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份,八路军向华北日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总攻。

当时晋察冀一分区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攻打涞源和灵丘之间的日军据点,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在做完战争部署后没多久,就发现部队的作战意图都让一份报纸给“泄密”了。

而这篇“泄密”文章的作者正是魏巍。

杨成武看到后破口大骂,怒气冲冲地要追究“泄密者”的责任,还指责魏巍“你这种行为就是泄密,你知不知道这会害死多少人?”

在战场上写下旷世名著《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魏巍,到底是不是泄密者?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1)

涞灵战役战前部署

在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中,1940年9月22日至10月10日期间的涞灵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晋察冀军区对华北日寇发动的一场进攻作战。

八路军发动此战的目的,是为了扫除一批已深入至晋察冀边区内部的日军据点。

当时日军在占领的涞源与灵丘地区设立了不少据点,已经深入到晋察冀边区西北部,这对我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拔除这些“毒瘤”,巩固并扩大我军的根据地。

在这涞灵地区及其周围,日军方面一共驻有独立第二混成旅团和第26师团,这两部分日军总共有1500人左右,另外还有1000人左右的伪军。

此前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八路军在出击正太路之时,涞灵地区的日军便在各个据点相继增加兵力,单单一个涞源城的兵力就直接增加到了500人,还有在城外的三甲村、东团堡等多个据点也持续增加至百人左右。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2)

为了防范八路军的袭击,日军还纷纷加固工事,储备了不少粮食弹药。

1940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指示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目的是扩大战果,作战基本方针是各部继续破坏日军交通,摧毁深入我军根据地内的某些据点。

涞灵战役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是在涞源,第二是在灵丘。

涞源的地理位置是在太行山、燕山与恒山的三山交汇之处。

涞源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水源丰富,当时驻守在涞源城的日军,是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第四大队主力。

晋察冀总司令员聂荣臻根据作战部署,决定调集8个团、2个独立营和3个游击支队的兵力组成左翼队、右翼队和预备队,破击日军从涞源至灵丘的通讯线路,并伺机夺取涞源与灵丘两县城。

其中右翼队由5个团和2个游击支队的兵力组成,作战兵力共有15000人,由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负责指挥,作战的重点是涞源县,主要任务是负责攻打涞源及其周围据点,并且协助左翼队夺取灵丘。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3)

魏巍的战前泄密事件

在获得聂荣臻将军的批准之后,杨成武随后就在一分区内部召开了军事会议,详细讲述了各个部队的战斗部署和指挥意图。

早在9月初,右翼队侦察员早就混杂在老百姓中,摸清了日军东团堡据点的驻防和武器配备情况。

根据侦查发现,驻守在涞源的日军有100多人,三甲村的日军有150多人,东团堡的日军数量最多,将近200人左右。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4)

在会议上,杨成武讲到,因其对涞源一带的环境十分熟悉,因此具体的作战部署为一团负责进攻涞源,二团负责进攻三甲村以及三团负责进攻东团堡,另有聂荣臻命令第20团和特务营等部队则负责截断蔚县、西河营至涞源的汽车路,并且适时阻击敌方援军,支援我军作战。

从这三个进攻方向上看来,我军的兵力占据了绝大的优势,但实际上一分区还存在缺乏重武器的劣势。

想要真正取胜,就得趁着敌人疏忽之际攻其不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我军取胜的机会。

冀中军区为策应此次涞灵战役,还同时发动了任河大肃战役以钳制冀中日军兵力。

涞灵战役预备在9月22日正式开始。

由于是攻坚作战,因此杨成武在给各部队下达完军事命令以后,还再三强调一定要注意保密政策,严防我方的作战部署向外泄露。

这些战前部署,都是杨成武司令连着熬了好几个通宵才制定出的作战计划。

在跟各个部队的指挥官交代完任务之后,杨成武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才开始感到浑身乏累,便决定去睡一觉补充体力。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5)

连续高强度的作战和思考,杨成武就是铁打的身子也撑不住,这一睡便是睡了大半天的时间,等到杨成武醒来也已经是下午了。

杨成武来到司令部的时候,就看到自己的秘书陈子端在看一份宣传科刚印刷出来的《工作通讯》。

当时陈子端还没意识到这份《工作通讯》有什么不妥,还喜上眉梢地对着杨成武说道,“杨司令,我看我们这次肯定能打胜仗!”

杨成武看着陈子端那兴奋的表情还觉着疑惑,便顺手将《工作通讯》拿过来看了起来。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6)

杨成武这一看就不得了了,顿时怒目圆睁,大发脾气地拍着桌子说道,“这怎么回事?这份报纸上的内容都是谁写的?”

原来,这份《工作通讯》上有一份内容十分抢眼,大意就是杨成武预备发动涞灵战役,并且直接将杨成武和各个部队的战争部署都作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声称在这样的计划下,日本鬼子的末日就要到了。

杨成武之前开会的时候再三强调“保密”,但报纸的作者却直接将我方的作战意图全部都写了出来,这就是一份十分严重的泄密事件。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7)

杨成武连报纸都懒得看下去了,怒气冲冲地便要去找宣传科的同事,让他们把泄密者交出来,还说要以严重的“泄密罪”来追究泄密者的责任。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当时在一分区司令部担任宣传干事的魏巍本人。

这件“泄密事件”,正是魏巍在1940年9月发生的事情,那时候距离魏巍参加八路军工作也有了两年的时间。

魏巍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但准确地说,魏巍扛起的不是“枪杆子”,而是“笔杆子”。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8)

魏巍原名叫魏鸿杰,河南郑州人,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第三期学员。

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以后,魏巍就参加了八路军,后来被分到了杨成武所在的一分区司令部。

当时在部队里,像魏巍这样有文化的人很少。

早在参加八路军以前,魏巍就是一位文艺青年,不但自身的文化学历程度高,并且还能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这段学习历程更是给他的人生履历锦上添花。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9)

到了部队以后,魏巍的优越性便显现了出来,这样一个宝贵的人才,对于我军的宣传工作尤其重要,这一工作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一大主要部分,在唤起民众、鼓舞士气以及凝聚民心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话说杨成武司令在作完战斗部署之后,便要求政治部门对我军部队进行思想上的鼓舞和动员。

但当时政治部的许多干部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对杨成武司令“思想动员”的要求大家都写不出来,因此,这个宣传任务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当时的“文化人”魏巍身上。

魏巍一听,杨司令准备要跟日本鬼子干一场大仗了,心里就觉得热血沸腾,整个人也跟着特别高兴,便主动将战前鼓动的这件事给应承了下来。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10)

魏巍在写宣传资料的时候,便以自身一个战士的角度,不但将杨成武司令的作战部署全部都写了下来,并且还进行了一通详细的意见分析。

在魏巍看来,自己这样写作的意图是让战士们对我军的作战计划心里有个详细的了解,从而鼓舞士气,稳定军心,明白我军胜券在握。

魏巍将这篇文章写完之后,还觉得心里特别激动,还将文章拿到当时的宣传科科长史进前、政治部主任罗元发面前,大肆表达了一番自己对这次作战部署的看法。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11)

两位干部看魏巍在自己面前讲得唾沫横飞,心中也是大受鼓舞。

当时正好这俩人手里还忙着其他的事情,再加上先前魏巍写出来的文章一直都反响不错,因此也没有去细看魏巍这次写的稿子如何,就直接吩咐印刷下去。

这后面发生的事情便不得了了,杨成武在看到魏巍写的这篇文章以后便大动肝火,直接将魏巍的身份定义为了“泄密者”,很快便赶到了政治部,要追究魏巍的责任。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12)

好在当时宣传科科长史进前和政治部主任罗元发正好在场,也知道魏巍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俩人便立即站出来,主动向杨成武司令揽下了罪责,说到是自己要求魏巍写的这篇文章,但当初没有认真审稿,因此才造成了这次的疏忽,酿成了这起“泄密”的事件。

政治部主任罗元发一边在向杨成武作深刻的检讨,一边在催人紧急把这份报纸全部都收回来。

除此之外,罗元发还讲到,魏巍在这件事情上也是无心之举。

当时魏巍只是一个刚刚参加八路军没两年的年轻人,也一直从事写文的工作,并没有真正扛枪上过战场,这也是他第一次面对这样大规模的战役,因此心里非常激动,却没有顾及全面顾忌到这样将作战部署全部写出来会酿成什么后果,这次“泄密事件”纯属无心之失。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13)

经过政治部主任的安抚之后,杨成武的火气也总算慢慢平息了下来。

杨成武司令平时本身就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同部队战士们的关系也非常要好,再加上平时魏巍在部队里的表现也不错,杨成武也赏识这个有文化的年轻人,因此杨成武最后也没对魏巍作出什么实际性的处罚,只交代政治部主任平时要加强对魏巍的思想教育和保密工作。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魏巍在写文的时候更加谨慎,一些有可能涉及到我军机密的事件,魏巍也是绝口不提。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14)

一分区政治部里许多干部的文化程度都很低,像魏巍那样善笔的人很少,因此《工作通讯》的日常工作大多都是宣传科的干事魏巍代行。

彼时的魏巍年轻气盛,还带着一股文人惯有的清高和傲气,说话办事都给人一种自由主义的印象。

而且魏巍的脾气还忽冷忽热,平日里工作的时候也最不喜欢部队里那些大老粗的干部对他的工作指指点点,特别是魏巍写出的稿子,几乎都不允许别人修改。

在这次战前鼓动的过程中,魏巍也是无意将杨成武部署涞灵战役的作战计划写了出来。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15)

当时魏巍发表文章的那份《工作通讯》原本便是一分区内部用于情况通报的一份小简报,主办方的署名是一分区政治部,由文印股刻板、油印,每次印发的数量也只有200多份,主要是发给一分区各机关的干部阅读的,发行范围十分有限,并不是对外的宣传刊物,因此这份报纸很快就被全部收回来了。

宣传科和政治部两层领导也确实是马虎了,虽然知道魏巍的文笔十分出色,但也对魏巍的脾气领教过,知道他不爱别人对自己的稿子品头论足,因此也没有对其中的内容细细琢磨,只略微看了一眼就匆忙下令刊印。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16)

好在杨成武发现这件事情的时候,只有一分区的司令部收到了报纸,其他也还没来得及往部队里送,如果这份简报真的落到了敌人手里,那对我军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要是真造成这样的后果那该如何了得?

这也难怪杨成武要雷霆震怒了。

为了杜绝这种事情再次发生,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杨成武司令便特意下令,今后在战事之前,政治部和宣传科的人员拒绝所有有关战事信息的打听和报道,只允许战后的采访和报道。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17)

涞灵战役作战经过

1940年9月22日夜晚,八路军开始向驻守在涞灵地区的日军发动了进攻。

涞灵战役开始,最先是由杨成武司令指挥的三个团,分别攻打涞源县城、三甲村和东团堡周围的据点。

八路军与日军激战了整个通宵,日军最终退入了城内死守。

由于日军的保密工作做得极好,涞源县城里的敌军兵力在战前突增,再加上我军缺乏重武器,因此这三个地点的攻击行动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最终杨成武只得带着部队先后撤出了战斗。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18)

紧接着杨成武便和聂荣臻商量改变兵力部署,提议留下一部分兵力坚守阵地,原地待命,然后以主要的兵力先清扫外围,最后再来攻城。

聂荣臻认为我军缺乏重武器装备,如果强攻涞源县城或许会造成更大的伤亡,于是便同意杨成武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三甲村、东团堡这些外围据点。

9月23日,第二团猛攻三甲村。

三甲村西北两面靠山,是当地交通的一个要点,也是日军自占领涞源后最早修筑的据点之一,可谓是易守难攻。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19)

日军凭借工事和各种机枪将我军的冲锋阻挡在外,激战了一夜,也只占领了两个伪军的碉堡。

后来团长萧思明亲自赶到,还请求了炮兵的增援,最后采取了一种将敌人各个击破的办法,经过两天的激战,三甲村这块“硬骨头”最终被啃了下来。

就在三甲村酣战之际,23日晚22时许,3团也发动了对东团堡的进攻。

这个东团堡是日军在涞源重要的中转站,驻守在这里的是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士官大队,一共有170多人。

刚开始的时候,我军的火力很快便压制住了敌军,使得八路军很快就占领了两个碉堡。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20)

其实早在战役前半个多月,我军的侦查员早就摸清了东团堡内日军的武器装备和设防等相关情况,刚好又遇上日军为即将离任的大队长送行,因此对我军的突袭疏于防范。

战至9月26日的时候,东团堡已被我军彻底攻下,涞源日军警备司令小柴俊男中佐在战后还写下了一首《东团堡警备队长恨歌》,用了中日两种文字刻在石碑之上,其中有“一死遗憾不能歼灭八路军”等字句,这就是日军侵略中华的铁证。

9月28日至10月2日,张家口增援的3000余日军进抵涞源城,我军也随之改变了作战计划,将进攻的重点转移至灵丘、浑源等地出击,先后占领了南坡头、青磁窑等日军据点,26团也同时攻入了黄台寺。

10月9日,日军先后出动1000余人向晋察冀根据地集中,前来增援,颇有扫荡之势。

晋察冀军区认为我军已完成了作战目的,再战不利,遂于10月10日主动结束了涞灵战役,持续了18天的战斗就此结束。

在此次战役中,我军从战场实际出发,适时改变作战部署最终一共歼灭了毙伤日军1000余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一些军大衣、雨披、头盔等军需物资,是抗日战争史上一场大胜的“漂亮仗”。

魏巍的采访稿(魏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21)

参考文献:

西陆网:涞灵战役前的泄密事件

銮战录:积小胜为大胜的涞灵战役

《冀中军区抗日战争大事记》

《晋察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