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安市阳邑镇柏林寨上村郭王所承父志为百余抗日英烈守墓:两代人接力 81载践一诺

河北省武安市阳邑镇柏林寨上村石沟坡东岸,一方凸起的小山坡掩映在漫山的青草和山花间。如果不是有人专门指出,鲜有谁知道,这里曾长眠着一百多位抗日英烈。

1940年10月,时任村武委会主任的郭成忠将在孤的山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掩埋。此后,守护烈士忠骨,成了郭成忠和儿子郭王所一辈子做的事,而且一做就是81年。

青山隐隐,绿水悠悠。在我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赶到柏林寨上村,在孤的山战役烈士陵园见到了郭王所老人,他说:“我就是想给后人留一个纪念烈士的地方,知道他们当年是为了我们牺牲的……”

抗日英烈纪念碑(两代人接力为百余抗日英烈守墓)(1)

9月27日,郭王所在孤的山战役烈士陵园擦拭公墓。自陵园2010年建成后,到这里打扫卫生成了郭王所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河北日报记者尹翠莉摄

地下党员默默守护抗日英烈忠骨

9月27日,武安刚下过一场秋雨。从家到孤的山战役烈士陵园那段小路有些泥泞,郭王所仍像平时一样,一大早就拿起锄头来到陵园,扫地,除草,在公墓前坐一会儿,然后再开始一天的生活。

“父亲守了多半辈子烈士墓,不能在我这儿断掉。”77岁的郭王所站在烈士公墓前,平静地望向不远处的山坡,仿佛看到了父亲当年的身影。

“我父亲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参军,后参加了百团大战。他受党组织派遣,长期隐伏在柏林村,主要从事扩大组织、护送首长、筹集军粮、传递情报等工作,我家当年就是地下党组织的一个联络站点。”郭王所说,父亲多年从事地下工作,平时很少提及他个人的战斗经历,直到去世前几年才告诉他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1940年10月,日寇偷袭梁沟兵工厂,八路军129师所属的太行第四军分区34团、32团等五支部队奉命在阳邑镇孤的山执行阻击任务。战斗打得极其惨烈,我方伤亡很大。

“当时,我父亲是村武委会主任,负责伤员救治和转移工作,他组织民兵冒死从战场上将伤员转移到柏林村。”郭王所听父亲说,由于医疗技术和卫生条件太差,很多受重伤的战士陆续牺牲了,在石坡沟荒地里掩埋时,遗体摆满了整个坡沟。

战争还在继续,郭成忠按照上级指示继续潜伏在柏林村一带。新中国成立后,郭成忠保守着秘密留在村里种田,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

多年后,和郭成忠一起参加革命的战友专程来找过他,有的劝他外出任职,有的让他找组织办理优抚手续,都被他拒绝了:“当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能活着就已经幸运了,在村里不也是干革命吗?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大家都说他执拗,却不知道,这么多年,郭成忠老人不离开村,还因为他想守护埋葬在石坡沟东岸的战友。

“小时候我也跟着父亲到山坡上除草掩土,但不清楚那片地方有啥特殊的。”郭王所回忆,直到1980年,父亲患病,身体大不如前。有一天,父亲才把他带到那片山坡上,将当年战斗和多年守护烈士遗骸的事告诉了他,并将守护任务交给了他。

1992年,郭成忠肝癌病危,弥留之际,他心中牵挂的仍然是石坡沟掩埋的烈士。他把儿子郭王所和几位老党员叫到床前,用微弱的气息嘱托后事:“我快不行了,但有一桩心事到现在没有了结,埋在石坡沟东岸上的烈士只是简单埋葬,我死后,你要继续守好烈士遗骸,想办法好好安葬一下。”

“交代完没两天,我父亲就过世了,而这也成了他唯一的遗愿。”说到这里,郭王所原本平静的语调低沉了下来。

抗日英烈纪念碑(两代人接力为百余抗日英烈守墓)(2)

9月27日,郭王所在孤的山战役烈士陵园打扫卫生。 河北日报记者尹翠莉摄

子承父志践行安葬烈士遗骸诺言

郭王所把父亲的嘱托铭刻在心里,时不时就到石坡沟去看看,清理杂草、添土培坟。“这些曾经为保护老百姓牺牲的烈士没有墓碑没有姓名,也没有像样的棺材……”郭王所想到这些,心情沉重得难以言表。

从1992年开始,郭王所便开始联系有关部门,想办法让烈士重新安葬。由于年代久远,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并不多,而且史料也不完备,郭王所的奔波之路异常艰辛。

2009年7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柏林烈士纪念堂负责人刘清林帮助下,郭王所反映的情况得到了时任武安市民政局局长李成文的帮助,建烈士陵园的事终于有了着落。

“得到政府部门的核准,我一晚上没睡,父亲的临终愿望终于要实现了。”十余载过去,回忆起那段日子,郭王所依然难掩激动。

2009年10月下旬,郭王所受民政局委托,组织村民开展了挖掘遗骨工作。

第一天,17具英骨被找到;第二天,又有十几具英骨被发现……挖寻工作持续了29天,寻遍山坡,共找到133具抗日英烈遗骨。

其间,武安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雪。郭王所带着村民们踏着过膝的大雪,顶着刺骨的寒风,义务从早干到晚,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被寻找到的烈士遗体基本都是头朝北、脚朝南依次埋葬,每具间隔一米左右,摆放得整整齐齐。”郭王所感慨,“当年在那样恶劣的斗争环境下,父亲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牺牲的战士,今天日子过好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安葬他们?”

在挖掘烈士遗骨的现场,他们发现了许多当年战士们穿的灰色服装残片、外套和衬衣纽扣、皮带扣、子弹头等,从挖掘出的耳环判断,当时牺牲的烈士中可能还有女卫生员或女宣传员。“这133名烈士,只有两个人有名字,其他的是谁、哪里人,一无所知。”郭王所说,他们将这些珍贵的遗物小心翼翼地收集了起来,等待日后考证。

挖掘完毕后,郭王所用133副棺材,垫上133块红布,将烈士挨个装殓,摆放妥帖。

勘地建墓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郭王所清楚地记得,那年冬天一共下了13场雪。为了不让棺材被雪水浸泡,每次雪化后,他就挨个去把棺材周围的雪水弄干净。直到2010年4月25日烈士安葬,郭王所在地里守护棺材整整139天。

2010年5月,烈士公墓建成,两代人的心愿终了。

“我们逐步加大了对零散烈士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普查,今年全面签订烈士纪念设施看护协议,郭王所就被指定为孤的山战役烈士陵园的看护人。”武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田海兴说。

“这些长眠的烈士牺牲的时候还很年轻,许多都没有后人,我就当是为他们尽孝了。”郭王所说,这是对父亲的承诺,也是对无名烈士的承诺。(河北日报记者尹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