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字在前面讲解其它有关的汉字时曾提到过解读法,今天(20230106)专门再讲解一下。

力(拼音:lì )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问题是后世对这个字的传统解读是完全错误的,是对汉字本质没有正确认识的表现。我们从人们的传统解读开始说起。先看看力字的演变脉络。

哪个字带力(力字玄机)(1)

来自百度百科

传统解读,习惯于把所有汉字都当成象形文字加以理解,所以对力字也一样,就首先观察这个文字象什么。文人们得出的第一个想法,就以为这个字是“古代农具耒”的象形。实际上这种形状的农具只存在于这些文人的凭空想象中,并无任何的证据来证明之。

曾经文人们据此想象画过大禹治水图,大禹带领一帮人都扛着下面开叉的木叉样工具进行掘土挖沟疏通水路。这种图画,一个有实际生活经验的人仔细看了都会笑话,这样的木叉状农具如何挖得了土?

哪个字带力(力字玄机)(2)

来自某网页播图

还有一种看法说力是象形字,上图中图1为甲骨文“力”字,其字形像古代一种耕地的农具——耒耜。耒耜是一种类似于犁的翻土农具。从甲骨文字形看,上端像长柄,下端弯曲的部分像用来铲土的犁头,中间加一竖杠是用来踏脚的,所以他们以为“力”字的本义是指一种农具,即耒耜。用耒耜来耕地是要使劲、用力的,故“力”字引申为力量、力气,又可引申为能力、威力、权力等。力字后世字形的变化主要是像铲的那一曲笔(小篆分三笔写)逐渐上移,成为现代汉字“力”字的第一笔,而像耒柄的那一笔则变成“力”的第二笔。

还有第三种解读,以为古力字是手与臂的组合,手臂主要功能是出力干活的,故代指为力。

以上这些观点是传统的看法。

其实这些象形说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是似是而非的。比如上述第二种解法把早期力字一短竖画当作犁上的某种脚踏的结构,犁有这种结构吗?显然是多余的。

汉字不是简单的象形文字,力字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儿。正确的解读,力字是一个抽象符号,弯曲的主线是阳,一短竖画实际是指示符号,指示字义的重点在下端,整个力字表示“阳在下”这一特点,而这一特点正是震卦阳爻在下的体现,也就是说力字是震卦意象的抽象文字,其含义与震卦一致。

震卦为何有物理力的意义呢?震阳为动力为运动,上两爻阴为惯性为重物,阳在下也即在后,推动重物向前运动就必然要施于推力,所以震卦有力字的物理学力的含义。

挖土或耕翻土地,锹或犁头在土之下而翻动土壤,劳动者必须施加力于锹或犁之上并通过这些农具作用于土壤,所以力字意象包含了这些活动。但这个力字符号并不是锹或犁的象形,必须要理解这一点儿。

力字的基本含义如下:

【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量;能力:人~。物~。目~。脑~。药~。理解~。说服~。战斗~。

3.特指体力:大~士。四肢无~。用~推车。

4.尽力;努力:~争上游。维护甚~。

5.姓。】

力字的含义,主要从物理本质上去理解,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使其发生形变者为力。力字本身就很抽象。由此引伸出其它的诸多意义。

力字的意义要透彻理解,就必须对震卦意象有充分地认识,其是力字字义变化的纲领,舍此就无法理解其在各个汉字中引发出的意义了。

比如“加”字,其有施加和增加的意义,施加就等于左边之力施加到右侧口字代表的物体之上,而增加则是在右侧口字兑卦意义的结果之上再多增加一些,这个力字就是震卦“新增”意义的代表。而震卦新增之义就可从后天八卦的震代表新一轮的开始而获得理解。

含力字的汉字有很多,透彻理解他们的意义,就必须理解震卦可代表的诸多意象,限于篇幅就不再多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