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士来说,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对盗墓贼来说,没有挖不开的古墓。

慈禧和乾隆的墓不可谓不坚固,最终不还是被孙殿英给炸开了?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1)

可是在湖北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有一明朝皇族大墓郢靖王墓,此墓在历史上曾经招来盗墓贼的多次光顾,仅仅是建国后就有九次,但均一无所获。九次盗墓中有七次,大胆包天的盗墓贼都使用了炸药,结果同样是枉费心机。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座尘封五百多年的古墓。

侵华战争时期,贪婪的日军在占领湖北之后,为了解决军费问题,也曾对郢靖王墓下手,引爆几吨炸药,破坏深度达8米,将坟墓炸得面目全非,最后仍然是无功而返。

2005年,在万众瞩目下,文物考古部门对它进行了发掘,揭开了这座古墓的神秘面纱。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2)

郢靖王墓中到底有多少宝贝,为何屡遭盗墓贼光顾?

古墓到底有多牢固,让现代炸药也对它无可奈何?

既然如此坚不可摧,最终文物管理部门是如何将它挖开的?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明白这座古墓的主人是谁。

郢靖王也叫郢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朱栋。

朱栋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六十岁“高龄”,属于强弩之末,朱栋可以说是朱元璋最后的一批杰作之一(朱元璋最小儿子老十六是他68岁那年降生的)。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哪怕是生一个连,老来得子的朱元璋跟老百姓一样,对这几个老疙瘩也肯定是喜不自胜,爱不释手,对朱栋宠爱有加,3岁时就将其封王。

郢王年幼,也没有资格跟大哥哥们争夺太子之位,一辈子本本分分安安静静做个与世无争的王爷。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3)

所以在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不但没有对这位小皇叔起杀心,还大加笼络,前前后后赏赐了许多金银珠宝。

后来通过靖难之变上台的朱棣,也对这个小弟弟百般恩宠。

大概是朱棣“得位不正”,所以刻意对郢王很好,以告诉天下百姓,自己很有人情味,很重视手足情份。

生活没有烦恼的郢王英年早逝,27岁就作古了。

朱棣更是不放过这个公关机会,宣布停止办公15天,以表对这位兄弟的哀思,赐谥号“靖”,又称郢靖王。

既然如此,郢王陵墓的豪华程度和坚固程度也没得说,绝对不会是豆腐渣工程。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4)

郢靖王墓位于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皇城湾西,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左右,封土底径42米,高12米,墓碑尚存。其墓周围原有高五米、厚一米、周长一千余米的围墙,方圆建筑主要有享殿7间,东西厢10间,神厨5间,宰牲房3间,鼓楼1座,碑亭1座,棂星门3间,券门3间,红墙周围127丈,内官住宅1所。

据文物部门的通告,“目标明显”的郢靖王墓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盗,比较明显的盗洞就有十余处。

明朝那么多王爷墓,为什么盗墓贼单单对郢靖王墓情有独钟,频频造访?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5)

主要是坟墓太坚固,该坟墓依山傍水,东、西、北三面是山,南边是水,特殊的地理也给坟墓盗挖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坟墓上面的土石太厚了,有几十米深,好几次盗墓贼用炸药炸,只是将上面的土石炸飞了,没有炸到陵墓本身。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郢靖王墓作为职场试金石就摆在那里,历代各路盗墓“英豪”对它是又爱又恨,爱它的神秘和未知,搞成这一票就能扬名立万,恨它的坚固与无从下手,绞尽脑汁也无法撼动其分毫。

慈禧太后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训斥清东陵的设计施工者:看看人家明朝坟墓的建筑水平!

其次,按照常理推测,郢靖王墓中应该有不少价值连城的珍宝。

郢靖王是朱元璋幼子,洪武帝和成祖对他非常宠爱,没少赏赐给他金银珠宝。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6)

还有,郢靖王临终都没有儿子,那么多金银财宝没有人继承,理论上说来大都会陪葬于此,因此人们推测里面值钱的珠宝和文物不会少了。

郢靖王墓依山傍水,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临水,也给坟墓盗挖带来太大的难度。越是挖不开,盗墓贼就越是对其念念不忘,越是感兴趣,得不到的,才永远是最好的。

试想,假如盗墓分子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子子孙孙这样刨下去,总有一天,盗墓贼会得逞。

事不宜迟,文保部门绝不容忍这种现象发生,在2005年12月初,湖北省文物局决定对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7)

既然这个坟墓盗墓贼用炸药都炸不开,挖掘难度肯定很大,因此,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派去考古专家组成的专业考古队。

此外,这次挖掘也引起媒体关注,记者蜂拥而至。

挖掘难度果然不小,前后进行了40多天。

考古队里专家云集,他们的经验极其丰富,使用的工具设备极为专业。人们估计,古墓的发掘工作肯定会比较顺利。没想到在发掘时却遇到困难重重,发生诸多怪事。

2005年11月,郢靖王墓前鞭炮声震天,它预示着发掘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是由于多次被炸,享殿的地上已被炸得一塌糊涂,工作人员必须对墓道里的土石进行清理。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8)

考古队的专家估计,清理工作最多十天就可以完成,结果却用了整整二十天。因为除了炸药掀起的土石外,墓道的土都用机械夯实了,土里面的成分复杂,应该是黏土、矿石灰、白灰和石粉。

这几种物质搅和在一起,就像水泥一样,坚固无比,一镐下来,上面只显示一个白点。

不得已之下,考古队员采用了现代化的挖掘工具如破碎机等,用了足足二十天的时间进行挖掘清理,终于让墓葬的围墙浮现在眼前,这让参与人员精神为之一振。

然而高兴劲还没有过去,他们很快就眉头紧锁,因为眼前又出现了一道墙,考古专家辨别后发现,这是一道墓志墙。

所谓墓志墙就是墓志铭,书写坟墓主人生平的。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9)

所幸墓志墙不是太厚,用了三天时间成功拆除。这样,距离坟墓中心近了一步,大家看到了三块呈倒“品”字形的封门。

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表情严肃,这三块巨石比他们在别处见到的体型都大了许多,每块重量大约两吨,而且还紧贴着金刚墙,将墓的拱门封得严丝合缝。

历代那么多盗贼都在此止步,它的坚固程度可以想象,想要挖掘坟墓,就必须搬开这“三座大山”。

一般来说,用炸药是最快的办法,可是考古是保护性质的,不能像盗墓贼那样不管不顾地采取粗暴方法,那就只能用保守办法,绝不能损坏文物。

经过集思广益,考古队工作人员找到了门石上方的缝隙,用专业工具和化学材料软化了缝隙中的黏合物。

待到把专业工具插入缝隙,三块巨石依次被顺利撬开,被撬杠移出了墓室。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10)

封门石被移除后,并不能进入墓穴,因为还有一堵坚固的封门墙挡住了大家的去路。石墙坚固无比,工作人员故技重施,用化学原料将墙缝腐蚀软化,然后用专业工具开凿。

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凿开了一条缝隙。

就在缝隙开凿透的一刹那,怪事发生了。就像打开了灭火器的拉环一样,一股白色气体突然从缝隙中喷涌而出。

众人脸色大变,根据经验,里面一定是常年密封产生的毒气,因此他们赶紧戴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防毒口罩。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11)

也有专家怀疑,这“毒气”是人为设计的,是坟墓防盗系统的组成部分。

其实那些气雾不是有毒气体,而是室内外温差较大,流入的水份蒸发,从而变成了“雾”,这才会出现墓室内雾气腾腾的怪象。

这一说法在后来也得到了证实,拿去检测的白雾样本结果显示:白雾确实不是什么有毒气体,就是普通的水蒸气。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12)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为了安全起见,都必须等它散发完之后,才能开展下一步工作。

用了两小时的时间,工作人员才用机器将气体抽尽。确定没有“毒气”残留后,工作人员一鼓作气,将6道封门墙依次拆除。

这下子离墓穴只有一道障碍了——那就是最后一道石门。也许是认为前面的防盗系统太给力,最后一道石门仅仅设有一把锁,两扇门之间的吻合并不严实,竟然有10厘米左右的缝隙。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13)

当考古队员透过缝隙向内观望时,脸色大变,面面相觑。原来只看到里面有云雾缭绕,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

这不禁让人产生怀疑,石门留那么宽的缝隙,是刻意为之的圈套吗?

不管是什么古怪气体,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考古队员还是用老办法,动用机器抽。抽干之后,石门轻松打开,古墓之谜也随之渐渐揭开。

没有进去之前,人们想象,里面一定和慈禧坟墓那样是遍地珠宝吧。然而,墓室的前室空空如也,显得非常空旷。

这时候眼尖的考古人员在地上发现了一行行排列有序的椭圆形的小洞,数以百计,但是考古人员冥思苦想,想不出它们的用途。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14)

考古人员经过反复观察对比后发现,这些小窝是插木俑留下的,因为墓穴上部进水,木俑被腐蚀掉,留下了这些小坑洞,只有进水较少的地方有没有完全腐蚀掉。

这也就是说,当年的墓前室并非空空如也,原来是摆放有很多木俑的。

郢靖王墓左右对称,呈繁体字“亞”字形,一进门是前室,前室过后是中室,两侧各有一间偏室。

前室让人大失所望,中室会有收获吗?

让人扫兴的是,中室跟前室一样,什么也没有。

难道让盗墓贼念念不忘的郢靖王墓,竟然是在唱着一出空城计吗?

中室没有宝贝,两侧的偏室呢?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15)

考古人员在两侧的偏室发现,竟然分别有三具棺材,每具棺材中都有一副尸体的遗骸。根据这些尸体留下的牙齿推断,这六名尸体均为女性,而且是2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

而偏室内只发现了规格不高且数量很少的首饰,从中可以看出这六名女性生前地位一般,可能是陪葬的小妾。

众所周知,明朝前期皇帝热衷于殉葬,活着的时候妃嫔成群,死了也担心寂寞,让伺候自己的妃嫔跟着自己去阴曹地府。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下令,只要没有生育过的妃嫔必须跟太祖皇帝走。

具体谁来陪葬,还是看你跟经办官员关系如何,关系好了,没有生育也会免死,关系不好,生育的也要下坟墓。

据统计,朱元璋死后,一共有46名妃嫔陪葬。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16)

朱棣死后,陪葬的嫔妃也有20多个。

郢靖王地位显赫,肯定是妻妾成群,从陪葬人数来看,妻妾侍女等不低于20个,规模也十分可观。

接下来就看后室了,这才是墓穴的关键所在,因为墓穴主人郢靖王与王妃就安葬在那里。

据史料记载,郢靖王与王妃去世时间相隔不到两个月。郢靖王是永乐十二年(1414年)十一月一日去世的,王妃是十二月二十九日去世的。

需要指出的是,王妃郭氏是自杀的,也就是殉葬。按照史料记载,郭妃是自愿殉葬,因为夫妻太恩爱了,郭妃痛不欲生,决定随自己的夫君到阴间去相伴。

她对着镜子画出自己的画像,好让三个女儿将来记住自己的模样,然后从容自尽。朱棣对此极为感动,褒奖了郭氏——“朝廷闻而贤之,恤典加厚"。

既然皇帝褒奖,郭氏肯定要厚葬,随葬品肯定不会少,而且弥足珍贵。果然,考古人员在后室收获不小。后室的正中间,赫然出现一个大棺木,只是密封不好,主棺早已塌陷下去,面目全非。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17)

尽管如此,这里还是发现了有价值的东西,让考古人员没有失望。一是棺床前的一对“魂魄瓶”,一件为四爱图梅瓶,一件为龙纹瓶。

在棺床的左右两侧,有两个壁龛,壁龛内也放置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比如水晶山子、玛瑙龙兽等重要文物。

但是壁龛内有价值的随葬品也仅此而已,剩下的都是木俑类的冥器,材料不是铅就是锡。

郢靖王作为三个皇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喜爱的王爷,陪葬品真的如此的“质朴”?

这时候,两个棺床中间的大箱子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按照中国传统,放在中间的陪葬品都是最有价值的。

果然,在两个大箱子里发现很多珍贵的文物。最终盘点之后,郢靖王墓内一共出土文物4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00多件,其中的青花瓷、金簪、金粉盒等6件文物被初步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印有"龙凤"图案的青花瓷则填补了湖北省考古空白。

朱元璋发现曾孙墓(挖掘朱元璋之子墓时发现6名陪葬)(18)

总之,郢靖王墓不负众望,果然发现大量珍贵文物,然而跟慈禧、乾隆的陵墓陪葬品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除了帝、王级别高低不同,这也似乎说明明朝统治者没有清朝统治者在陪葬方面那么奢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