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身边#

有个学生问我:“老师,我们学校老师说古诗要押韵,可是有些诗我觉得不押韵啊!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现行的普通话不是古时候的普通话啊!

普通话为什么越来越流行 普通话一点也不普通(1)

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其实是蒙古族、鲜卑族、女真族等等游牧民族学习汉语时所说的蹩脚汉语,他们成为统治阶级后,鹦鹉学舌而成的汉语就成了国语。依据何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这些游牧民族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这个点,各位读者先行记住,后面要呼应的。

普通话为什么越来越流行 普通话一点也不普通(2)

汉语大致形成时期是秦汉,中国境内方言虽多,但汉族统一后,“雅言”逐渐成了汉语的正统,也就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属于上古音系。

直到西晋末年发生著名的“五胡乱华”,中原汉人纷纷南渡,将洛音带到江淮一带,与当地的吴语产生交融。而此时的北方则是种族之间胡乱屠杀,直至形成胡汉混血政权。中国就这样一分为二,形成了长达200多年的南北朝对峙,语言上也形成了“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的局面。以南京为中心的东晋南朝繁盛一时,也就是颇具盛名的“六朝文化”,“南染吴越”而成的金陵话就理所当然成了官方用语。

普通话为什么越来越流行 普通话一点也不普通(3)

接着,隋唐时代的到来,将政治中心再次北迁,定都长安(今西安),金陵音的地位逐渐被长安音取代。顺带一句,现在的日语就是六朝时的“吴音”和唐朝时的“汉音”杂糅而成的。

唐末北方战火纷飞,大量中原居民南迁,历经五代,赵氏一统天下,定都开封,故而,开封音成了宋元明三朝所称的“宋音”。随后,北宋灭亡,南宋迁都杭州,吴语与中原音相结合,慢慢形成了后来的“下江官话”。

普通话为什么越来越流行 普通话一点也不普通(4)

随着元朝的建立,据说,由于蒙古人种族灭绝式的屠杀,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无人区,以至于黄河中游的“中原音”完全覆灭。

元朝国祚不足百年,朱元璋横空出世,建立大明王朝。但经历了蒙古人的屠杀,明初人口极度不平衡,朱元璋不得已让老百姓们大肆迁徙,填充一些地区的人口不足,如,湖广人填四川,江南迁江淮……这么几番折腾,纯正的中原人语音几乎不复存在。朱元璋于是下诏,修订《洪武正韵》,以宋音为正,事实上以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形成了明朝的官话——下江官话。但我们都知道,朱家出了个朱棣,篡了他大侄子的位,迁都北京,但他从南京带去了大量人口,这就是明朝北京人的基础。

普通话为什么越来越流行 普通话一点也不普通(5)

明末,满人入侵,并且因为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发生了许多屠杀惨案。须知,最不愿意在文化方面低头屈服的往往都是承载着文明的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的屠戮,何异于对文明的摧残?而满人本不会说汉语,但他们原有的语言不足以承载复杂的汉族文化,不得已开始学说汉语。渐渐的,汉语失去了入声,并且出现了翘舌音和儿化音等阿尔泰语系的特征。这也是汉语同音字大量增加的原因。

满清也逃不了被推翻的命运,近代,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了“普通话”的概念,瞿秋白和茅盾等人也曾经对“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讨论,再加上“五四运动”以来的各种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了确立和巩固。

普通话为什么越来越流行 普通话一点也不普通(6)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为了发展文化教育,推广民族共同语言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叫“国语”,可能会让人觉得我们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因此,在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把我们的共同语言定名为“普通话”,并通过投票的方式,从覆盖汉语区的15中主要方言中选出一个作为普通话基础的方言。

投票结果前四名分别是:北京官话(52票)、西南官话(51票)、吴语(46票)、粤语(25票)。

1956年,普通话的定义被确定下来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明确了普通话的标准。

自此,“普通话”这个词和它本身一起被广泛应用。

普通话为什么越来越流行 普通话一点也不普通(7)

如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里预想的那样,不少人认为普通话将会和英语融合为一门强大的世界语言。不管怎么说,如今学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我想不全是因为热爱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掌握这门语言意味着掌握了一个机会的钥匙。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