,不会断地想要去提升、证明自己,但在自卑的心理状态影响之下,他们会极端地深化这种行为,使得他们更加自卑、更加感觉到自己的不足,甚至反感和厌恶现在的自己。
同时自卑的人也会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他们难以接受自己的不足,过度的自我攻击也会使他们丧失自我感受,对自己进行不良的自我评价,贬低个人自尊,从而影响个体适应能力。
无疑,因为自卑而导致的自我攻击是一种非常痛苦、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行为。而自卑的人如果想要从这个怪圈中跳脱出来,真正地接纳自己,与自我和解,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正视自我,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对自己敞开心扉,回归真实的自己,做自己的朋友。
二、疏远他人
自卑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用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让别人远离自己的方式来惩罚自己,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费解,毕竟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人缘,让别人同自己亲近,为什么还会有人想要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让别人远离自己呢?
但事实上,这和自卑的人内心的潜意识有关,潜意识层面的想法和我们的意识往往是相反的,对于自卑的人来说,他在意识层面也想被人爱,也想获得好的人际关系。
但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因为自己是如此的糟糕,理应受到惩罚,为此他就会让别人远离自己,具体就是他会无意识地做一些看似合理的事情,最终破坏掉自己的人际关系,使得别人远离自己。
很多自卑的人给自己下的定义都是性格内向、话少、不合群、不擅长交际,他们在每一个热闹的场合都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没有存在感,没有价值体现,害怕被关注,这种潜意识中逃离人群的想法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得他们的人格在自卑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显得畏畏缩缩。
对于自卑的人来说,可能疏远他人这一点在读书时期还不会表现出太多的差异性概念,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婚姻还是工作的状态都会使得他们与别人拉开距离,从而封闭在一个人的生活里。
三、过度劳累
自卑作为一种自我感知,也是一种自我评价,他们无意识惩罚自己的行为常被看作是“自虐”,他们也深知这种行为模式给自己带来的困扰,但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组织的调查研究显示,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那些因为自卑而无法找到发泄出口的能量和情绪聚集在身体里,表面上看来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勤奋努力,可实际上却是在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
自卑的人常通过连续几天通宵工作不休息,或者是过度使用自己的眼睛,一直盯着电子屏幕或者手机,本质上都来源于他们内心的自卑,他们从小就没有被怜惜和疼爱,他们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呵护和保护。
因为潜意识层面对自己的厌恶,连带着也不喜欢自己的身体,解决的唯一办法就在于察觉自己的情绪,要知道,我们的身体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它一直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醒我们看看问题的根源,它是帮助我们觉察最好的伙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卑也不一定都是坏事,有些人被自卑折磨得越来越糟糕,可有些人却因为自身的存在而变得越来越优秀。
能量有正负之分,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皆可利用,只要掌握好方式和计量,达到想要的结果并不算难。这就像表扬可以使人进步也可能使人骄傲,批评能够令人退缩亦能激发前进的动力。
因此,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是逐步走出自卑情绪的良药,要相信自己的存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心理学上有关于自卑的定义是:对现状的不满足,和对更高状态的追求,因此何必苦恼呢?如果能够反客为主,相信自卑反而会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好运来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Firestone, T. (2018). Daring to Love: Move Beyond Fear of Intimacy, Embrace Vulnerability, and Create Lasting Connection.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