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时装秀、大合唱……10月29日上午,一场“蜗牛文化节”在叶榭镇“幸福老人村”开幕。从观众变成主演,由当地老人自导自演的精彩演出赢得了阵阵掌声,更是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农村养老风貌。

身着老式筘布缝制而成的长裙,化上精致的妆面,65岁的王阿婆和老伙伴们自信地走在舞台上。作为开场节目,这场由堰泾村村民集体选送的《红色堰泾,为你而来》乡村舞台秀的背景音乐刚响起,便收获了台下的一阵欢呼。随后,平日手拿锄头、拖布、电工包的老人们,以全新的面貌一一登场,个个满脸堆笑。“人老心不老,我们一直都喜欢穿漂亮衣服,这次也算是有机会展示自己。”王阿婆开心地说。

老年旅游小品(老人们自导自演小品)(1)

记者了解到,在“幸福老人村”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今年,不少老人主动报名参与此次表演活动,包括沪剧、小品等节目。其中,一首由全村30位老人合唱的《明天会更好》尤为出彩。“小老人”们身着特色服饰,手举彩色气球,歌声真挚动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老年旅游小品(老人们自导自演小品)(2)

表演活动结束后,剥毛豆大赛则成了“老老人”们的展示舞台。平均年龄约为70岁的老人们围坐在桌前,随着铜锣敲响,新鲜的豆子从布满厚茧的指节中落进碗里。10分钟内,剥得最多的老人获胜。你追我赶的比赛氛围感染着身边的年轻人,“加油”声此起彼伏。

老年旅游小品(老人们自导自演小品)(3)

“从最初吸引各方爱心人士来陪伴,到现在我们用新的模式去激发老人的活力,鼓励老人参与其中,也让更多人知道,农村养老并不是单调沉闷的。”“幸福老人村”发起人薛敏告诉记者,“蜗牛”代表的是乡村养老的慢节奏、慢生活,也是幸福老人村始终提倡的养老精神。

老年旅游小品(老人们自导自演小品)(4)

从“外界帮助”到“老人互助”,“幸福老人村”逐步延伸着农村养老的内涵。薛敏介绍,这几年,“幸福老人村”得到了镇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也吸引了许多年轻志愿者加入进来。在当天的活动中,叶榭镇“四房十八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和“东方城乡报社青年实践基地”分别在这里揭牌。

■记者 张立 文摄

■文字编辑 樊佳琪 许萍

■栏目责编 杨露 ■栏目主编 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