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视作品,都在告诉你,
始终对你微笑的人有多可怕。
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卓云,
外表善良、微笑暖人,
但内心狠毒、阴险狡诈。
在职场这个别样的江湖打拼,
自然也要懂得,
挂在人脸上的微笑并不总代表着友好,
你收到的“微笑”表情,
其实含义丰富。
某招聘平台近日发布了
职场人Emoji社交沟通使用调查情况,
果不其然,
在不喜欢的表情里,
近六成受访者默契地把这个“微笑”
选到了第一位。
而大家常用的是“捂脸”“ok”和“强”。
会用表情包,
成为职场生存必备技能
“微笑”如今是最具争议的表情包之一,
是很多人的技能黑洞。
扒一扒表情包的历史,你会发现,
人类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也是“微笑”。
一个冒号,一个连字号,再加半截括号,
那时的笑容,很单纯。
“微笑”的演化,折射出表情包的发展。
40年已过,
表情包从被创造出来,到迭代升级,
表现形式、内涵更丰富了。
从Emoji表情到颜文字,
到动物图片,动漫、影视截图,
它们广泛出现在各种对话场景中,
也成为职场交流的利器。
表情包弥补了线上交流文字表达的不足。
在线下,除了语言沟通,
我们可以用目光、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等传递信息,
而在线上,只有干巴巴的文字,
交流暗示缺失。
表情包兼有明示和暗示作用,
让交流更加简约,充满情感和趣味,
满足了人们追求真实化交流的心理。
贴切地表达意思,
委婉地表示拒绝,
巧妙地化解尴尬,
精准地传递喜怒哀乐……
离了表情包,职场人话难说好。
被表情包“坑惨了”的职场人,
选择不用
但有时候,
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会出现误会,
隔着屏幕,当场“社死”。
究其原因,
主要是个人理解、群体文化,
年龄、地位的不同,
当不同人对符号进行解读的时候,
掺进了较强的主观性。
一千个网友就有
一千个对“狗头”表情包的理解。
这也凸显出表情包本身的特性,
内涵丰富的另一面,是模糊性、多变性。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表情包的一个优势就是不言自明,
你懂我也懂,
一切尽在不言中。
同时,
表意不明,也造成了沟通障碍,
导致消极结果。
用不好,不如不用,
抵制使用表情包的不在少数。
这是对结果的一种权衡,
用不好,引发误会所造成的伤害,
要小于不使用。
用多了,
被说不够严肃、不够尊重领导、不够准确,
用少了,
被说不够时尚、不够年轻……
他们认识到,
跟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交流,
使用简单的文字,可能更加安全。
职场沟通,可以更年轻一点
说到底,
表情包就是职场沟通的辅助手段。
我们希望,
在沟通中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即便用得不合胃口了,
也不必动辄小题大做。
比如,线上面试的时候,
求职者问工资能不能达到1万,
用人方回复达不到,
求职者发一个“当场死亡”的表情,
觉得很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薪资的期盼,
是一种柔性的处理,
用人方却觉得很失礼。
礼仪非常重要,
交流中的细节也可以
窥见一个人的性格等情况,
但它不代表着全部,
这只是代沟引起的误会,
不能简单以表情包断人。
得承认,职场中常有代沟,
沟这边的人看沟那边的人不顺眼,
沟那边的人看沟这边的人不像话,
你看我不懂礼貌,我看你太古板。
随着00后等一代代青年才俊涌入职场,
随着更多用惯了表情包的年轻人成为主力,
职场的一些沟通方式和规则,
将不可避免地刷新、改变。
你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表情包吗?
有没有遇到过尴尬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