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故里山花此时开--齐白石原作回乡展”在湘潭市博物馆开展。八十八件(套)一百三十余件齐老的珍品大作亮相。其中二十件还是故宫博物院院藏作品首次公开面世。为了让大家在参观之余,更有趣味地观赏大作,红网湘潭站特意挑选了几幅齐老的作品,制作了成“找不同”。让我们一起来,边看大作,边“找不同”吧!

提示

1、每组图中左侧的为原作

2、每组图中,右侧的图与原图至少有一处不同,请找出来

3、点击图片可放大

齐白石大作家(当齐白石大作遇上)(1)

和平鸽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世界和平运动潮流的影响下,齐白石也将和平鸽作为其绘画的题材。齐白石为画鸽子曾于院中饲养鸽子以观察其神态,故他笔下的和平鸽题材作品皆形神兼备,堪称极品。

不同于西方鸽子与橄榄枝的组合模式,齐白石笔下的鸽子则是按照中国传统书画的方式来表现的。《和平》图作于1953年,为齐白石晚年的精心之作。画面中下部花青淡墨荷叶,以浓墨画荷梗及茨菰,其上红荷初绽,似乎有清香隐隐溢来……图上部重墨画鸽,昂首展翅,意态从容安详。整幅画用笔苍浑厚重,墨色简洁明快,相得益彰,是齐白石红花墨叶画法的成功之例。此作品反映了“和平”这一主题,1955年世界和平理事会为表彰齐白石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运动,为其颁发了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

齐白石大作家(当齐白石大作遇上)(2)

山水图 故宫博物院藏

相对写意花鸟而言,齐白石的山水画一度不被时人理解,在数量上也远逊于花鸟草虫,但论其成就仍为近代中国山水画坛增辉甚巨。齐白石的水画主要出自两个基本母题:一是家乡景观,二为远游印象。此幅画作表现的应为“五出五归”远游桂林后的印象之作。

齐白石非常喜欢桂林一带的山水,此图描绘的应是此地。画面以平直线勾勒出山峰,不加皴擦,挺拔刚健,立意新奇,与时流迥异。我们依稀可以通过此作看出齐白石的山水画创作观,以及这种观念对他之后十余年所绘山水画的影响。齐白石对当时山水画流弊提出自己的看法,反对宗派拘束,门户之见,如其题款所言:“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熟桂林山”,意在表述在桂林山水面前,荊浩、关仝之辈没什么可夸耀和值得奉为宗派的。

齐白石大作家(当齐白石大作遇上)(3)

上学图 北京画院藏

作品构图简洁,不设背景,采用大写意的笔法。画面偏右部分立有一长袍黑须的老者,头带黑帽,宽袖垂下。头发、眉眼、胡须以重墨写出,淡赭石色填入面部,眉眼间透有一种安详喜乐之感,看起来十分和谐自然。老者身边为一红衣孩童,孩童一手握着书本,一手掩面而泣,神情似乎透着委屈难过。图左上部题款:“上学图。白石山翁。”,描绘的是祖父送其孙上学的情景。当然,这一幕也会使我们联想到自己儿时,每逢上学时那纠结复杂的心境。

白石老人在其《自述》一书中,曾忆及儿时求学之事:“每天清早,祖父送我上学,傍晚又接我回家。别看这三里来地的路程,不算太远,走的却尽是些黄泥路,平常日子并不算什么,逢到雨季,可难走的很哪!黄泥是挺滑的,满地是泥泞,一不小心,就得跌倒下去。有时泥塘深了,就把我背了起来,低了头直往前走累的他喘不过气来。他老人家是已六十开外的人,真是难为他的。”这幅《上学图》是齐白石对儿时上学的回忆,亦是对祖孙之情的深切追思。

齐白石大作家(当齐白石大作遇上)(4)

桃兔图轴

该图是一幅充满吉祥寓意的作品。桃子主题是作者喜爱描绘的题材,以红黄两色颜料交融而成的桃子饱满、富丽,寓意长寿,也成为了后世学画者竞相临摹的对象。齐白石对于描绘小动物非常喜欢,以此作为其在动荡年代的精神寄托。其笔下的小生灵栩栩如生,生动活泼。

齐白石大作家(当齐白石大作遇上)(5)

松鹤图(资料暂缺)

---------------------------------------------------------------------------------------------------------

答案(请不要提前偷看)

齐白石大作家(当齐白石大作遇上)(6)

齐白石大作家(当齐白石大作遇上)(7)

齐白石大作家(当齐白石大作遇上)(8)

齐白石大作家(当齐白石大作遇上)(9)

齐白石大作家(当齐白石大作遇上)(10)

来源:红网湘潭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