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的激情》是一部丹麦爱情影片,讲述的是,漂亮妻子玛丽,和丈夫(著名画家克罗耶)及情人(著名作曲家雨果)之间的悲欢离合。丈夫虽享誉画界,但40多岁时染上了性病,后又精神失控,给小16岁的玛丽带来巨大压力。期间,玛丽遇到情人,以为找到真爱,却不幸被骗,继续寻找幸福。

该片改编自畅销传记《玛丽的激情》,导演是比利·奥古斯特,两次金棕榈得主,他的作品多注重个人表达,在程式化电影盛行的今天,奥古斯特坚持做自己喜欢的电影,赢得了整个电影界的尊重。冯小刚曾公开说,“我只是一位导演,而奥古斯特是大师。”

一部好的电影,更关注人性与道德的纠葛。《玛丽的激情》女主角玛丽,为了追求幸福,先是婚内出轨,后在丈夫建议下三人共处了一段时间,丈夫去世后,又失去了女儿的抚养权,这一系列事情,在外人看来,觉得这个女人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她有着自己的挣扎。

电影节奏舒缓,客观冷静,感情细腻含蓄,秉承北欧影片的强文学性特点。接下来,我将从“主角人物塑造、导演表现手法、基于电影主题的现实思考”三个方面,解读该片的独特魅力。

玛丽的魅力有多大(玛丽的激情比起追求激情)(1)

01、人物塑造:玛丽的婚姻生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纠结过后,她决定追求真正的幸福,可这条路并不好走,由此揭开人性与道德的探索

女主角玛丽,本来有个让人羡慕的家庭,名人画家丈夫和一个可爱的6岁女儿。丈夫定期举办画展,各界名流汇聚而来,荣誉奖章拿到手软,玛丽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

可谁都不知道,玛丽丈夫有间歇性精神病,病发起来半夜要掐死玛丽,大白天还让小女儿装猎狗在地上爬,加上他有生理障碍,实际上,玛丽觉得自己越来越枯萎,生活了无生趣。

①玛丽的爱情,处在灵与肉的挣扎中,这又何尝不是世间爱情的缩影

玛丽是爱她丈夫的,这在生活的许多小细节可以看出,比如:

但是,就像她说的,“我们彼此相爱,却不幸福”,在玛丽这里,那种爱,缺少了一些东西。

相比之下,玛丽对作曲家情人,说一时激情也好,说寻求刺激也罢,更多是欲望的释放。在情人这里,玛丽找到了她跟丈夫缺少的东西。哪怕她对情人的作曲毫无兴趣,即使那是专门为她所作。

实际上,在灵与肉的层面,玛丽跟画家丈夫,是灵对肉的压倒性胜利,而跟作曲家,恰恰相反,是肉对灵的压倒性胜利。灵与肉,无论是谁压倒谁,归根结底,就是世间爱情的两种状态。试问,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的爱情,能达到灵与肉的完美统一?现实是,很少。

《围城》里的男主角方鸿渐说

“世间哪有爱情,压根就是生殖冲动。”

周国平在《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里写

“有一种观念认为,相爱的夫妇间必须绝对忠诚,对各自的行为乃至思想不得有丝毫隐瞒,否则,便亵渎了纯洁的爱和神圣的灵魂。但一个人在有了足够的阅历后,便会知道,这是一种多么幼稚的观念。”

在我看来,无论怎样,玛丽已经走出重要的一步,她的激情沉淀后,随之而来的是自我的审视与反思,开始为了自己而活。在那个守旧的时代,玛丽至少在探索方面,比一般女人勇敢很多。

我希望,玛丽在寻找自我、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勇敢走下去,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摆脱封建伦理的枷锁,不要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样,虽然迈出去了,但终究摆脱不了世俗束缚带给自己的绝望,导致卧轨自杀的悲剧结局。

玛丽的魅力有多大(玛丽的激情比起追求激情)(2)

②玛丽的伟大,在于探索之后的升华,“幸福不是靠父母给的,是靠自己争取的”

玛丽的画家丈夫去世后,心存怨气的女儿选择了和保姆亨妮一起生活,而不是玛丽。离开之前,玛丽对女儿说了一番话,这番话,让很多观众动容。

其实,玛丽对女儿说的这番话,也是她自己一直在践行的原则。她希望女儿明白,幸福不是靠父母,就如同她自己坚持的,幸福不是靠男人。经历了那么多,她更加明白,人的一生,只有受自己的思想主宰,为自己负责,才是通往真正幸福之路。

为此,她才决定,不做丈夫的金丝雀,勇敢向丈夫坦白婚外情,并主动要求离婚;而面对情人的出尔反尔,即使已经怀孕的她,也并没有过多伤痛,拿得起放得下,自己的过错自己承担。

在我看来,整个过程中,玛丽一直在抉择,只不过,这些抉择有时候看上去不那么明智,而且丧失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但没什么可怕的,这就是追求幸福的代价,不可避免。

玛丽更没后悔过,这是一个坚强隐忍、勇敢追求幸福、懂得自我负责的女人。

玛丽的魅力有多大(玛丽的激情比起追求激情)(3)

02、表现手法:导演擅长融情于景,加上精心的视听语言搭配,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影像之美,带给观众无尽回味

这部探索人性与道德题材的电影,导演在情绪尺度上比较收敛,影片整体情绪低沉克制,视听感受上偏清冷压抑,意在衬托女主角玛丽追求幸福经历的坎坷,以及糟糕的情感境遇。这种创作手法,利于激发观众对电影中女性命运的思考。让我们来看,导演是如何具体运用光影和色彩来进行情感表达的:

①光影寓意:高反差的灯光风格,营造出角色不同阶段不同的心理气氛

影片中,丈夫、玛丽和情人三人相处的那段时光,光影设置地很充足。

尤其是画家丈夫,开心时,靠在阳光充足的长椅上,特别明亮,象征欢愉,就像他自己说的,“要重视光,让光明照进生命,你一定见过多彩的生命。”相比之下,玛丽坐在丈夫旁边,转身就走进了阴影处,象征玛丽坎坷的情感之路。

而丈夫神经发病时,以暗色光影为主,象征恐惧、邪恶和痛苦折磨。最后,他躺在床上,生命即将结束时,还贪恋地伸出手去,触摸墙上那束照进来的光。而这道若隐若现的光,又何尝不是代表玛丽所追求的幸福,多变又让人难以把握

导演之所以这么安排,是想用光影烘托出人物心理,同时也让观众对人物的处境感同身受,毕竟,导演在整部电影的感情基调上都很克制,女主角色无论是幸福还是悲伤,主观表现的都没那么明显,导演想把感受空间留给观众自己。

玛丽的魅力有多大(玛丽的激情比起追求激情)(4)

②色彩情绪:冷色调为主,偶尔穿插一些中性色,凸显角色短暂的情感慰藉

导演很在意影像之美,所以在颜色的处理上非常细腻,很多镜头不但宛如一幅幅经典油画,还充满了寓意色彩。

当玛丽终于决定离开那个家,跟作曲家情人在瑞典中心觅得一处小岛,一起愉快地生活时,白色占据了镜头大部分空间:晾衣绳上,挂洗的白色床单和衣服迎风飞扬;玛丽和情人的白色上衣,房间里白色的墙壁,连餐桌布都是白色的。

这时候的白色,迷幻又短暂,像极了玛丽虚无的感情。本来,以为找到了纯洁的爱情,心灵有了归宿,哪知剥去迷雾后,真相残酷,不过是一场虚无。不久,玛丽从情人处得知,他早已跟别的女人订婚,只是为了激发灵感、寻找自由,才跟玛丽在一起,并没打算长久。

作为丹麦的一位集大成导演,奥古斯特在情感暗示的表达上,非常细腻和饱满。在这样一种光影、色彩的烘托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地克制又贴切,从而引出导演对人性与道德的探索和思考。

玛丽的魅力有多大(玛丽的激情比起追求激情)(5)

03、现实思考:基于《玛丽的激情》电影剧情,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人生和选择的思考:

《玛丽的激情》,所谓“激情”,其实不只限于爱情,那就太狭隘了,“激情”背后,还代表着一个女人对自由、幸福、独立的追求。人生在世,为了不枉来一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追求。相比物质,精神层面的愉悦才是人类更高层面的向往。但过程中,要付出的代价,可能不可避免,也可能不计其数,要做好思想准备。

①幸福要自己争取,不能“等靠要”

玛丽的一生,其实就是积极追求幸福的一生。最后,她的女儿也学会了自己追求,尽管这一次没有选择跟她在一起,给她造成极大的痛苦,但这就是生活。玛丽从中也明白:一个不开心的人,是不能给另一个人带去幸福的。

“我知道我应该在你身边,尽我所能带给你更多的温暖。但是,如果你看到妈妈那么不开心,是不会得到温暖的,无论你多么想念她,如果你看到的都是不开心的大人,那你一定会认为做大人都很不开心,但是生活并不是这样,人是可以开心幸福的。”

玛丽的这段话很对,现实中,“一个不快乐的妈妈,毁了孩子的一生”,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

与其把不幸福的人捆绑在一起,不如,放手让她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有时候,相比不开心的陪伴,放她寻找自己的幸福,可能更明智。快乐是会传染的,其实,痛苦也是。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幸福绝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一点一滴在自己生命之中筑造起来的,人生中既有狂风暴雨,也有漫天大雪,只要在你心里的天空上,经常有一轮希望的太阳,幸福之光便会永远照耀着你。

明白了这一点,希望不开心的妈妈,放过自己的孩子;希望追求幸福的每一个人,不再依赖别人,孩子不依靠父母,女人不依赖男人,自己的幸福,靠自己争取。

玛丽的魅力有多大(玛丽的激情比起追求激情)(6)

②人生,由很多选择叠加而成,要勇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玛丽的激情》这部影片,也可以理解成是“玛丽的抉择”。为了追求幸福,她一直在抉择,只不过,每次抉择都有得有失,而她本人,在失去面前,并没有歇斯底里、万念俱灰,每次都是重整旗鼓,继续前进,这是女主角玛丽充满魅力的地方。

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不因害怕承受代价,而止步不前,不因害怕失去,而总是悔恨。一个成熟的人,懂得对自己的选择和情绪负责,承担后果,才有能力确定幸福的方位,才有条件收获对等的爱情。

怨恨、批评、内疚、恐惧,是我们生活中4种最坏的习惯。这4种习惯,起源于喜欢责怪他人,却从不勇于承担责任。如果,我们敢于对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负责,那么,就不会责怪他人。——作家露易丝・海《生命的重建》

生活中,对照一下我们自己,看看有没有这些坏习惯,学会对自我负责。要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从人生中找到解脱之道。

总结一下:

《玛丽的激情》总体来说,带着北欧电影浓郁的节奏与风格、唯美干净的画面,用独特的电影表现方式探索人性与道德,冷静克制地引发人们思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风情魅力佳片。通过观看《玛丽的激情》,希望人们由剧中人物,关照自身,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