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尊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清朝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初衣解诗:清朝是词坛或者诗坛非常寂寞的朝代。这是由于清朝的文网严密,汉族官员得不到重用,而且在文字方面,审查得非常严谨,也就使唐宋以来的文人盛行的诗词歌赋,不复由上自下的传播流行。清朝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抑制和打压最为严酷的时期。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清朝的诗词,其在民间的影响力远远逊于前朝。
但是这个其中,也不乏有诗人词人和作品,冲破层层的文网,没有被洇灭而得以流传下来。这其中就有清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王士祯。
说起王世祯他应该是明末清初的人。但是由于他高寿,顺治十五年的进士,却在康熙朝做了40多年的官,而且他是一个纯粹的汉族官僚,以刑部尚书退休。这在清朝来讲,是很少有汉人获此地位的。这得力于他,清廉勤奋,且办事效率高,高到什么地步呢,在办理诉讼案件时,几十个记录的官员,努力的想跟上他言语的节奏,结果手腕都写伤了。几个月就办理了要案数千件。
而且办理的结果,宽严有度,深孚众望。
所以说在满清的朝廷立脚,光有文采那是不够的。办事能力是汉人在满清朝廷立脚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王世祯并不骄傲,相反,他为人非常的平和谦逊。
在这平和谦逊的外表之下,我们看到他的诗词,清朗有度,在严密的文网之下,居然能够展现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这是一首题友人画图的诗。对方画了一幅秋江独钓。我们最记得的应该是唐朝的,“孤舟蓑笠翁,独钓一江雪。”虽然极有画面感,但是说实话实在是极致的萧瑟。但我估计日本人喜欢。
古人中用“一”来做诗做句,有画面的简洁感,但是往往失于纤巧,所以往往会在做诗或者句当中,另外的用高昂做比对。比如用一叶扁舟,通常要对万壑,千山,百,十,数来调剂。
明朝散文家的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有“长堤一横,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将一用到了极致。但是很明显才子气重,闲适性灵有余。所以许多后人作诗作词作文章,都脱不出这样的纤秀空灵的美感,一不留神就走向了伤感颓废。
但是王世祯,在28个字里,连用9个“一”,却明爽动人,层次递进,开阔鲜明。可谓强悍。
说的是在明丽的秋江之上,在湖心钓鱼的人。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非常简洁明快地写出了在江心钓鱼的人。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其中的健康的气息。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你看过秋天太阳好的时候,那在江边钓鱼的人吗?面对波光粼粼,他的注意力在鱼标上面,但是又不全在鱼标上面。这个时候心思沉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以我为中心,去观照身外的世界。如果唱歌也是发乎于内心的自然的流淌,而眼前的秋色秋水,都收纳在他一个人的心怀里。
如果不是特地为了生存去打鱼,钓鱼实在是一种平衡身心的娱乐。我看见许多人钓上的鱼,并不许都要拿回家来吃。他们往往会将一些小鱼苗,轻轻地摘取下来,放生到水里。
钓鱼实际是一种姿态。能够感受万物的缘起和交集。亲水,亲近自然。
但是王世祯的这首词的好,显然不是在他连用了9个一,而是词中表达的健康的审美气息。那种拥抱自然和秋天的快乐,并不消沉,也不激愤,惟是发自内心的乐观。
秋水长天,是秋天最明丽壮丽的景色。会欣赏的人,往往眼是相机,心是吊钩,说要容纳的,是这天然的天地好景色,荡涤人的心灵。
虽然王世祯是题画诗,但是看一看他的生平与作为,一生明快向上,肯做实事,是一个非常大气而务实的清朝的汉族官僚,在满清严密的高压下,有所作为有所突破,这也是得利于他乐观的心境。
所以从这首诗里,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身上的那一种气质。那显然不是隐士的,而是入世的。也就使这首诗分外的明快高爽!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你是不是也想高歌一曲,到水边看一看?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