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一个思维跳跃,语言紧促的女孩,静心沉思、文笔流动,东坡画扇的风波就这样风生水起,牵人情肠,东坡居士的风采与抱负、苦楚与期盼跃然纸上,令人扼腕感叹又拍手叫绝……

小古文东坡画扇 东坡画扇风波(1)

夜已深,可钱塘官府的灯还亮着。纸糊的窗面上,映出一个满面愁容的中年人的剪影。

这是苏东坡,而他的忧愁,还要从几个月前讲起。

那本应是普通的一天。做的唯一算得上有意义的事,也只是帮助一位窘迫的制扇人卖他的扇子罢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件为民行善的好事,却几近让他遭受牢狱之灾。

事件起先的起先,是朝廷中有些与他政见不同的小人在圣上耳旁吹得丝丝妖风,说他苏轼为官,‘‘官风不正,为谋取私利,竟于那扇商合伙贩扇’’还说他‘‘简直是大宋官员之耻’’而圣上神宗呢?不知是真听信了小人的污蔑,亦或是早就对他苏轼心存不满,总之,事发后没等几天,他就收到了从都城快马加鞭送来的口谕:停薪革职,等待调查。

行吧,等着,等着吧。苏轼他不会死,他只会破土重生!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他苏轼定要像几月前那人模狗样的代理护府一样,大摇大摆的举家搬回官府,然后,继续做个为民着想的好官。

但等了整整小半年,他也没收到半封来自朝廷的信。

苏东坡看懂了,那些把它视为政敌的小人,他们想把他,一个半条腿迈进老年的老翁,耗死在这钱塘江畔。

小古文东坡画扇 东坡画扇风波(2)

忍吧,忍着吧。大不了丢了这芝麻官,回乡种田去,苏东坡如是说道。

可事情的发展让苏东坡愈加沉默——起先还只是朝中的非议,他苏东坡不胜在乎,但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身边的流言蜚语也越来越多。黑羽的乌鸦津津乐道的将谣言转发开来,几个呼吸间,“苏护府”的形象,从人人拥护的明官,变成了备受鄙视的贪官。

窗外的雨声把东坡从沉思中拉了出来。他长舒了一口气,慢慢的挪到判桌前。桌上,文房四宝杂乱随意的摆在桌上,宣纸比起他记忆中的那一摞几乎丝毫未少。笔架上的判笔连墨迹都没洗刷干净——种种的一切都表明了这判桌的现任主人根本没把它放在心上。苏东坡呆立在桌旁,想着近日的种种。

明明是在为民做事,可为何如今却落得这么个下场呢?

他越想越气,越想越怒,眉头打了结,拳头上了锁——他猛然抬手拿起判笔,拉开窗 子,接了满砚的雨水,又随手抓过散落在笔架旁的墨锭,在砚台上磨了又磨——他要用诗句,抒发他心中的抑郁不平气,书写这官场上黑暗的浑浊之气!

但渐渐地,苏东坡手上研磨的速度慢了下来,脸上的表情也从不平愤怒转化为惆怅。

再尖利的诗句,改变不了现状,改变不了人心。

他又长长的叹了口气,倒掉了砚中的淡墨,甩掉了墨锭上的墨珠,在原地不知所措的沉默着,沉默着......

他在等一个清醒的声音,在等一张证明自己清白的宣书。

小古文东坡画扇 东坡画扇风波(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