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可以共苦,不能同甘。

为什么呢?

因为苦的时候,两人啥都没有,是平等的,一起赤脚打天下,荣辱与共,生死相交;一旦有了点甜头,就开始“不患寡而患不均”,就开始想,你多了,我少了,你变了,你不是个东西,我原来怎么没看出来?

反目成仇,比仇家相杀,更叫人寒心。

再好的朋友相处也要注意分寸(朋友可以共苦但不能同甘)(1)

原本就是仇人,拔刀相向,快意恩仇而已,可兄弟相残,到最后会感到人世之悲凉:偌大个世界,竟没了真情。

所以,又经常听到一句话:朋友合作,丑话在先。

比如,咱们玩得好,考试的时候,别人可以不让我抄,你得让我抄;打架的时候,别人不上可以,你得上啊;追姑娘的时候,凡是兄弟看上的,甭管对方什么操行,你都得热乎乎地,叫上一声“嫂子”;借钱的时候,别人不借没问题,你要是不借,就会让朋友觉得受到侮辱;朋友要搬家,不管被窝多热,你都得三更半夜“倾巢出动“……

我们说,这叫仗义。

我们说,这叫够兄弟。

我们还说,感动我的,就是你曾经的付出。

但是,想过没有,正是这种过度的“不分彼此”,才导致最终反目。

许多友谊的转折点,往往是因为某一次的拒绝。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感觉:遭到朋友的拒绝,比受到毫不相干的人侮辱,更加难受?

为什么?

再好的朋友相处也要注意分寸(朋友可以共苦但不能同甘)(2)

因为你会想,我曾经如何对他,现在他如何对我;因为你会想,患难之时,大家穿一条裤子,是平等的,不分彼此的;现在他富贵了,就看不起我了,连这点忙都不肯帮,忘了过去“一个馒头两人分着吃”的患难时光;忘了过去“喊一嗓子提刀向前”的激情岁月。

如果你这么想,就要小心了!

反过来想一下,导致两人心有芥蒂,最终反目的,就是不分彼此太久,介入对方的生命太深,从而很自然地,不自觉地,把对方的生命,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再视对方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正因为不再尊重对方的独立性,所以无法容忍对方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选择。好像什么都是应该的,人家有难处、有志向,反而不应该了。

再好的朋友相处也要注意分寸(朋友可以共苦但不能同甘)(3)

这就是苛求。

其实,无论多好的朋友,都必须相互尊重,相互体谅,不能无限度的苛求和索取。一旦超过了对方的承受能力,曾经的信任,就会迅速转化为猜忌、不满和愤恨。

恩断义绝,由此开始。

也许你认识我

也许你还不知道我

我叫刘杰文,81年生,江西高安人曾是IT技术男,忽然惊醒,换了种活法,爬山探险,长居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