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道:“古诗说:‘美的笑容,酒窝微动;美的眼睛,黑白传神;洁白纸上,灿烂颜色。’这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道:“你看绘画,不是先有白色的底子,然后才在它上面作画吗?”

子夏又问道:“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道:“子夏啊!启发我的是你呀,这样我可以与你讲《诗经》了。

本章孔子讲的是礼。

论语关于浮躁的句子(论语八佾篇浅析)(1)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一句出自于《诗经·卫风》之《硕人》篇。“巧笑”,即好看的笑容;“倩”,形容笑的表情很自然,很好看;“美目”,即漂亮的眼睛;“盼”,形容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素”,指的是素颜;“绚”,有文采,此处指面容给人一种很有艺术的感觉。

子夏在此处引用了《诗经》上的名句,表面来看,是为了向孔子请教其中的道理。然而,深入分析之后,就可以发现,子夏此举实则是为了与孔子论《诗经》中的意义而进行的铺垫准备。也正是因为此原因,子夏才会在第二询问孔子时,提出“礼”这个概念。

论语关于浮躁的句子(论语八佾篇浅析)(2)

“绘事后素”:“绘事”,指的是绘画这件事情;“后”,在……之后的意思;“素”,即素色,也就是白色。孔子回答子夏的疑问时,并没有直接进行解释,而是从另外一个事例讲起,虽然给人一种不相及的感觉,但却是能恰到好处地说明之自己的观点,可见其在教授弟子这件事情之上,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因时、因事、因人而异。这也让孔子对弟子的教育,要好于其他人的讲授。

“礼后乎”:“礼”,此处指的是孔子所提倡的“礼”这种思想;“后”,在……的后面。子夏这一句话,也是接着之前孔子的话而说出来的,表达出他对于“礼”这件事情的思考。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起”,通“启”,就是启发、启示的意思;“予”,指的是“我”,即孔子本人;“商”,指的是子夏;“始”,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意思;“已”,已经。

论语关于浮躁的句子(论语八佾篇浅析)(3)

孔子一直都把《诗经》这本书的地位摆得很高,因为他觉得从其中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明悟很多的道理。此处,孔子见子夏能够从《诗经》之中悟出“礼”的道理,心中欣喜而赞扬其学识、悟性。同时,孔子还觉得子夏能够启发自己,让自己又有所获,所以才会说出“可与言《诗》”之言。

子夏问《诗》这一章,目的是为了说明“礼必有本”之意。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向来是讲伦理和“礼”“乐”的,“礼”是外在的表现,是其本身品德的具体表现。孔子认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好像一张“素色”的白纸一样,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而正因如此,这样的人就可以在自己这样的品德之上,描绘出更多更好的“色彩”,达到普通人不能达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