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讲述了下岗工人陈桂林在离婚时跟妻子争夺女儿的抚养权,为了挽留女儿陈桂林召集一帮工友要打造出钢结构的钢琴的故事。看似荒诞的喜剧片背后,是一群人的情怀和父爱的深情流露。

影片上映于2011年,由张猛执导,王千源和秦海璐等人主演,影片在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提名最佳影片、拿下最佳男演员的奖项,又在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 4 项大奖,被称为“2011年口碑第一强片”。

这部电影选材新颖、视角独特,虽然有很多电影都在歌颂父爱,但是《钢的琴》精准的聚焦底层家庭的生活现状,以一种荒诞戏剧式的手法将父爱表现出来。同时,也掺杂着对已逝时代的怀念和小人物自身顽强拼搏的精神。

钢的琴电影啥水平(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口碑佳作)(1)

01、借钱买琴

影片开头,陈桂林和妻子在商量离婚的事,妻子提出什么都不要,就要女儿的抚养权,陈桂林不同意,两人不欢而散。其实两人所处的环境早已暗示了故事的发展和最终结局,画面采用全景式构图,一人占了画面的一半。

陈桂林的背后是破败的房子和垃圾堆,而妻子小菊背后是完整的建筑群和整洁的街道,无论是隐喻的环境还是两人的装束,我们都能猜想到陈桂林所处的窘境。

钢的琴电影啥水平(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口碑佳作)(2)

故事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东北下岗潮,陈桂林原先在工厂上班,从开头他跟妻子商量离婚时提到家里有冰箱、彩电、洗衣机,就可以看出下岗前的日子还是很不错的。

下岗后的陈桂林还是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经济条件跟不上了,只能通过去学校蹭琴、用纸板画一个钢琴的方式让女儿练琴。

妻子了解陈桂林的现状,她觉得陈桂林给不了女儿好的生活,女儿也说了,谁给我买钢琴我跟谁。陈桂林为了留下女儿,于是拉下脸去跟一帮好友轮番借钱买琴。

影片采用了荒诞的表现手法,几个朋友躲的躲,避的避,通过陈桂林借钱买琴这部分,不仅能看到他为了女儿甘愿拉下脸去借钱,也看到了 大环境下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现状。曾经条件还不错的他,如今想买钢琴到处借钱,朋友们却跟他一样缺钱。

钢的琴电影啥水平(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口碑佳作)(3)

陈桂林为女儿做纸板钢琴的时候,他认真的测量纸板的长度,用马克笔细心的画出了琴键,我们从最终成果中可以看出,陈桂林还是很有才的一个人。影片通过超级玛丽的游戏背景声衬托了“纸板钢琴”的荒诞和不切实际性,也不动声色地渲染了父爱的温情。

影片聚焦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现状,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但是并没有一味的演苦情戏码以此换取观众的同情,而是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表达陈桂林和朋友们的乐观和积极生活的态度。

钢的琴电影啥水平(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口碑佳作)(4)

02、组团偷琴

借钱买琴这一招不管用,陈桂林想到了学校的钢琴,于是他跟朋友们挑了一个黑漆漆的晚上去偷琴,几个人跳过围墙把钢琴从教室里抬走。这么大动静当然会被发现,于是几个人进了警局。通过暗调的光线表达这一行为的不合法性,背景音乐的适时响起衬托偷琴的滑稽。

被人发现的时候,陈桂林还试图以一己之力把钢琴拖走,最终他没爬上围墙,干脆大方的走了出去。一首《献给爱丽丝》在此时响起,我觉得它代表着陈桂林身上那种浪漫主义气息,音乐戛然而止也意味着美梦的破灭和偷琴失败。

如果仔细分析陈桂林的心理变化,我们又能读懂深层次的内涵。一开始他想借钱买琴,这个想法是合理的,那又为什么发展为风险极大的偷琴呢?

钢的琴电影啥水平(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口碑佳作)(5)

我觉得背后折射出底层家庭的无奈,极力渴望的钢琴买不起,借钱又借不到,短期内唯一可以实现的就是去偷琴。陈桂林从本分乐观的小人物逐渐走上犯罪的道路,他负全部责任是肯定的,但我们是否能从中读懂一些苦涩呢。

父爱不需要很多笔墨去渲染,从本分的陈桂林再到偷琴的陈桂林,如果不是父爱内在的驱动力,他又如何肯通过偷琴实现女儿的愿望。导演细腻的手法将陈桂林的心理历程完整地展现出来,将小人物的无奈和苦涩通过幽默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父爱不浓不淡,刚刚好。

刻画父爱的同时,也展现陈桂林和朋友的友情。虽然借钱的时候大家都没法帮忙,但是大家都甘愿冒险去偷琴,虽然很荒诞,但是也能感受出那个年代的友情是多么的纯真。

钢的琴电影啥水平(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口碑佳作)(6)

03、一起造琴

陈桂林和朋友们造琴是全片最重要也是最抒情的部分,经历了借钱失败、偷琴失败,陈桂林突发奇想,利用他们对钢铁的熟悉和技巧,想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结构的琴出来。

陈桂林团队里有终身未娶的男神汪工、倒卖钢材的季哥、卖猪肉的大刘、配钥匙的快手和无所事事的胖头,还有喜欢陈桂林的淑娴和中年丧偶的王抗美等人,他们的工作五花八门,但是下岗前他们都是钢厂的员工。曾经风光无限,在下岗潮的时代背景下,最终变成了底层家庭。

钢厂和钢铁对他们来说,不仅是曾经工作的地方和最熟悉的金属,也是最美好的那个时代,是他们青春和热血挥洒的地方。看似他们是在帮陈桂林的忙,其实也是在寻找自身价值,对他们自身理想的救赎。

钢的琴电影啥水平(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口碑佳作)(7)

造琴的过程中发生很多事,材料不齐全、小元跟妈妈在一起的开心、淑娴劈腿好兄弟,这些事一度打击到陈桂林,他可能觉得自己做出钢琴也没意义,也是对自己的嘲讽。但是,亲情和友情的双重支撑,强烈的自尊心使陈桂林振作起来,造琴不仅是为了女儿更是为了实现他的价值与理想。

最终,在废弃的工厂里,承重机械吊着“钢的琴”缓缓走向中心舞台,女儿小元说:爸,你想听什么。陈桂林缓缓地说:越简单越好。就在这首简单的旋律中,每个人的神情复杂,轻快简单的旋律背后是精密的机械共同协作,是几个人不分昼夜认真细致的劳动成果。

琴造出来了,陈桂林也放弃自己当初的想法,他觉得女儿还是跟着前妻比较好,镜头缓缓拉长,影片就在钢琴旋律中结束。陈桂林对女儿的爱随着一个个零件翩翩起舞,献上最美的爱之舞。

通过陈桂林为女儿造琴的这条主要线索,经历了借钱买琴、组团偷琴、一起造琴的过程,我们看到陈桂林为了留下女儿积极做出的一切,他的努力、不甘和柔情似水都展现的淋漓尽致。也让我们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它可能不像母爱一样温柔,却像大山一样撑起女儿的天。

钢的琴电影啥水平(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口碑佳作)(8)

写在最后:

《钢的琴》这部影片虽然是小成本电影,但是一点也不输大牌电影,导演张猛将自己的美学思想加入到影片当中,大量的对称构图展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对称美。人物服饰的艳丽和背景基调的压抑一点也不违和,通过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视听语言方面也极其值得赞叹,全景式构图和大量空镜头的出现,不仅展示了上世纪90年末东北地区的真实生活,也表达了“陈桂林们”对已逝年代的礼赞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钢琴和手风琴配乐的旋律、游戏化的配乐出现,刻画了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形象,促进人物的情感升华。

影片所表达出来的父爱也引发了观众的思考,陈桂林所代表的父亲们,总是竭尽全力把最好的给孩子们,他们不会说动人的语言,却用行动谱写爱的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