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临床怎么才能规培(关于专科规培吐槽之外)(1)

希圈:医生培训制度与国际接轨,下一步自然是编制待遇的政策突破,我们期待后续的政策陆续出台;而在落地过程如出现执行违规,我们希望希圈平台可以成为独立沟通平台,努力为大家去争取应有的权益......

卫计委近日发布专科培训的新政,引发业内剧烈讨论。误解、质疑、吐槽、愤怒,这些情绪弥散开来,与其说是这是对专科规培的抵制,倒不如说是医务人员对执业现状的不满。我们深刻理解医界朋友们的心情,我们也诚意一起来做些改变,那让我们先聚焦规培这个话题上,听听那些参加过专培试点的“过来人”的声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专培在训医师魏鹏虎

目前全国推广的专培制度,在我们单位已经率先开展了三年了。当时尽管我还是一名博士研究生,老师和前辈们给我们安排的训练就已经贯彻了专培的思想,使我有幸成为能够淘到专培制度第一桶金的人。

得益于这套体质,在上临床之前的几个月,我就能够在培训中心的显微镜下吻合300微米的血管了;老师们还设置了神经外科的必修课,通过这套课程,我们可以学到国际领先的治疗理念。说到这里,或许您会说,都是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学到治疗理念又有何用,你还能做上手术不成?还真别说,我们这黄毛小子,还真做上手术了,一步一步都有老师们在身后指导,保证我们是科班出生,而且老师们不仅负责手把手的教,还得保证训练的数量,当然,每个亚专科轮转完后要出科也必须得经过真刀真枪的考试和模拟。我现在刚满28周岁,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已经能独立暴露侧裂深部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独立清除脑内的血肿,也曾尝试过切除脑干前方的胆脂瘤。如果没有这套体系,我想我不会有这些机会。个人感觉专培制度对于自己以后的独立执业有长足的好处。

反过来,也想请反对者们思考一下,住院医师培训完成以后,如果没有经历专培阶段,来了病人让你分侧裂你敢吗?朋友得了脑血管病,拿着片子来找你,你还能跟他说,不好意思,我是搞肿瘤的,血管病我不懂?一个三脑室的肿瘤,不懂血管的医生能把大脑内静脉给损伤了,术后病人丘脑梗死,试想此时该如何面对患者和家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你想说,“我没那么高大上,我搞医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上有老、下有小”。那么,我跟你说,这个问题,指导意见里已经充分的考虑进去了,规定专培阶段与专培基地本单位人员同工同酬。如果学艺不精,三天两头打官司,连累家里人,不仅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家人的不负责。

朋友们,各国其实都有自己的“青训”体系,我曾有幸研究并翻译过“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培训大纲,在他们体系里的医生,也一样有很严格的要求。每个阶段都得完成规定的操作,完成规定的课程,并不比我们轻松。既然选择了从医,辛苦是应该的,全世界都是这样的,专培是我们国家的必经之路。

神经外科专培学员尚峰

我在北大医学部学了5年的本科,获得了医学学士。然后我到了德国,基本在那边又重新学了一遍,德国那边医学教育是欧洲大陆最传统的体制,6年到底,没有本科和硕士之分-前两年是解剖、组胚等基础课程,称为前期临床,然后在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后可以进入临床阶段,第3、4、5年是临床课程,第6年为实习,然后的毕业考试和国家考试(执业医师考试)合为一体,通过后就可以到医院行医。

以上更多的像国内的住院医师培训。而后面涉及到专培时,在德国,就要和自己想从事的方向的老板签个为期5到8年(根据不同专业长短不等),在这期间要完成专业医师的培训,最后考取专业医师执照,拿到这个执照后理论上就可以自由行医了,可以到大医院、地方医院或者自己开诊所。

我在德国工作1年后,还没有签这个大合同,就回到北京,来到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了。在这里,我非常荣幸的成为国内神经外科专业医师培训的第一批学员,这主要托我们凌锋主任的福,有了她的高瞻远瞩,放眼世界的大的发展观,克服重重困难引入了专业医师培训体制,而且叮嘱督促各个专业组的主任、老师全力的配合专培,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

从制定专培方案,到引入,到实施,到督促我们执行,凌锋主任都亲力亲为,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正式因为有了凌主任这样的领军人,在加上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全面、厚实的基础条件,我们这些专培学员都得到了充分的培训机会。通过国内国外的学习经历,我确实觉得专培这条路是一定要走的,这是世界大趋势,欧美先进国家都是在这么走的,专业化、专科化、专项化,对于医院、医生还有病人都是有益之举。

当然,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残酷的,专培之路必定是曲折的。我们要面对因新老制度差异而带来的矛盾、摩擦甚至有争执,我们要面对因人们对于新事物心存疑虑而处处设阻的客观情况,我们还要面对家庭的牺牲等等……难!苦!痛!但是路的前方一定是光明的,这一点我深信无疑!

希圈诚意作为独立沟通平台,成立两年多来,一直在努力把医生朋友的声音传播给社会大众,也希望医生的声音可以影响政策制定者,针对规培的问题,我们已将昨日图文后的医生留言整理,政策制定相关者回复了希圈朋友关于以下疑问:

关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关疑问的答复:

1、当前,我国临床医师的主要培养模式为“5 3”,经3年住培合格人员,根据个人和单位需要,可选择是否参加2-4年的专培。

2、主治医师是否参加专培,个人和单位有需要的可以申请参加,但不强制。

3、住培、专培学员不需缴纳培训费。试点期间,专培学员收入待遇按基地医院同等条件专科医师水平研究。

4、“5 3 X”医师培养周期最长为12年,其中,“3 X”阶段以医师身份在临床医疗中接受培训。专培制度既利于我国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更好地造福老百姓,也利于帮助年轻医师个人加快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

5、从2015年起,新招收的专硕研究生其临床培养按住培要求进行,不需要额外住培。专博研究生在学期间按专培要求进行临床培养的,毕业后不需要额外专培。临床培养期间执行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培训基地可发放适当生活补助。

希圈:医生培训制度与国际接轨,下一步自然是编制待遇的政策突破,我们期待后续政策陆续出台;而在落地过程如出现执行违规,我们希望希圈平台可成为独立沟通平台,努力为大家去争取应有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