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一个人发迹之前总会有奇遇,张无忌被逼跳下悬崖,获得了“九阳真经”;杨过打不过金轮法王死里逃生,遇到大侠独孤求败的宠物雕,成就高手;一代高手遭遇围攻,重伤垂危,这种事情可不是天天能见的,偏偏让小乞丐石破天撞上,还歪打正着练就绝世武功……于是,民间用“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来形容那些因祸得福的人。豫西山区的焊工李松峰也遭遇了一次死里逃生,虽说还没有发达,却无意中成了发明家,利用废品站里的废铁,废机器,制造了多款受人欢迎的农村家用设备。

爱迪生谈发明经历(洛阳版爱迪生51岁突然喜欢上搞发明)(1)

“我这个人是这样,手里不敢有钱,只要说手里有点钱,家里必定出事儿。我原来在旧县街有个电焊铺,零几年那时候,一天都能弄4、500块钱,要说是可不赖,后来就是光出事,不是房子失火,就是有别的啥事。06年,整个旧县街就我一个人干电焊,生意正红火的时候,一天能挣千把块。那一回,我坐拉人那三轮车去街里,路上,被一辆前四后八大货车撞上了,刚好我在最后面坐着,当时就撞得啥都不知道……”

河南省旧县黄村的李松峰大哥今年51岁,说起来15年前的车祸,为自己劫后余生感到庆幸。

爱迪生谈发明经历(洛阳版爱迪生51岁突然喜欢上搞发明)(2)

十几年前,乡村公交不发达,几乎每个村都有人改装三轮车拉人挣钱,回家办事的李松峰就是乘坐三轮车,准备回自己的电焊铺,没想到遇到了车祸。三轮车司机被甩飞,当场死亡,车上乘客有不同程度受伤,坐在最后面的李大哥最为严重。

根据李大哥拿出来的CT造影,可以看出,半个脑袋的头骨碎裂,大脑有不同程度挫裂伤。李大哥说:“医生说那样子,我觉得就是脑子外面那层膜没破,里头估计就是稀拉碎,跟豆腐脑一样。给我家人说的就是,三天醒不过来,就让回家准备后事,三天内要是醒了,也是植物人……”

爱迪生谈发明经历(洛阳版爱迪生51岁突然喜欢上搞发明)(3)

李大伯把儿子接回山里老家,精心照顾,大娘坐在儿子床边,一边哭一边喊……

三轮车车主的妻子通过找熟人,冻结了大货车司机放在医院的治疗款,李松峰等人住院三个月,其实只用了两个月的药,第三个月根本没用药,再住下去就要自费。最后赔付了正在昏迷中的李松峰3万块钱。好在李大哥命大,昏迷几个月后,意识慢慢清醒,大脑挫裂伤仍旧影响半个身子,失去协调性。

爱迪生谈发明经历(洛阳版爱迪生51岁突然喜欢上搞发明)(4)

邻居看李松峰已经出来散步,也多少能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就邀请他一起上山砍木材卖柴火。李大哥平路上还能走,上下坡身子不协调,随时可能往下滚。吓得邻居赶紧给他送回家,不敢再让他上坡。

经过十几年的锻炼,李大哥现在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走路却是一顺,两只脚看起来非常别扭。他说:“我舅说我走路跟螃蟹一样,你们是甩左胳膊伸右腿,我不会,我是甩左胳膊就伸左腿。不管咋说,没有躺床上不会动,现在还能多少干点电焊活,再加上上级照顾,能招呼着孩子上学……”

爱迪生谈发明经历(洛阳版爱迪生51岁突然喜欢上搞发明)(5)

别人的大脑受伤后有可能影响思维,李大哥却说自己半拉脑子不管用之后,反而思维非常活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看见家里干农活上有啥不方便,脑子里立马就有画面,按照脑子里的想法焊制出来,就是别人没见过的新农具。

爱迪生谈发明经历(洛阳版爱迪生51岁突然喜欢上搞发明)(6)

“咱这儿过年习惯炒花生吃。我妈在锅上炒花生,老肯炒糊,我看见边上刚好有一根打井用的钢管,随便焊了一下,就成这样了。铁架子搁到火盆上面,一边烤火一边搅着,听见里头咔啪响,从那边倒出来,里头花生就熟了,也不会糊……”

李大哥在钢管内部焊接了两根铁条,起到翻搅的作用,通过旋转,使钢管全面受热,里面的花生很容易就炒熟了。

爱迪生谈发明经历(洛阳版爱迪生51岁突然喜欢上搞发明)(7)

家里以前喂的有猪,需要经常拌饲料,李大哥用铺子里的铁皮,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饲料搅拌机,进风口用的还是一个茶壶盖。他说:“一方面是咱农村可用的材料少,再一个是脑子里头出现的是一个大概的图像,真正制作出来以后,能用,就是看起来太粗糙。”

爱迪生谈发明经历(洛阳版爱迪生51岁突然喜欢上搞发明)(8)

如果说饲料搅拌机还需要用到电机,李松峰发明的平房上料机,可是完全不用电,上料千公斤,“燃料”只需要一个馒头。

“我这十来年干啥都不行,我爹7、80了,晒点啥粮食,得往平房上背,我看老辛苦,就琢磨出来这个上料机。”李大哥说。

这个所谓的上料机,其实就是一个报废的自行车轮,两端加长了横轴,焊在角铁架子上,但是李大哥设计了防倒滑装置。用绳穿过轮子,人在下面拉绳子,就能把另一端不超过200斤的重物轻松拉上去,而且就算力气小拉不动,也不会因为对面的物体过重使轮子倒滑。

爱迪生谈发明经历(洛阳版爱迪生51岁突然喜欢上搞发明)(9)

李松峰发明的各种奇怪农具足有十几种,最给他撑面子的,要数这台板栗脱壳机了。家里有50多亩山坡,坡上基本都是板栗树,每年捡回来的板栗就是上万斤,给板栗脱壳是大家最发愁的一件事。

爱迪生谈发明经历(洛阳版爱迪生51岁突然喜欢上搞发明)(10)

刚从山上摘回来的板栗,外壳有长长的尖刺,量少了,可以通过踩压、手剥的办法脱壳。上万斤带壳板栗,光剥开硬壳就需要很长时间。李松峰不知道市面上已经有板栗脱壳机,脑子里灵光一闪,产生了发明板栗脱壳机的想法。

爱迪生谈发明经历(洛阳版爱迪生51岁突然喜欢上搞发明)(11)

焊制完成,准备实验的时候,板栗贩子来了,看了一眼说:“你弄这中球用,别人几百块钱买的还不能用,脱出来那板栗都碎了,你这一看就是啥旧机器改的,中屁用。”

第一次实验的结果,让村里人和板栗贩子大开眼界。

“我这里头用的是离心机原理,再加上硬质胶皮轮,脱出来的板栗一个是一个,板栗皮还不会破。咱这电机也大,20分钟脱一三轮车板栗都没事。贩子在这儿看了半天,老想要,叫我卖给他,我说自己用的,没有卖。过两天,他拉过来一大车,就倒到俺家门口路上,掏钱叫我给他脱壳,整工夫弄了半后晌……”

爱迪生谈发明经历(洛阳版爱迪生51岁突然喜欢上搞发明)(12)

后来问的人多了,李大哥也有打算再购买一些材料,把板栗脱壳机升级一下。他说:“我这发明得靠脑子,它想起来了,我光动手做,很快就做成了。咱到底是文化浅,见识少,你说现在叫我再发明点啥,我也做不到,得等到脑子灵光一闪,做啥都可顺……”也许,这就是大脑受损带来的不利因素。

给李大哥看手工界网红天花板@手工耿 的作品,李大哥笑了,他说:“人家脑子知事儿,不管做出来的有没有用,看着怪好玩,我不中,我得等,得等大脑指挥。有时候我在想,我这脑子受伤恢复之后,也不知道不是我的?想干点啥了,偏偏它不动,不知道啥时候,突然就特别好使……”

智慧的条友们,你们觉得李大哥到底是怎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