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片名《真相》,我还以为这是一部悬疑片,看到最后发现是生活和电影的相互写照。刚开始在观看的过程中,一度以为看得迷糊,实际上是在一点点陷进去。或许是因为片子中的母女关系让我想起了自己成长经历中与母亲的相处,从童年少年对母亲的依赖,到上大学以后与母亲矛盾日益加深,爆发过几次争吵,在痛苦折磨和年少气傲中徘徊拉扯,最后逐渐走向和解。

其实电影跟真实人生一样(生活和电影的相互写照)(1)

该片是一部日法合拍的电影,讲述了母亲法比安出版了回忆录,她和女儿卢米尔就回忆录里的内容起了冲突,包括她们长久以来对彼此的怨恨的故事。法比安是法国影坛巨星,在拥护爱戴她的男人面前她是高高在上的女神。她的女儿因她出版回忆录而带着丈夫和年幼的孩子从纽约回到巴黎。母女二人的重聚很快便变成互相指责:真相将被揭露、算清所有前帐,向对方坦然承认自己的爱和怨恨...

其实电影跟真实人生一样(生活和电影的相互写照)(2)

这是一部很日系的电影,全片都很平淡,虽然是讲述和解的事情,但感觉母亲早就洞悉一切,明白女儿的想法,清楚女儿逃避自己的原因。女儿只觉得母亲不关心自己,以及觉得母亲害死了自己的偶像,所以导致自己不能客观看待母亲,甚至觉得母亲是坏人。不过观看母亲在电影里扮演别人女儿角色时发现母亲也是脆弱的,大概母亲也发现当女儿也不容易吧。女儿借自己女儿对母亲说出的那句“我希望你在太空船里,这样你就能看到我变成演员的样子了。”然后自己的女儿反问自己,这是真相吗?就觉得还挺耐人寻味的。

其实电影跟真实人生一样(生活和电影的相互写照)(3)

影片表面上描述的是艺术家的家庭生活,本质上是探讨家庭关系的西方化延续,对西方式家庭关系把握很准,对情人随意的玩笑话,情绪直接表露…和东方家庭的差距很大,东方家庭总是在展现子孙一辈的日益疏离,却在表面掩饰,耿耿于怀的心结也难言于口。真相就是:有这么一类人,他们认真做一件事可以做到极致,他们有着自由的灵魂,他们身上闪耀着凡人所看不见的光芒!

其实电影跟真实人生一样(生活和电影的相互写照)(4)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李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女演员的世界没有真相,时间可以抚平母女关系的细痕,这些情绪都很准确但是太私人,少了是枝裕和一贯社会层面思辨反思的质地。日式生活流在法国文化中还是有些许的不自然,比诺什和德纳芙的表演是细腻真挚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说了是比诺什提出要和是枝裕和合作,所以整体上更像是高手之间共同创作攒出来的有趣小品、小实验。

其实电影跟真实人生一样(生活和电影的相互写照)(5)

其实我和湖南企发文化的李同学挺佩服导演是枝裕和的,因为他总能在一个不断重复的主题下,挤出一点新东西。 这次,依然是讲两代间的隔阂,但用戏中戏的结构,将现实与幻想,生活与表演之间的界限,彻底模糊掉。法国人的皮囊之下,流动着的依然是极具导演个人韵味的精髓。是枝裕和依然选择用小规模的家庭戏,细腻地表达着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他电影里的感情,从来不可能因为换了表达的语言就被削弱,毕竟这份情感是全世界都通用的。

其实电影跟真实人生一样(生活和电影的相互写照)(6)

在生活这出大戏里,人人都是演员。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出入不同的场景,带着各自的戏剧目的,与他人对戏,抢戏,一同入戏。谁敢说自己是体验派?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方法派。但也无所谓,真相没那么重要。重要是戏好,重要的是不露表演痕迹,是在那些难得的体验派瞬间,我们抱住了彼此,说了几句久违的知心话。所以生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有时候似乎不那么重要,因为回忆不可信,就算是心存芥蒂的家人之间,还是会有温情的片刻存在。所以,没有真相也是没关系的,因为,“爱”其实一直都在。

更多精彩推荐:

电影《37秒》:须臾时辰,一生之累《半世界》:我们终究难以面对《恋途未卜》:青春的纠葛,未卜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