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阿克塔什镇距离县城22公里,这里居住着从大山搬出的1.4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有的在企业上班、有的从事种植和养殖业、有的自己开店,全都过上了新生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新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新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阿克塔什镇距离县城22公里,这里居住着从大山搬出的1.4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有的在企业上班、有的从事种植和养殖业、有的自己开店,全都过上了新生活。
喀什地区扶贫办党组书记、副主任郑根昌说:“‘十三五’以来,叶城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6835户29835人全部乔迁新居,占全疆的1/6。”据了解,阿克塔什镇是全疆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2018年开始整体建设。安置区内小学、幼儿园、卫生院、托儿所、养老院、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新房建得亚克西”
近日,记者来到阿克塔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走进了乌夏巴什镇12村村民阿卜杜热黑木·麦麦提江家。只见小院满园绿色,西红柿、辣椒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红的如红宝石、绿的像翡翠。“新房建得亚克西,每次来我家玩儿的亲戚朋友走时都说‘你的新家真漂亮’。”阿卜杜热黑木·麦麦提江告诉记者。
原来的乌夏巴什镇12村位于昆仑山脚下,人多地少、环境不适宜种植。为改善山区百姓生活条件,叶城县将距离县城22公里占地面积3100亩的阿克塔什农场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进行建设,并于今年1月23日全面完工。来自棋盘乡、柯克亚乡、乌夏巴什镇的1.4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进了新家。
不仅是阿卜杜热黑木·麦麦提江家,记者看到,整个安置区建设整齐划一,马路笔直、新房成排,房顶为红色或深红色,外墙为土黄色。住宅为两层四户,每栋楼都有独立小院,一些院子里已种上玉米、蔬菜等,房前栅栏外还种着柳树、万寿菊等。
叶城县扶贫办主任刘立魁介绍,安置区总投资8.4亿元,建设了上下水、电网、道路、燃气等基础设施,还配套了幼儿园、卫生院、村民活动中心和花园广场等便民场所。
“新房子特别漂亮舒适,各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生病了家门口就能医治,我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说起现在的好日子,阿卜杜热黑木·麦麦提江脸上充满了笑容。
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
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搬出了山窝窝,但他们能否从根本上“走出穷境”是社会关心、贫困户关注的头等大事。
在实际操作中,叶城县坚持“搬迁是手段、产业是路径、脱贫是目的”的原则,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扶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叶城县投资建立了阿克塔什镇工业园区,园区就位于安置区内,农牧民走出家门就可以走进厂门。同时,农牧民还可以得到县里提供的上岗就业培训。
阿克塔什安置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安置区在修建时就考虑到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目前已引进7家工厂4000多个岗位,能够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热孜万古丽所在的手套厂就位于园区里,厂子是去年9月投产的,她已经在这里工作半年了,一个人管理着15台机器。热孜万古丽一家人过去住在棋盘乡尤勒村,主要收入来源是7亩地和养的牛羊。如今,丈夫在服装厂上班、公公是护林员,热孜万古丽准备把每月的工资存起来,计划明年租个门面。她说:“没搬迁时,棋盘乡土地少,没什么就业机会,也赚不到什么钱。现在我们不仅住进了新房,还有了稳定收入。”
记者了解到,尤勒村于2019年9月搬迁至安置区中泰易地扶贫搬迁点,全村共有373户1681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尚有74户342人未脱贫,目前“三保障”问题已全部解决、“五通七有”已全部达标。全村现有劳动力318户688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已脱贫户612人、未脱贫户76人,实现了所有劳动力“一人一岗”,达到“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目标。
稳得住才能真脱贫
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的原则,叶城县在安置区建设了1300座拱棚,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和创业问题。搬迁户依干拜尔地·依比不拉去年就承包了6座拱棚,一年挣了三万多元,今年他承包了11座拱棚。同时,叶城县还建起了2万平方米养殖小区、132间商铺、5万亩棉花地和红枣林,并开发公益性岗位,努力实现搬迁群众一户多人就业。
为保障搬迁户的生产生活,叶城县从洛克乡、阿克塔什农场清理出一些耕地,将其分配给搬迁入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2.5亩,同时这些土地也可以流转用于建设养殖小区、大棚等,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安置区土地平整,适合发展种植业,我们利用扶贫资金为贫困户建设了拱棚。但很多贫困户还是第一次见到拱棚,更别提种好蔬菜了。”刘立魁说,当务之急是确保拱棚真正给贫困户带来效益。
怎么办?阿克塔什镇经过协调,将6个村的拱棚统一流转给8个懂技术的大户,并由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据了解,每个拱棚能让贫困户有5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至少45名贫困户每月可以在合作社拿到1200元的务工收入,同时还可以学到蔬菜种植技术。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的几名村民正在拱棚里熟练地为瓜秧掐尖。
柯克亚乡阿瓦提巴格村村民依萨克一家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住的是低矮的土房,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两头牛和8只羊,依萨克的父母仅靠着饲养牲畜赚取的微薄收入供养3个孩子读书。县领导在入户走访动员搬迁时,了解到依萨克的父亲阿布力米提·阿布力克木会盖房子,便承诺“不用自己掏钱,我们推荐你去学技术”。
在“一人一策”精准帮扶下,还没搬出大山,阿布力米提就取得了焊接、电工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在乡里的鼓励下,他顺利地在建筑工地找到了工作,每月至少收入4000元,也成为当地最早外出打工并尝到甜头的贫困户之一。
但“搬出大山会不会没地方放养自己的牛羊”是最让依萨克父母担心的事儿。搬迁后,柯克亚乡很快组织了迁出区宅基地复垦复绿工作,并规划了新的养殖区,鼓励贫困户对牛羊进行寄养。“家里的牛羊寄养后,完全不用操心,年底还能拿分红。”依萨克的母亲麦尔亚木·吾加木尼亚孜告诉记者,“以前除了养牛羊,我也没什么技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现在我也学会了技术,在鞋厂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郑根昌说,在解决阿克塔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群众就业问题上,通过公益绿化岗位安排就业一批、设施农业种植就业一批、乡村车间安置一批、周边种植大户长短工解决就业一批、鼓励自主就业方式就业一批,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