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旧京~寿典的规矩近日看了一本书,是关于老北京红白事的一些规矩看了挺有感触的,在此复述一些,让我们也多一些认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福禄寿供奉技巧?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福禄寿供奉技巧(漫话旧京寿典的规矩)

福禄寿供奉技巧

漫话旧京~寿典的规矩

近日看了一本书,是关于老北京红白事的一些规矩。看了挺有感触的,在此复述一些,让我们也多一些认识。

过去,办寿都是指老人说的,六十以上,方可办寿。当然,有些人家,三十多四十的也办,甚至于有的给家里十岁的孩子也过生日,老北京人懂规矩的只能哈哈一笑,说一声:这一家子没有懂规矩的人。当然,给老人过生日(办寿)有条件的大办,条件差的小办甚至于不办,这都没什么。但是,要办,遵循传统的风俗习惯,按照市面流行的规矩开办,否则,办了也会被人瞧不起。基本程序就是:主家下帖邀请亲戚朋友,并在寿日当天,预备酒席招待。至于寿礼,主家可以选择,照单全收,收一半,或者不收。至于说,生日不撒帖请人,只是近亲或者家庭内部成员自发的聚会一下,这就不能称为办寿。

办寿,一般安排一天半。头天厨房落作,(前文讲过,也就是外请的厨子准备锅灶,原材料的日子。这一天也可让厨子做一桌菜,试一试厨师的手艺,也试一试提前准备的锅灶是否好使)也算是本家近亲为寿星暖寿。第二天,正日子,庆寿。包括摆酒,安排堂会等等。当然,有些人家,也摆三天,除了暖寿,庆寿,第三天祝寿。电视剧‘大宅门’的原型,乐松生先生,为他母亲庆寿,则摆了一周的酒席。这完全看主家的喜好和能力。

不过,不论办寿的规模大小,事先主家都要请几个张罗人,帮助本家办理这棚事。张罗人主要是下面几个:

一个是‘提调’这个是比较文雅的称呼,北京也叫‘管事的’天津叫‘大了(发撩的音)’。提调就是全面掌握这堂事的人。当然,根据办事规模的大小,提调也可能并不唯一。如果办寿的规模比较大,就可能需要几个提调,有专门管理棚彩的,管理家伙座以及棚内外各种设备的提调;专门管理小件东西存放的,还管沏茶倒水的提调,有专管厨房,席面的提调,有的专管堂会的,俗称戏提调;还有专管礼仪的提调。(这个一般是家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才能担任),当然,如果提调多了,还得有一个统管全局的总提调。这样,办事当天,出什么事,都不用找本家解决,找负责的提调就可以,提调实在解决不了的事,才能由总提调去找本家,避免杂乱。

再一个需要的就是账房了。看办事的规模,一般都要请两位到十几位账房,办事实在是大的,请几十位账房的也有。有的账房就能占了一个跨院。账房这天主要管两本账,一个是‘份金账’也就是大账,记录收到的现金,票证礼品等等。一个是‘流水账’,也叫小账。记录出入的现金。以前收到礼金礼品,不光要登记在案,还要公布出去,贴在大棚的门口。账房除了记账,还要保管发放烟酒糖茶等等,并协助提调,保管客人的拜匣,衣帽等等客人的零星用品。账房先生在办事期间,在胸前均佩戴红绸条,上书账房两个字,以便亲属辨认。

除了账房,就是知客了。知客的作用就是让亲友们对主家不能挑出理来。比如座位的安排,来宾的接待等等,知客一般分为男女,好针对男女的宾客。当然,知客一定是亲友中,熟悉互相的状态且善于应酬的人担任。

还有监厨。就是替主家在厨房把关的。看看厨师做的菜是否得法,是否如数用料,其菜的规格,质量是不是符合要求,有无偷工减料等弊病。除了监厨还有监席,他主要就是替主家安排席面,比如一般人都是普通席,但是有的人就得是教席,有的人是素席,这些人是不是都在相应的位置坐下,有没有应该坐普通席的做了教席,导致该坐教席的人无处可坐。随便还可以看看菜,是不是符合规格质量,有没有以小充大,以次充好等现象。比如席面订的是一只整鸡,厨房拿半只鸡代替等等,如果符合要求,才给厨房发一个筹码(代表一桌),凭此,厨房才能和主家结账。

对于,上述的张罗人,主家都比较尊重,一般会上门邀请,如果张罗人里有女的,女主人还要上门邀请。实在没有时间的,也得是家里的至亲代替。事情办完了,主人还要去道乏感谢。我觉得,这样一个寿典,像不像现在的一个项目部?而且管理的井井有条,实在让我羡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