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掀起了一股推崇“古风”的热潮,很多年轻人身着汉服行走于大街小巷,其目的就是为了展示汉服的雅韵。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之下,很多已经被人们忘记的文化形式,像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

“俗语” 就是一种流传于农村地区,被民间当做行为标准和道德底线的文化载体。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俗语也是一种智慧结晶。虽然在古代社会中,也广泛流行于农村地区,但是这种既直白又通俗的语言,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生道路。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怎么理解的(举头三尺有神明)(1)

每一句俗语,其实都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从这个角度来讲,俗语也是一种无法磨灭的文化现象。而且时至今日依然被人们使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俗语的魅力。

在古装影视剧中,“举头三尺有神明” 是一句经常被提起的台词。如果从其表面意思去分析,就是无论做任何事情,天上的“神明”都会看得一清二楚。这就要求人们一定要约束个人行为,并且多行善事才能利人利己。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怎么理解的(举头三尺有神明)(2)

人生哲理“举头三尺有神明”

《增广贤文》中曾提到:“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增广贤文》是一部窥探人性的启蒙教育书籍,这部典籍以荀子“性恶论”思想为契机,不断告诉世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遵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胡作非为就会自食恶果。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就是劝诫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图去隐瞒真实情况。有一句话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要以为自己做的坏事没人知道,只要你一抬头就会看到“神明”。

事实上“举头三尺有神明”, 其实也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神明”为何物谁也不知道,如果将其物化之后可以发现,所谓的“神明”就是自己的内心和思想。正所谓“念成魔,一念成佛”。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怎么理解的(举头三尺有神明)(3)

一、“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后半句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曾听过“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俗语。事实上,如果从这句俗语的整体性上去看,可以发现还有后半句,连在一起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其实就是告诫世人莫做坏事,即使做坏事的时候没人发现,也会被头上的“神明”看到。如果“神明”看到之后也不畏惧,那么难道你就不怕自己的良心过不去吗?

如果做了亏心事之后别人没看到,或者说并不害怕别人看见,那么内心也会受到谴责。时间久后就会形成“心魔”,这种来自“心魔”的折磨,要比“神明”和外人看到更可怕。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怎么理解的(举头三尺有神明)(4)

二、“头三尺有神明”其他含义

关于“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俗语还有很多,比如“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万事劝版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等。

笔者认为,这些俗语其实都在反复表达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为人处事一定要有所顾及,千万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否则即使自己做的坏事无人发现,那么也会被“神明”、“老天”看见,尤其是无法自拔的内心折磨,才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的真意。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怎么理解的(举头三尺有神明)(5)

《周易·上经·坤》中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经常积德行善的家庭一定会泽披后世,而不积累善行的家庭则会贻害子孙。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谨记“举头三尺有神明”。

《格言联璧》中也有:“存一点天理心,不必责效于后,子孙赖之;说几句阴骘话,纵未尽施于人,鬼神鉴之”。如果大家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内心中常存感恩之心,并且做一个有良心的善人,即使是鬼神也会知道你的善行。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怎么理解的(举头三尺有神明)(6)

结 语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谨言慎行,并且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敬畏心理。毕竟老祖宗总结的俗语,对人生发展都非常有益处。“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虽然这两句俗语看起来很被动,但是却直截了当的说出了因果报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