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殷的名字13

又发现了两个新的笔名“何迈”与“何莲”

陈家基

萧殷在其一生中,曾先后使用过多个笔名,其中大部分是在1949年以前。1949年以后,除了在“三反五反”时期他曾经用“郑文森”这个笔名发表过小说《高经理》以及1951年有《人间书屋》出版他以“黎政”的笔名作协的《怎样写新闻消息》以外,我们所知道的似乎就只有萧殷这个名字。

以下是笔者把萧殷曾经使用过的笔名以及代表作品的题目以及发表的报章杂志归纳如下:

郑文生:《乌龟》,1935年,《广州国民日报》副刊《东西南北》

鲁德:《芋圆》,1935年,《广州国民日报》副刊《东西南北》

征夫:《哥哥的脸》,1935年,《广州国民日报》副刊《东西南北》

心吾:《旅途速写》,1935年,《广州国民日报》副刊《东西南北》

萧英:《井圪塔的血》,1939年,《新华日报》

黎政:《怎样写新闻消息》1951,《人间书屋》出版社

何远:《随感》,1946,《晋察冀日报》

萧盈:《解放三日刊创刊前后》,1946,《晋察冀日报》

司徒达:《毛主席的像片》,1946,《晋察冀日报》

殷:《买米》,1946,《晋察冀日报》

郑文森:《高经理》,1952,《人民文学》

萧殷:《桃子又熟了》,1957,《红旗飘飘》

研究萧殷,发掘萧殷的作品,你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萧殷文学馆的资料库,保存了一本不起眼的简报资料。其中有两篇同归在《诗品录》名下的小文章。一篇是署名“何迈”的《简妙》;另一篇是署名“何莲”的《爆竹与撞钟》(下图)。

金庸角色起名(又发现了两个新的笔名)(1)

剪报1:署名“何迈”的《简妙》

金庸角色起名(又发现了两个新的笔名)(2)

剪报2:署名“何莲”的《爆竹与撞钟》

萧殷为何要保留这两张剪报?

继续翻下去,另外一张剪报简报资料给出了答案。这就是下面这一篇署名“萧殷”的文章《给读者以激励 给读者以启迪》。

三份剪报都是标明发表时间为62年6月至7月间,无疑都是萧殷自己的作品。

金庸角色起名(又发现了两个新的笔名)(3)

剪报3:署名“萧殷”的文章《给读者以激励 给读者以启迪》

更直接的证据来自萧殷的著作《创作随谈录》。在书中,萧殷以《诗品录》为题,收录了《简妙》和《爆竹与撞钟》。

金庸角色起名(又发现了两个新的笔名)(4)

萧殷的著作《创作随谈录》

金庸角色起名(又发现了两个新的笔名)(5)

萧殷的著作《创作随谈录》。在书中,萧殷以《诗品录》为题,收录了《简妙》和《爆竹与撞钟》(1)。

金庸角色起名(又发现了两个新的笔名)(6)

萧殷的著作《创作随谈录》。在书中,萧殷以《诗品录》为题,收录了《简妙》和《爆竹与撞钟》(2)

尽管萧殷在书中未注明这两篇短文发表时的署名与报纸以及时间,但书的内容与剪报互为印证,证明了他们都是出自萧殷的笔下,“何迈”与“何莲”是萧殷曾经使用过的笔名。

现在我们知道了,最近新发现的“何迈”与“何莲”两个以前不知道的笔名,连同“萧殷”这个广为人知的名字一起,萧殷在一生中曾经使用过的笔名达到了14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