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清青

撰文:叶老师主创团

如何正确夸奖鼓励孩子 你真棒可能害了孩子一生(1)

当孩子很好地完成一项任务,获得喜人成就时,家长需要及时夸奖他们。相较吝啬于表扬的传统教育方式,当下,不少父母已意识到夸奖孩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孩子受到肯定,有助于个人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然而,夸奖需掌握方法。不恰当的夸奖与表扬不但无法起到预期的正面作用,甚至会阻碍孩子的未来发展

一、不当的夸奖方式

01 过分注重对孩子天分特质的夸奖

一项针对学龄前儿童早期获得表扬的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个人特质表扬(如:你真聪明)不能增强孩子的自我动机发展与学业成就

相反地,早期对过程(孩子的努力、策略等)的夸奖可以通过影响内在动机与信念感来预测未来几年学习成绩的提升(Gunderson et al., 2018)

其中,“影响信念感”指建立“智力是可发展可变化的”这一理念。值得注意的是,相信智力是可塑的孩子更倾向于将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努力而非天分,从而增加“努力”的动机

而将智力等因素视为天生因素,认为其不可变的孩子则可能会为避免暴露自己的不足而逃避一些事件与机会,减少“努力”的动机(Gunderson et al., 2018)

诚然,肯定孩子的天赋是重要的,这能让孩子对自己的初始能力产生自信。然而,过多夸奖孩子的聪明伶俐而不肯定TA所作的努力会影响孩子内在动机的培养,也不利于其未来对未知领域挑战的勇气

02 在孩子付出行动前提前夸奖

有时候,急切于给与孩子情感支持的父母可能会有些盲目地夸奖孩子。比如,当孩子纠结于何时开始努力并因此烦躁时,父母“夸奖”他们:你已经很棒了

这样的提前表扬有鼓励与安慰的成分,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孩子的焦虑情绪。然而,多次采用提前夸奖会阻碍孩子的自我动机培养(Dweck & Yeager, 2019)

03 过分夸张及频繁的表扬

同样地,家长对孩子过分夸张及频繁的表扬不利于孩子自我内在动机的培养(Brophy, 1981)。孩子会经历寻求父母认同的阶段,他们根据父母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反馈而作出反应

他们会发觉,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就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努力”的重要性也就被消解了

二、正确的夸奖方式

01 正面肯定孩子做出的努力而不是天分

成长型理念模式认为,人的能力并不固定,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个人的努力与信念在能力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看似天生的智力也不固定,它也不能确定未来的个人发展

如何正确夸奖鼓励孩子 你真棒可能害了孩子一生(2)

在此模式下,努力是一件有助于提高能力的正面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表明能力不足的负面的事情。拥有此种理念的人们会更倾向于通过努力实践未知而具有挑战性的事物,从而发展能力、获得成功。他们更可能选择挑战而非逃避

与之相反,固定型理念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验证”而非“提升”成为了行动的出发点,“努力”更易与“低能力”相联系。因此,拥有此种理念模式的人更可能逃避未知机会(Dweck & Yeager, 2019)。因此,培养孩子建立成长型理念模式是重要的

研究表明,表扬孩子的努力与策略比表扬他们的天分更能让他们明白努力的重要性与能力的可发展性(Gunderson et al., 2018)

当事情可以被归因于自身的努力时,孩子会更正面地面对、挑战困难,他们会更感受到自己对外物的控制力。父母对孩子努力的肯定与夸奖能给予孩子反馈,让孩子明白自己可以通过付出努力来达成许多事情,帮助孩子培养成长型理念模式

02 “就事论事”式夸奖

父母不应因孩子从前的错误而否定当下的成就,也不应因孩子过去的成果而盲目表扬现在的行为

“就事论事”,该表扬时表扬。当孩子犯错时,客观描述他们的问题,但注意不要将批评的内容扩大到孩子的能力与天分方面

“你真笨”“你真没用”等语句会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如此,孩子能够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什么又是需要避免的

03 “言之有物”式夸奖

“你真棒!”“我们宝宝真棒了!”……这样的夸奖可以存在,只是,运用此类表扬太多可能难以达成父母预期想要达到的效果——培养孩子的某个习惯或某种品质

如何正确夸奖鼓励孩子 你真棒可能害了孩子一生(3)

毕竟,孩子可能不太明白自己“棒”在哪里。所以,让孩子能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表扬,使表扬更具针对性会是一个好方法

比如,当孩子刚学了一首新曲子并能够大致弹奏时,父母可以夸奖他们:“你今天能够把大半的曲子奏出来了,比昨天又进步了一些!”又或者,父母可以表扬孩子作业较高的正确率等等

夸奖具体的表现,需要父母更关注孩子的日常进步,更细心地发现孩子的优点与他们的努力

04 展现对孩子的期望与信心

父母可以通过向孩子展示期望与对他们的信心来达到激励孩子的目标,即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抱有期望,对他们保持信心,并在日常生活中用表扬、赞许等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达给孩子,使现实向期望靠近

并不等于向孩子传达明确的目标(如:只要你努力,就能考进年级前x名)——这反而会让孩子感到压力。父母鼓励、赞许,表现对孩子能够克服困难茁壮成长的信念,能增强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增长。孩子也会接收到信赖与支持的暗示,培养起较高的自我价值感,从而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努力

总结

一、不当的夸奖方式

二、正确的夸奖方式

#畅谈家庭教育##家长百问百答#@头条教育@头条育儿

原创保护,抄袭必究

喜欢欢迎点赞 关注

关注后斯信我

给你一门清华附中等北京名中学

官方内部使用的原创家庭教育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