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周千清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冀鲁豫边区的大批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受尽苦难艰辛,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当时鲁西南重镇的菏泽城,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1998年,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建在菏泽赵王河畔,向世人诉说着以菏泽为中心的冀鲁豫边区军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奋进的革命精神。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要门票吗(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1)

建立抗日根据地,革命先烈用生命夺取胜利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驻中国东北的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妄图侵占全中国。

英雄的冀鲁豫边区人民向来具有反侵略、反压迫的光荣传统。一二九运动后,各地民先组织和民先队员,坚持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宣传抗日,动员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在鲁西南地区迅速萌生和发展起来。

在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浴血抗日厅里,记录着这样一位英雄——赵登禹,今牡丹区牡丹办事处人,在卢沟桥事变中壮烈牺牲,殉国时年仅39岁。1933年,赵登禹率领29军大刀队在长城喜峰口抗击日军,大刀队威名远扬,敌人闻风丧胆。1937年7月28日,卢沟桥抗战爆发,在与日军激烈交火中,他指挥的29军卫队旅最后与日军展开了肉搏。当时赵将军已与日军血战了六小时,身受重伤,但他仍然英勇向前,直到双腿被炸断而昏迷。苏醒后的赵登禹向传令兵说:“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诉我的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吧!”说完就停止了呼吸。当时远在上海的音乐家麦新,听到赵登禹大刀队的英勇事迹后,感慨地谱写了著名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这首雄壮、高昂的旋律激励着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前赴后继、奋勇杀敌。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要门票吗(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2)

1939年8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首长和鲁西军政委员会,在鲁西南梁山的小安山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形成决议:按中央指示,在冀鲁豫平原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人民,永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会议后,一一五师及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立即分赴冀南、豫北、鲁西南等地投入了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的斗争。此后,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冀鲁豫区死难同胞有一百三十二万多人;粮食损失有四百三十四亿多斤;财产损失共计(折价)达到四万五千亿之多。革命战争极其艰苦,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要门票吗(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3)

百姓自家门板,卸下来做船

抗日战争胜利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群众意愿,争取和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内战,奋起展开自卫反击。自1946年8月至1947年6月,野战军在冀鲁豫区先后组织了陇海战役、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鄄南战役、滑县战役、巨金鱼战役、豫皖边战役和豫北反攻八次重大战役。

冀鲁豫解放区广大人民,在支前工作中表现出极高的革命热情。例如陇海战役期间,齐滨县县长李荣村,在阴雨连绵、道路泥泞的条件下,带领全县260副担架,冒着枪林弹雨,日夜出入火线前沿。作为一个县长,李荣村天天冒着生命危险,同民工一起背伤员、抬担架,在他的带领下,全区出现了县长、区长带队支前,争当“李荣村式”干部的热潮。还有60多岁的村民刘顺乐、刘心田和汪冠卿老人,他们冒着炮火13次往返于前沿阵地,去时背弹药,回来背伤员。带队区干部担心老人过度疲劳,劝他们休息一下,刘顺乐老人说:“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呀,前线吃紧,急需弹药,伤员们更要抢救,我们多休息一会,伤员们就要多流很多血。”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要门票吗(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4)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展现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浓亲情。对冀鲁豫区的支前工作,邓小平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冀鲁豫是个好战场,我军到哪里都有翻身群众支援,到哪里都有粮食吃。我军取得的胜利,是和边区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从张秋镇到鄄城县临濮集300多华里的8个地段上,以突然、勇猛的动作,一举突破黄河天险,顺利完成了13万大军的强渡任务。发起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华东野战军西兵团转战鲁西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

据不完全统计,在渡河前,驻黄河的干部、战士家属连夜赶做了13万双“反攻鞋”,供13万渡河大军每人1双。因为船只有限,各家各户就把自己的门板卸下来做筏子,冀鲁豫边区的不够用,连济南的门板也下下来了……国民党苦心经营之久、号称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一夜之间即被突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冀鲁豫大平原上展开的决战,在“平原逐鹿”展厅得到了详尽展示,时刻提醒着莫忘人民群众。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要门票吗(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5)

军民鱼水深情,延续至今不丢弃

在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面红旗,记录着延续至今的军民鱼水深情。

马本斋是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转战在河南、山东一带,因为长期作战身患重病。当年9月,他带领回民支队渡过黄河,来到了抗日堡垒村——鄄城县军屯进行休整。那一年是全国的大灾年,不少人家都揭不开锅盖了。全村的老百姓依然你家一把米,我家一把面兑起来给战士烧饭、烙饼。那年景,谁家要是有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可真是金贵!可就这样,全村的老百姓还争先恐后排着队,把自家的老母鸡宰了,要给马本斋熬鸡汤补身子。

2015年,马本斋的儿子马国超带领中国将军后代合唱团专程来到菏泽,开展“寻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之旅”。他们当中还有聂荣臻元帅、贺龙元帅、粟裕大将、杨得志上将等老一代开国元勋的后代,他们的父辈大多都在菏泽战斗过。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要门票吗(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6)

当大客车到村头时,他们就被挂在村口的一副标语感动得热泪盈眶——八个大字,咱们的队伍回来了!整个村子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热闹得像过年似的。当年亲手给马本斋烙过羊油饼的孙留葛老大娘,已经整整100岁了,她听说马本斋的儿子回来了,又支起当年的那张铁鏊子,取出她珍藏了70多年的那根擀面杖,重新为其烙起了羊油饼。捧着热腾腾的羊油饼,马国超当时是一口饼两行泪。

离开菏泽时,中国将军后代合唱团将大家集体签名的那面红旗捐给了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每年的清明等节点,纪念馆总是人流如潮。前来游览的市民,离开纪念馆时,眼睛常是湿润的,现在的和平年代更让人倍感珍惜。如今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它就像一面镜子,警醒世人、激励后代,革命优良传统不能丢,要继承发扬老一辈的拼搏精神,继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要门票吗(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7)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