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瘦、香菇”一日之间刷遍微博,火遍朋友圈,可能很多人还没明白这是什么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蓝瘦香菇最新事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蓝瘦香菇最新事件(蓝瘦香菇什么梗)

蓝瘦香菇最新事件

“蓝瘦、香菇”一日之间刷遍微博,火遍朋友圈,可能很多人还没明白这是什么梗

就已经被刷屏了。

下面我们先看这个视频:

(略)

翻译:蓝瘦,香菇,本来今颠高高兴兴,泥为什莫要说这种话,蓝瘦,香菇在这

里,第一翅为一个女孩使这么香菇,蓝瘦,泥为什莫要说射种话,丢我一个人晒

这里。香菇,蓝瘦在这里,香菇。

再翻译一下:难受,想哭,本来今天高高兴兴,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难受,想

哭在这里。第一次为一个女孩子这么想哭,难受。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丢我一

个人在这里。难受,想哭在这里,难受。

原来是南宁一小哥失恋后录的视频,小哥分手后录了这段视频发到自己的微博上,

没想到分分钟阅读量分分钟破六千万,一夜之间“蓝瘦,香菇”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成为了继“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妈妈再打我一次”、“wuli”、“狗带”、“北京瘫”

之后,比肩“叶良辰”的现象级“大神网红”!。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网友以“迅雷 yiri 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的转发,模仿,

参与成为了“网红制造者”。

第一波:微博上第一批小网红开始借此风头遣词造句

(图略)

第二波:一大批有才的网友开始纷纷模仿

(图略)

第三波:紧接着,一批明星大 V 开始砍柴加火

(图略)

第四波:一大波表情包来势汹汹

(图略)

还有这一版:

(图略)

说到正处于爆发期的“蓝瘦,香菇”事件,不得不科普一下上文提到的网红大神“叶

良辰”!

(图略)

叶良辰事件

时间轴

9 月 23 日

贴吧上传播

9 月 24 日

叶良辰微博首发

9 月 25 日

叶良辰微博发酵

9 月 26 日

叶良辰登上微博热搜

9 月 27 日

全民模仿叶良辰

9 月 28 日

叶良辰带火福尔康、赵日天、龙傲天,被网友并称为网红四少。

叶良辰走进网友的视线,缘于一段 QQ 聊天记录。

(图略)

事情起因缘于一所学校女寝室打扫卫生的问题,其中一女生请来了一位名叫“叶

良辰”的大哥与女舍长理论,而两者展开一段充满魔性的对话,产生出强大的喜

剧效果,因此一夜走红。

(图略)

这段聊天同时诞生了 14 句经典语 录,最著名的当数“你只要记住,我叫叶良辰。”

(图略)

王思聪也在个人微博上向叶良辰发出“战书”——“你是叶良辰又如何?我赵日天并

不服。”网友看后笑到抽筋。

(图略)

“国民老公”一直是娱乐圈的风向标,看到王思聪向叶良辰出手了,于是,各种“好

事”的段子手开始纷纷杜撰,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

【网友吐槽叶良辰语录】:劝君更尽一杯酒,良辰轻易不罢手。 无边落木萧萧

下,良辰从不说空话。 莫愁前路无知己,良辰定奉陪到底。 飒飒西风染红叶,

良辰他日有重谢。

(图略)

【斗鱼 TV】混乱年代,一群恶霸正当街欺辱一位妇女,一位青年义士见此情形,

立刻冲上前用一套娴熟的咏春拳法,将恶霸们打的屁滚尿流,妇女仍惊魂未定:

“您就是叶师傅吧?”青年回答道:“你只要记住,我叫叶良辰。”

叶良辰充满“魔性”的话风,自然也成为了网友跟风造句的素材,其中不乏一些知

名的网络作家,如南派三叔、宋丽萱、唐欣恬等。

“她一周不加班的时间数得过来,所以,十一值班表望你三思而后行。我不喜欢

和人说废话,你若是感觉你有实力和我玩,良辰不介意奉陪到底。”

“你若觉得你有实力和我玩儿,良辰不介意奉陪到底,但你需要知道,良辰从不

说空话,我有一百种办法可以让你包邮,而你,无可奈何。——X 宝三心买家叶

良辰。”

【叶良辰经典语录】:

(图略)

看完了“蓝瘦,香菇”和“叶良辰”事件的始末分析,对于我们来讲,什么样的内容

能够有机会获得大量公众网民的参与,甚至引爆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呢?

除去网络条件改善、粉丝推动、明星参与、大众追随等等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

首先,其次,最后都是娱乐性。

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被称为“认知失调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

这一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在观点、态度、行为等之间等具有一种一致或平

衡的取向,即两个认知元素要达到一致的趋向。

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过多,必然需要在虚拟空间中宣泄。蓝瘦香菇、叶良辰内容

并无过多价值,但是对于个性的自我表达和张扬却有着很重要的体现。网民通过

集体狂欢的方式想要打破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打破的规矩,从而获得某种意义上的

平衡。

我们都是媒介化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生活中,受到规则和

制度的限制,我们无法将狂欢的心态展现出来。但是在互联网具有匿名的特点,

这种虚拟角色的功能,应以“自我表达”为主,兼有“互动”的功能,相对来说,“规

范”的成分也就少一点。

互联网打破了精英阶层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和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

备了解放的意义,开放的海量信息使得普通民众有了自行传播的可能性。蓝瘦香

菇、叶良辰、狗带、北京瘫、wuli 就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只不过借助互联网的平

台得到了快速的普及。

我们在互联网上扮演着和生活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性格,推动着同一场网

络狂欢。因为在这场狂欢里,我们能满足娱乐需求,能在压抑的生活中获得一丝

认同与慰藉。叶良辰的语录如果不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我们的心理需求,它能够

获得如此高的转发量吗?

让我们看看 2016 网络热词:

(图略)

这些热词的走红难道不是坐在电脑前的我们所推动的吗?

蓝瘦香菇、良辰体的走红符合网民娱乐心态,网民们带着调侃的心态在社交媒体

上传播。从多级传播到 N 级传播,这种庞大的传播链条吸引了足够多的网民参

与,终于盛宴开始了。

所以,在互联网下,我们早就不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蓝瘦香菇”和“叶良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