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是哪个地方的人,都一定听身边的人说过这样的话:我一定不买某某系的车,我一定不买某某品牌的车,我一定要支持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等等类似的话语那么他们所说的“车系”、“品牌”都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大家对某些车系有严重的偏见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车系与品牌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汽车实用配置详解?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汽车实用配置详解(深入解读汽车配置表)

汽车实用配置详解

不论你是哪个地方的人,都一定听身边的人说过这样的话:我一定不买某某系的车,我一定不买某某品牌的车,我一定要支持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等等类似的话语。那么他们所说的“车系”、“品牌”都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大家对某些车系有严重的偏见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车系与品牌的故事。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人们根据汽车生产国的地域,把汽车分为日系、韩系、美系、德系、法系、欧系、自主品牌等几大车系。并且根据固有的印象,给这些车系贴上了某种标签,比如德系车高级,美系车安全但是费油,日系车省油但是不安全,法系车造型浪漫底盘好,欧系车都是奢侈品,韩系车配置高品质差,等等。至于说国产自主品牌,曾经很差,但是现在已经是超英赶美、灭韩虐日,宇宙超级无敌第一,不允许任何人说他的坏话。

这种车系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的世界,曾经是分裂的,由于交通、信息传递等方面不发达,所以各个区域基本都是各自为战,独立发展,并且发展出了自己的个性、技术路线与品牌。比如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汽车的国家,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都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领导者,拥有成熟的汽车工业体系和技术积累,再加上严谨、高傲的民族性格,造就了技术先进、做工精湛的德国汽车;而日本,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才开始发展汽车工业的,由于地理面积小、资源有限,所以发展的汽车都是资源节约型的,用最小的成本发挥最大的功能;还有美国,地大物博,资源无限,世界资本领导者,自然就不用考虑成本、资源的问题了,怎么爽怎么来,造出来的汽车都是粗放型的;至于说其他的法系、欧系、韩系等,也是根据自己的地域特色发展起来的。

而到了现在这个时代,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再加上资本的全球化运作,现在世界各地的车企都交流融通,互通有无,全球采购零部件,全球并购,车系这个概念已经越来越模糊了。比如美国的通用,基本的运营策略就是买买买,从美国买到欧洲再买到亚洲,很多挂着通用品牌的车,都是欧洲车或者韩国车;福特也是全球化运营,有欧洲设计中心和亚太设计中心;日系除了丰田一家独大之外,其它的车企基本都与外资联盟了,比如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等等。

所以现在世界各地的汽车,不论造型还是技术,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世界上主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就那几个,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都有专门的第三方公司来设计制造,车企基本就是一个组装厂,它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再这样持续发展几十年,车系这个概念将彻底消失。即使是现在,我们用车系来判断汽车的技术特点和驾驶特性,也已经不合时宜了。比如传统印象中日系车比较轻,但实际上与同级车相比,日系车并不轻,比如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等,都比同级别的大众迈腾、帕萨特等重一些;在安全性、操控性方面,日系车也不比其他车系差。所谓的不安全等理念,还是大家传统的偏见。我们在选购汽车时,也不要再受车系的制约了,想买哪个就买哪个吧!

现在各车系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安全标准和排放标准。这主要是由各国政府的政策引导的。比如美国对汽车安全要求最严格,所以在美国生产和销售的汽车安全性都非常好;而欧洲对汽车的尾气排放要求严格,在欧洲销售的汽车要在环保上付出较大的代价;日本仍然坚守资源节约型理念,开发出的汽车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而在国内汽车市场,有最严格的排放要求和最低的安全评价,所以很多车都是畸形的,搭载最先进的发动机,却有最差的车身结构。

现在有很多人吐槽说,很多合资车、进口车进入到中国市场就减配,或者开发特供车型,实行中外双标,是对国内市场的歧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不仅仅是中国,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的,我们出口到其它国家的东西也是这样做的。所谓“入乡随俗”,想进入哪个市场,必须按照这个市场的规则办事。国内的汽车市场安全标准低,他们自然就会减配一些安全配置;而我们的排放标准高,他们就必须给我们最先进的发动机;我们发展大力新能源汽车,他们就必须把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拿到中国来。现在某些标准不高,不是我们不想高,而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这里面有战略思维的,不是意气用事的。

最后来说说国内的自主品牌汽车吧!现在有人把他叫做“华系车”。我说一个事实,请大家不要骂我: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严格说来都是日系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电气架构、车身结构,基本都是日系车的技术路线,只是在制造工艺上不如日系车精良。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汽车工业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快速发展的。在初期是以“市场换技术”的形式激活中国的汽车市场,但是很多与中国合资的车企很不地道,只占市场,不给技术,导致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举步维艰,发展缓慢。在这样的环境下,日系车企却表现得很大度,给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很多技术和资料,并且允许中国车企抄袭、模仿自己的车型,自主品牌车企才发展起来了。所以,很多自主品牌车型的技术路线和车型架构,与日系车很相似,甚至就是日系车的换壳车。

当然,日系车这样做,也并非完全没有私心,他是想与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欧美车系,这是一种战略思维。而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经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半边天,足以对抗任何车系了。只是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关键时刻还是会被卡脖子。所以我们也不要盲目自大,埋头苦干、用心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