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真正爱你的人(心理学付出越多的人)(1)

霸道总裁爱上你,已经算是一种老套的戏码了。但如果前提是你们各自都有对象呢?

最近,就有一部被网友们热议的电视剧《我们不能是朋友》,大胆赤裸地讨论了一下“婚前出轨”这个话题。因为一场打车,男主被“认真”追计程车发票的女主吸引,开始了一系列温柔撩拨。

大家眼中的女主十分“完美”,哪怕牺牲自己都要“为男主好”。可是渐渐地,男主竟受不了这种“牺牲”,只觉得这种“付出”是“勒索”!

心理学真正爱你的人(心理学付出越多的人)(2)

男主的正牌女友,也是这样一个喜欢用“付出”来“勒索”的人。她日常对男友说得最多一句话便是“克桓,我都是为了你好啊!”那她具体都做了什么来对男主好呢?

心理学真正爱你的人(心理学付出越多的人)(3)

为了帮助男友打点人际关系,送公司同事礼物、和董事夫人喝下午茶,举办联谊派对忙得不可开交。

自行推进和男友的“未来事件”,拉着他换房子,自行决定何时结婚、何时生娃等。

男主每次想要和他沟通时,谈自己的想法时,女生便会直截了当地说“我是为你好”;当对方承受不住高压提出分手时,她落泪回答“你答应过我妈,要好好照顾我”。她没有工作,自我价值都构筑于男主的些许肯定之上。看似是“付出”,实则是“索取”。

心理学真正爱你的人(心理学付出越多的人)(4)

冷静审视一下,在子媛和克桓的关系中,她看似一直在付出,甚至为了帮你都“牺牲”了自己的生活。实则是想通过控制你,得到爱或填补。渴望得到对方的全部,不留一丝空间,这份爱,毋庸置疑是过度的。

这种状态,我们在之前将它命名为“过度需索(neediness)”,今天的这篇文章中我会沿用这个翻译,来和大家聊聊亲密关系中的过度需索。

心理学真正爱你的人(心理学付出越多的人)(5)

什么是过度索取?它会怎样伤害我们的关系?

过度需索是过度依赖的一种体现,它的核心其实是恐惧。在关系中,过度需索者放弃了自身的独立性,选择依附于他人。他们不愿为自己的快乐和安全感负责,而是依赖于他人来为自己提供生活的力量、支持和价值。他们总担心自己有天会被抛弃,对此他们恐惧又感到无能为力。

首先,一个关系中过度需索的人可能会有哪些表现呢?

• 你会相对较快地坠入爱河、进入关系,即使感情还没有那么深,甚至你可能都没有那么了解对方;

• 你一旦开始一段关系,就会变得无法忍受独处,渴望能时刻和对方待在一起;

你需要以某种方式,时时刻刻确认对方的爱,否则你就开始担心对方是不是不爱自己了;

• 你在关系中会因为怕被抛弃而去取悦对方;

• 你总是担心对方会离开自己,所以你不得不不停地确认对方不会离开,或者用各种方式测试对方是否会离开;

• 虽然你渴望爱,但你其实很难在亲密关系中获得一种真正“舒适”的状态,你始终是紧绷着的。

心理学家Jack Ito博士认为,根据程度不同,一般程度的需索者和程度极端的需索者在关系中会呈现出两种不太一样的状态:

一般程度的需索者的情绪状态是很不稳定的。他们时而想随时把控伴侣,时而又出于对自身这种患得患失的强烈恐惧而会冲动地提出分手。

相对的,极度需索的人的关系更多是每况愈下、逐渐恶化的。比起一般程度的需索者,他们在关系中的姿态是更加卑微和脆弱的。为了避免被抛弃,他们可以无限地满足伴侣的要求。可以说,在关系中比起关注如何去更好地爱伴侣,他们的关注点更像是放在如何避免让伴侣不开心上。

举个例子,当关系风平浪静,或者对方没有做出明确的负面表达时,安全感充足的人通常能做到默认关系是尚好的——“在你没有明确表达你爱我的时刻,我默认你是一直爱着我的”。而过度需索者仍会被莫名的、不时的恐慌缠绕——“在你没有明确表达你爱我的时刻,我默认你肯定是不爱我了”。

心理学真正爱你的人(心理学付出越多的人)(6)

那么,这种过度需索的状态会伤害到关系吗?
1. 它催化了关系中的权力不平等

任何人际关系中,都会涉及“权力不平衡”的问题,即关系中,一些人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权力、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使它们能在更大程度上去控制和影响他人。在任何关系中,权力都不可能完全对等,但如果权力一直处于一种固定的、极度不对等的状态之中,那么这段关系必定是岌岌可危的。

当关系中其中一方对另一方表现得过度需要时,本质上他是在向对方让渡自己的权利。虽然他们会抱怨、会不满,但他们不会离开,而他们的伴侣也深知这一点。就像前文中说到的,他们为了不失去“爱”而放弃了自己的独立人格。可想而知,这样的关系模式很难有平等和尊重可言。

2. 它降低了过度需索者自身的吸引力

“稀缺原则”(Scarcity Principle)是由心理学家Robert Cialdini提出的,意即当某件事物非常稀缺和难得时,人们会觉得这件事物更有价值,更想要争取。而反过来,唾手可得的事物则会使人们低估它的价值。这样的稀缺原则被发现同样适用于爱情与吸引力上

由于过度需索者对伴侣对的需求是如此的高和明显,他们向对方传递的信号是“我无比需要你”、“我离不开你”,同时也向对方传达了“我任你予取予求”这件事。基于稀缺原则,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伴侣对他们的珍惜程度,还降低了伴侣对他们吸引力的评估。

除此之外,过度需索者由于在关系中太在意对方是否爱自己,过于患得患失,所以他们常常无法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他们努力想要表现得“更有魅力”,甚至去一味地迎合对方,但事实上,越是这样做,越是容易显得局促和不自然。

3. 它是一种极易陷入重复的不良模式

令人沮丧的是,越是渴求爱和关注的过度需索者,越是容易和那些极难回应他们的回避型的人在一起。

简而言之,过度需索者可能会不断被类似的、错误的人吸引,并且在这种吸引中强化自己的过度需索;还可能因为害怕错过一点点可能的爱而接受那些不够好的人。

心理学真正爱你的人(心理学付出越多的人)(7)

如果我发现自己在过度需索,我能做些什么?
1. 试着调整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预设

如果你总是在关系中感到失望和不满足,其实也和你对关系的一系列预设分不开。从“爱我的话Ta就应该……”到“恋爱就应该是……的”,你对爱和伴侣的想象是固定的。

因此,你可以试着将视角从“应该怎样”转移到观察和接纳眼前这个人、这段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你可以尝试不止是凭借伴侣的话语来确定对方爱自己;而是注意到更多线索,学习和理解对方爱人的方式,综合做出对两人关系的判断。

2. 尽量不要过快地进入关系

你有可能常常从暧昧期间开始,就想推送关系的发展。因为你可能有种莫名的“他/她很快会被抢走”或是“她/他随时可能找到更好的人”的恐慌和焦虑感。

因此,你需要学会不要出于对被爱的渴望,而草率地进入一段关系。你要从关系的初期就开始询问自己,是真的被对方吸引,还是只是想“抓住一个可能会爱我人”。并且意识到,你的这种急迫和紧张其实也会给对方带来压力,阻碍关系的自然发展。

3. 建立更丰富的情感支持系统

你需要理解,自己的需求可以分成很多部分、由不同的人来满足,而不是期望找到一个人来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

你可以先尝试识别自己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比如没有谈心的人、缺少有趣的活动等等;随后组建自己的支持系统,找到合适的人们来分散满足它们。要知道,将所有的情感需求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必定会让你失望,也会让对方窒息。

4. 自我接纳

我们的读者应该都能注意到,我们在文章中反反复复地提到自我接纳,和从内心认可自己价值的重要性。你不是因为被某一个人肯定才有价值,更不是因为获得了某一个人的爱才说明你值得被爱。你因为你是你而有价值,因为你是你而值得被爱。

请相信,当你完全接纳了自己之后,才有可能遇到一个完全接纳你的人。因为只有在自我接纳的前提之下,你才能在关系中做那个真实的你,并真正筛选出被这个真实的你吸引的人。

5. 有时,可能不是你要的太多,而是对方给的真的不够。

避免过度需索,并不代表不在关系中有所需要。对伴侣、关系有需求、有期待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其他类型的关系、以及从前的恋爱关系中都不是这样的过度需索者,或是你实实在在感受到,对方客观上对你的关注和爱就是不够的,那么可能出现了问题的并不是你。

心理学真正爱你的人(心理学付出越多的人)(8)

很多情感博主都常说这么一句话:“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在我看来这句话只对了一半。

的确,我们能提供给自己一种“不论任何人离开我,我都能好好生活下去”的安全感;但它与“不论如何,这个人都不会离开我”的安全感是两回事,后者这种关系中的安全感,一定是在互动中获得的。也就是说,它的建立至少在一开始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取决于他/她是不是给予了你充分的正向反馈的。

我始终认为,在关系中,安全感这样东西一定是相互的。

祝愿我们都能舒舒服服、坦坦荡荡地去爱与被爱。


欢迎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8年度健康头条号。

7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