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达蒙生涯几大电影(蒙马特的柔情岁月)(1)

马特达蒙生涯几大电影(蒙马特的柔情岁月)(2)

法国篇

没有去法国之前,我对它的意想是浪漫、唯美、精致、富于思想的。可是真的到了法国,所见所闻又让我觉得原来的想法似是而非。于是我一次次地探访法国,抓住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因而对法国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仿佛一场清晨的薄雾终于在眼前渐散渐淡。


马特达蒙生涯几大电影(蒙马特的柔情岁月)(3)

蒙马特

去过蒙马特的人,一般都会觉得它很特别,带有巴黎难得一见的乡村情调。作为巴黎的制高点,罗马人在此兴建了战神之丘的神庙,蒙马特的地名由此而来。

1871年,梯也尔(法国首相)无条件向普鲁士投降,愤怒的蒙马特村民拒绝将卫城的武器还给军队,并杀死了前往收回武器的两名将军。巴黎公社成立以后,公社的成员又在这儿血流成河。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乡下人通过蒙马特涌入巴黎寻找工作,进而在消费水平较低的蒙马特居留,改变了这里的社会结构。1860年,蒙马特被并入巴黎,成为第十八区。

到19世纪末,这里的声色犬马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作家和中产阶级来此寻求刺激,像毕加索、凡·高、德拉克洛瓦、柏辽兹、布拉克、卢梭、莫迪利阿尼等人都在这儿“混”过,这里成为了巴黎的波希米亚区。

红磨坊

马特达蒙生涯几大电影(蒙马特的柔情岁月)(4)

红磨坊

对不少人来说,蒙马特最有名的是红磨坊。尽管它被视为“俗气”,但确实还是有吸引人之处的,毕竟劳特累克等印象派画家曾在此作画。现在里面装饰着羽毛的女郎跳着康康舞,平平而已。红磨坊最吸引人的是门口的红色风车,它是唯一保留下来的装置。

红磨坊也是脱衣舞的发源地,1893年,一位美术学院的学生在这里跳上桌面,并且脱掉衣服。这个女孩被逮捕,随后立即引发了学生的抗议,认为民众应该有为艺术而裸露的权利。现今邻近红磨坊那条街上,有着20家以上的电影院、音乐厅、剧场和脱衣舞厅,是巴黎有名的红灯区。有一本法国的导游书写得很正确:“一定要当心那些现场的表演。尽管他们以低价引诱人们进去,但索要的饮料费却能吓死人。”我曾几次路过那里,见到门口拉客的法国男人,让我想起黑手党或贩毒的流氓。我也问过几位去过舞厅的人,里面的“斩客”行为确实很严重。

除红磨坊外,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我还去过一个名叫丽都的舞厅,它那炫丽的女郎舞团与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表演相似,奢华的大制作配合着激光、影片、喷泉和喷火龙等,极现代。

“蹦蹦兔”与酒友

马特达蒙生涯几大电影(蒙马特的柔情岁月)(5)

“蹦蹦兔”民歌酒馆

沿着蒙马特的陡峭街道,我力图寻找现代艺术家留下来的痕迹。最有名的应该是毕加索和布拉克等作画的木造画室——“洗衣船”。由于火灾,过去的木屋已基本被烧毁,但他们寻欢作乐的“蹦蹦兔”民歌酒馆还在。这个酒馆很小,外墙上有一幅画:一个手持酒瓶的兔子从锅里跳出。这是安德烈·吉尔画的,今天看来还很生动,由此足以看到当初这些还不出名的画家的精神状态。

马特达蒙生涯几大电影(蒙马特的柔情岁月)(6)

“蹦蹦兔”对面的一处葡萄园也很有传奇色彩。蒙马特原本到处是葡萄园,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却不再有葡萄园了。1929年,地产商要在这块空地上开发房产,一群“蹦蹦兔”的酒友便把这儿规划为公园。5年之后,地产商还是不依不饶,酒友们决定重新种上葡萄。快到一年了,酒友们决定庆祝丰收,才知葡萄要4年才能有收成。最后还是从其他地区运来30多吨葡萄,才解了燃眉之急。但到今天,这里每年出产大约75加仑的葡萄酒,味道究竟如何,竟然莫衷一是。一本日本的导游书说,它们全部被美国人拍走了,外人没法品尝;另一本德国的游记则暗示质量可疑。

空心蒙马特

蒙马特到今天仍是都市中的乡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蹦蹦兔”的酒友的努力,而是因为整个蒙马特地下几乎是空心的,实在不适合大兴土木。因为蒙马特在中世纪就是石膏矿,当时高地上有20个风车用来碾磨石膏粉。这里的石膏因品质优良而闻名,由于石膏能防火且符合当时人们喜欢光滑的白色屋顶的时尚,几百年来,蒙马特等巴黎东北部地区成为大肆开发的石膏矿区。为此有这样一种说法:“巴黎中的蒙马特成分要比蒙马特中的巴黎成分多。”意思是蒙马特石膏成为巴黎市区建筑物的重要材料。 恶性开采的结果是蒙马特等地的下面几乎被淘空,布满了旧矿场的地道,这也就避免了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大兴土木”。

其实,巴黎北部一些地区的地基也玄得很,因为它们在12世纪开始时就是采石场,大都位于地表20米以下,远远低于地下排水系统和地铁。想想繁华的下面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也真够让人心惊胆战的。

本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Fr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