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一句金典名言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这句话红遍了大江南北。似乎在大众眼中,母鸡打鸣,公鸡下蛋是违反生物进化论的。家鸡的祖先是野生原鸡,它是驯化的结果,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当有了公鸡和母鸡后,彼此的分工协作任务就出现了不同,公鸡负责打鸣,母鸡负责下蛋。在农村中,几乎家家都喜欢养母鸡,因为母鸡不仅能够下蛋,还能够孵化小鸡,这是维持一个家庭生存的根本。

一般是母鸡打鸣还是公鸡打鸣(为何公鸡打鸣正常)(1)

公鸡和母鸡最大的区别是:染色体‍

鸡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有很多人说鸡的祖先有可能是霸王龙,美国科研人员在对6800万年前的恐龙骨骼化石中提取出了与鸡体内某种蛋白相似的蛋白类物质,它能够间接证明鸡和恐龙在某种基因中有一定的关联性。相关史料记载,在公元5300年左右,中国古代先人就开始养鸡了。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都有雌雄之分,染色体是性别区别的最显著特征。同样公鸡和母鸡的染色体也有很大差别。公鸡的染色体为ZZ,母鸡的染色体为ZW,从外形上看,公鸡的体积要明显大于母鸡,而且公鸡的毛色泽鲜亮,同时它还长有鸡冠,和长长的坠子。母鸡体积小,毛色没有公鸡鲜亮,鸡冠也特别小。

中国自古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说。所谓“六畜”指的是马、牛、羊、猪、犬、鸡。鸡作为六畜之一,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饲养、驯化野鸡成为家鸡。在驯化鸡的过程中,人们更习惯于把鸡圈子笼子里饲养,因为鸡喜欢于自由,它们喜欢在天高地广的草地上寻找昆虫,尤其是一些野鸡在吃饱喝足后,会归属于山林中。如果想驯服鸡,防止它们跑出来,就必须要人为插手,这也是为何在筛选驯化后家鸡最终要关进笼子里的原因。经过长期的驯化,母鸡的产蛋量大幅提高,公鸡相比而言它的食用价值较少,在长期驯化过程中公鸡的冠子越来越硕大健壮,羽毛越来越鲜亮。

一般是母鸡打鸣还是公鸡打鸣(为何公鸡打鸣正常)(2)

公鸡打鸣:是对光刺激的一种本能反应‍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公鸡打鸣是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每天天不亮,就会听到公鸡不断的打鸣声音。在卵生动物中,鸡的视力是最差的,即使有一道强光射来,它们的眼前也不过是一片白茫茫的。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人类最常见的“青盲眼”。尤其是在夜晚,鸡的是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所以对于狼、狐狸等等大型危险性动物,鸡无时无刻都在惶恐不安中度过,每个深夜对它们来说都是难熬的,所以当清晨快亮天的时候,公鸡就会很兴奋,它们会打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同时这也是公鸡对于看到光亮刺激的一种本能反应!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动物学家曾经还做过一项实验,把两组公鸡放到不同的环境中,一组公鸡放在灯光如昼的房间中,另外一组公鸡放在漆黑的房间中,然后分别对两个房间的光线进行调试。如果把灯光如昼的房间中的光线调到犹如拂晓一样强度时,这个空间中的公鸡会出现持续的鸣叫,由此可见公鸡打鸣是与拂晓光线强度有关。此外,公鸡打鸣也分很多种,有是报晓呼唤主人起床的,还有求偶时,为了吸引母鸡的注意。在农村中,很多人喜欢在院子里散养鸡,如果公鸡在鸡群中打鸣,意味着它在树威,显示自己的地位,其它母鸡都要听它指挥!

一般是母鸡打鸣还是公鸡打鸣(为何公鸡打鸣正常)(3)

母鸡打鸣的下场惨不忍睹:在农村是最大的忌讳‍

如果说母鸡的专利是“下蛋”,那么公鸡的专利就是“打鸣”,每到清晨快亮天的时候,公鸡就会接二连三的打鸣,可谓是非常热闹,主人听到公鸡打鸣就知道已经亮天了,然后早早起床耕作。然而并不是所有打鸣的都是公鸡,有时候母鸡也会打鸣的。在农村,要是谁听到母鸡打鸣或者看到母鸡在学公鸡的叫声,都会把这只母鸡杀掉,并且这样做法流传了几百年,这到底是是为什么呢?

一般是母鸡打鸣还是公鸡打鸣(为何公鸡打鸣正常)(4)

1、迷信说法:预测祸灾

古人对鸡甚至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神灵崇拜。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人们赋予鸡各种美好的向往和期盼。关于日出鸡鸣,最早在《玄中记》有记载:“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巅常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乌应之;阳乌鸣,则天下之鸡皆鸣。”此外,古人认为鸡为百禽之长,具有镇妖伏魔的作用。战国时代民间就有杀鸡悬户,驱鬼辟邪的习俗。比如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有用鸡和鸡血祭祀的活动。在《风俗通义》中记载:“鲁郊祀常以丹鸡祀日,以其朝音赤羽,去鲁侯之咎。”总之,在中国很多地方,都会用鸡作为祭祀贡品,而且这种习俗流行至今。

一般是母鸡打鸣还是公鸡打鸣(为何公鸡打鸣正常)(5)

农村老一辈人认为,要是谁家里的母鸡打鸣了,就意味着这个家里会有祸事发生,这是一种不祥征兆,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快把这只母鸡杀掉,然后用鸡血洒在院子里进行辟邪。其实关于母鸡打鸣的情况早在古代就有记载。

《牝鸡司晨》指母鸡报晓,对于历朝历代的皇上来说,如果出现了母鸡报晓打鸣的情况,就意味着这个国家会有战争。早在商朝,周武王讽刺纣王重用妇人,于是说“牝鸡司晨,唯家之索”,大致意思讲的是母鸡报晓是妖孽作祟,是灾难。纣王整日沉迷于美色,宠爱妲己,让她祸乱朝政,放纵不管,“牝鸡司晨”这个成语便由此诞生。

此外,当唐太宗遇到困难时,不得不向长孙皇后咨询政事,长孙皇后马上跪下来说:“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很明显长孙皇后言外之意是是一个妇人,不适合提出意见。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中“牝鸡司晨”也代表了对妇女参政的一种排斥,是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一种表现。放眼于现代,母鸡打鸣预测祸灾,具有迷信色彩,毫无科学依据。

一般是母鸡打鸣还是公鸡打鸣(为何公鸡打鸣正常)(6)

2、母鸡打鸣与生理结构有关

在前面我们跟大家讲到母鸡和公鸡最大的区别是染色体不同,公鸡的染色体是ZZ,母鸡的染色体是ZW,在公鸡和母鸡中出现了一种"性反转",比如母鸡的体内会有大量的雄性激素,之所以母鸡会打鸣,也是受到体内雄性激素的影响。引起"性反转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理状态,环境影响以及激素的处理等等,让母鸡出现了性反转。

相关动物专家表示,全国各地都陆陆续续出现过母鸡打鸣的现象,不管是母鸡还是公鸡,都是有卵巢和精巢的。由于成年的母鸡体内左侧有输卵管和卵巢,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刺激下,比如吃了过多的含有雄性激素的东西,那么它的体内就会发生病变,无法产生足够的激素,一旦受到惊吓,母鸡就会产生性腺发育,右侧未分化的生殖系统无法受到体内激素的控制就会出现"精巢",所有公鸡的特征都会显现出来,比如停止下蛋,鸡冠逐渐变大,导致“牝鸡司晨”的情况发生。

在动物界中,除了鸡会出现“性反转的情况”,还有一些鱼类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黄鳝,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会自发地出现性反转,衍生出雌雄同体的个体具有两个类型的性器官,此外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中的鬃狮蜥的胚胎能在高温环境下改变性别,由雄性摇身一变成为雌性。

一般是母鸡打鸣还是公鸡打鸣(为何公鸡打鸣正常)(7)

图为鬃狮蜥

3、母鸡打鸣,下蛋产量变低,“好斗”扰乱鸡群,容易被杀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大量的饲养母鸡就是为了提高蛋产量,增加家庭收入,如果母鸡学会了打鸣,它下蛋的产量就会减少,逐渐向公鸡的特征发展,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再继续饲养它毫无意义。此外,如果母鸡出现打鸣后,它的生理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容易“好斗”。对于公鸡来说,好斗是它的显著特征,公鸡会通过打鸣来告诫其它的公鸡,“不要到我的领地来,否则我就不客气了。”母鸡学会了打鸣就会扰乱鸡群,让其它母鸡不得安生,在这种情况下,主人留它也没有什么大用,只能将其屠宰杀掉消除隐患。

一般是母鸡打鸣还是公鸡打鸣(为何公鸡打鸣正常)(8)

对于地球生物而言,出现性反转现象虽然不存在明显的坏处,但这种基因一旦保留在生物体内,就会改变自然发展规律。在我们看来,母鸡和公鸡应该各司其职,所以在一些养殖大户中,不要"拔苗助长",用激素或者是催化剂改变母鸡原有的基因,提高蛋产量,降低饲养成本,改变了母鸡体内的激素分泌!大自然赋予每一个动植物都有生存的权利,愿所有生命都被这个世界的温柔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