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编剧需要什么(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1)

思衣谷

大家都知道一部好的电影的灵魂所在是有一个好的剧本。这是不用多说的。尤其笔者一直迷上港剧《开心速递》的原因是,编剧在戏中加了作为编剧和作家的熊尚善这个角色,不管戏内戏外都很好地体现了编剧这个行当是方方面面,而在滕丽名出色饰演下,就是很好地体现作为一个编剧的角色。

当然那只是一个涉及到编剧的角色而言,倘若要在从专业的角度去了解编剧这个行当,但又不想过于读那些学院派气息很重的,有种照本宣科的教程,那么最近出版的《电影编剧有没有秘密》这一套书,就是你值得拥有的。因为这本书不仅有活生生的剧本范例,也有两位优秀电影人的谈话,实在是对编剧素质养成、认识电影创作有很多启发性的观点。使得普罗大众也可以比较从通俗易懂的读物中去了解中国编剧。

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是芦苇,他是中国著名导演和编剧,他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探索电影类型的中国电影编剧,代表作中《霸王别姬》《活着》《图雅的婚事》《狼图腾》等都是国内外各类大奖的。而另外一个作者也是出色的作家、编剧王天兵,代表作有《刘诗昆》《支教奶奶——周秀芳自述》。这样电影编剧界的双剑合璧,到底为编剧电影爱好者带来怎样的火花呢?且听不才略讲一二。

此套书有两册,第一册是《电影编剧的秘密(珍藏版)》,第二册是《电影编剧没有秘密(珍藏版)》。其中第一册中,就是揭露了中国电影编剧的概论问题,如他们对话录的《中国电影什么时候能长大》(原刊《天涯》)就发表他们各自的看法,为中国编剧的发展引导出一条光明之路。其中穿插的内容中,比较印象深刻的是芦苇对张艺谋的《英雄》的文艺评论还是比较中肯的,如他说到《英雄》以及第五代电影人的两大问题:一事精神价值上的失衡和紊乱,二是艺术创造力上的委顿与无能。其中芦苇也举了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就是很好反映了这个问题。当然作者以为中国电影是一个不断成长过程。如芦苇就学习贝托鲁奇的普世性别,使得他的《霸王别姬》剧本做到了以人为本,视角自然是全球化的。自然被受世界说认可。

接着我们就可以读到了《电影编剧的秘密》上中下的芦苇对话王天兵的内容了。其中上部是最初发表于《读库0804》的,其中谈到编剧入门方面,芦苇就毫不保留了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如要多看好电影,多做笔记。其中做笔记中,就要记下剧本的构成、导演的风格、表演、摄影、音乐、剪辑。这就是电影的基本六要素。此外在交谈中,我们还可以读到武侠片的模式,还有正剧的一些看法,其中正剧方面,比较有干货的是提到的经典八股文模式是起、承、转、合,起为开始,承、转为中间部分,合为结尾部分。当然,在这上部结尾,作者以他的代表作《霸王别姬》为例子,说明了创作该剧本的准备工作,以及剧本的创作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芦苇在对话中,说到他与张艺谋合作《活着》中,他感受到了张艺谋对表演是狠下功夫的。认为当时的演员素质不及香港演员,这是比较中肯的。

而来到中部(最初发表于《读库0901》),就谈到芦苇创作《秦颂》《西夏路迢迢》《李自成》《白鹿原》《活着》等创作心得,其中比较抢眼的是谈到《活着》,书中也附录了《活着》拍摄现场,葛优弹奏的表演场景的照片,以及巩俐试妆照,以及化妆照,都是戏里戏外都十分体现了香港好演员的神韵,这样的照片也是非常收藏价值。

而下部(最初发表于《读库0901》),这部分最主要是通过芦苇对话王天兵中,就主要讲到了到国外文学圈有涉及编剧内容范畴情况。以及芦苇对近年来点评华语导演电影。其中在谈到国外编剧方面,其中谈到了契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和《第六病室》是有渊源的。甚至他认为美国电影《飞越疯人院》可能都受过它的启发,此外在关于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与库布里克改编的同名电影,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一方面突出了纳博科夫那种现代性,以及说明他是技巧大师的原因。但另外一方面也说到了库布里克改编的同名电影是失败的原因,但不能否定他的全部,如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和《2001太空漫游》是出色的。当然还有莎翁的评价,他也认为要了解舞台正剧,悲剧类,首先就要研究《哈姆雷特》。

而来到芦苇对近年来点评华语导演电影中,如弹《赵氏孤儿》:“不知所云,彻底丧失了方向感,像一辆方向盘失灵的汽车,开到哪儿算哪儿。”,也弹《疯狂的赛车》:“发力过猛,重心不稳,不如《疯狂的石头》稳妥”,当然也比较中肯了评价了《非诚勿扰》:“产品尺寸都合格,投放市场比还有票房。票房火爆,也算占了一头儿。”可见芦苇是一个对中国电影和编剧事业是报以热忱之心的,他是一个理智的中国电影编剧观察者。

这第一册后部分就是收录了芦苇获奖概况,以及芦苇电影生涯回顾的发布会的摘要内容,另外还附赠《图雅的婚事》《赤壁》的电影完整剧本,可是是编剧爱好者说要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资料。

而来到第二册《电影编剧没有秘密(珍藏版)》,这里的内容是承接第一册的,然后本书收录了芦苇和王天兵在2013年之后全部的重要谈话,回顾了芦苇鲜为人知的早期经历,更深入细致地讲解电影编剧技巧。这里此书就以芦苇最有力的代表作《霸王别姬》《白鹿原》为实例。分别交代了《赤壁》《霸王别姬》电影剧本的逐场分析,围绕电影《白鹿原》的改编技巧以及相关事件的深度访谈。其中《赤壁》中,芦苇就交代了为何接受的原因,因为他要创作出能告诉大家争相,不要糊弄人。这是对古人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于是在这里《赤壁》剧本中,是对《三国演义》的倾覆,因为赤壁之战是周瑜指挥的,而不是诸葛亮。正是因为芦苇想要还原《三国志》的描述而创作这样的剧本的。这样很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编剧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此外,在围绕电影《白鹿原》的改编技巧以及相关事件的深度访谈中,就谈到了芦苇对乡土情结。其中他不仅谈到从小就深受关中作家柳青《创业史》故事的影响。使得芦苇对关中的乡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密不可分。然后芦苇也谈到了为何要改编《白鹿原》的目的,那就是有着对关中的乡土情怀,还有就是小说《白鹿原》本来的现实意义,那就是讲了新旧两种价值观的断裂和斗争,全书就是这种核心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的。这自然芦苇想改编的原因,但有着世界普世价值观的芦苇,当然还有更宏伟的思想去铁然支撑着他去改编这故事,那就是光有农村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的主题,这种主题这不仅是中国,在国外如意大利乡土《1900》,也是一样存在两代人的冲突。这就是《白鹿原》电影剧本的世界性的一面。

当然,芦苇一边见解剧本《白鹿原》的成因心得,也一边旁敲出一些教程来,如教导读者要在生活中寻找主演形象。也要学会区别电影人物和小说人物,如作者就举了《白鹿原》的白孝文的不同,就要求从业者要区分小说和电影艺术中关于人物的不同塑造,这对编剧爱好者是非常有益处的。当然作者也不吝赐教了视觉化的举例。

而来到关于西部电影、武侠梦与西安忆往部分,就谈到了中国西部片《老井》,这就反映的是农民被牢牢地限制在土地之上,天地很小,动弹不得。这是非常诚恳地描写了土地、刻画农民的片子,此外芦苇也认为虽然《黄土地》也有点像《老井》,但败笔在收尾。关于中国武侠片中,他就在简单的谈话间,概述了中国武侠片的发展,起源于京沪,发展于香港,成熟于台湾,其中代表就有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龙门客栈》《卧虎藏龙》。而在西安忆往环节,我们看到芦苇的成长历程,如他对西部作家路遥、高建群的敬仰,也谈到他对小时候当学生头儿的童趣之事,甚至还有下乡斗殴之事,当然还有因跳舞入狱的事情。

在关于如何写史诗电影中,芦苇就从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小说为灵感来源谈到了《霸王别姬》的剧本创作。那么何为史诗电影?芦苇看来就是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深刻的人文主题,跟我们今天的生命感悟有着传承关系。这是非常讲述到位的。难能可贵的是,芦苇也举了《教父》《低俗小说》为何前者是史诗,后者不是的原因。还有《鬼子来了》也是不彻底的史诗视角。其中比较干货的是芦苇分析了李碧华的文学特色:有女性作家的敏感和纤细,语言非常有灵气。如一语双关的那句“这个角色在他掌心中撒着剑花。”,此外李碧华对男女情感的描写往往入木三分的。之后就是芦苇没有秘密地将《霸王别姬》的剧本逐场分析,为大家体贴入微地讲述了《霸王别姬》如何成为出色的史诗电影。

之后,芦苇也没有秘密地谈到了解密尚未投拍的剧本,体现了一个编剧人的对电影的无限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当然作为一个艺术人士,他也漫谈了戏曲与民歌的区别,因为芦苇对民间戏曲、民乐和民歌的渊博学识在中国电影界可谓首屈一指的,这是他担任编剧的电影具有独特魅力的根本原因之一,这都是非常让读者受益匪浅的。最后,如第一册那样既然有了点评环节,自然在第二册也有了中外电影点评环节。如高度赞美《亲爱的》“有诚意的作品,有一种久违的亲情关怀,很稀缺。”也赞美了《智取威虎山》“革命、武打、枪战和奇幻的混合体,是一个新型的产品”也弹了《见龙卸甲》“平庸的商业片,平庸的武打片。”等,都依旧看出芦苇是一个对中国电影和编剧事业是报以热忱之心的,他是一个理智的中国电影编剧观察者。最后第二册还收录了《白鹿原》剧本,回馈读者。

这两册书是芦苇和王天兵多次搭档的创作,共同致力于电影改编创作工作。读者可以通过他们的谈话内容中可以获得实在的具体的知识和力量,其中的编剧法则又有可操作性的,让我们读者可以在相关谈话中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芦苇了编剧生涯的创作,以及艺术视野和艺术追求。从而领略一套通俗易懂而受益匪浅的谈话类型的优秀的中国编剧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