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狐狸精不仅是妖魅,还是骂人的话,狐灵在中国的历史已经很久了,但普通人对它的印象却很差,一般都默认它是邪魅的存在,然而,狐灵的这种负面形象,却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最开始的时候,狐狸可为狐仙称谓,人类将狐狸的形象作为图腾,尊为狐仙奉祀,以避祸免灾,祈求平安。之所以将万兽化形,主要还是受到原始社会“万物皆有灵”的观念的影响。

早在先秦时期,古籍《山海经》里就提到了九尾狐:“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说是在一处名为青丘的国度,住着一种九尾生灵,它能发出像婴儿啼哭的声音,会吃人,而人要是吃了这九尾狐,从此一切蛊惑就将对你无效。

涂山九尾狐真的存在吗(涂山九尾狐黑化史)(1)

在上古神话中,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便是青丘狐族一脉,那时,九尾狐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图腾神。而涂山氏也是一个十分有实力的部落,涂山氏和夏后氏两族的联姻,在大禹治水、决战共工等推进夏朝基业的关键节点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这样的历史渊源,所以现在一提起九尾狐,基本都绕不开涂山氏。

狐狸在先秦两汉地位最为尊崇,视为瑞兽,与龙、麒麟、凤凰并列四大祥瑞之一,郭璞说“世平则出为瑞也”。汉代的石刻画像中,也能看到九尾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的情景。

涂山九尾狐真的存在吗(涂山九尾狐黑化史)(2)

直到汉魏时期,狐在人们的心中都还是正面的形象,仙狐现世,天下太平,当时信仰狐灵的人可不在少数,在民间,设庙参拜的现象更是常见,张鷟《朝野佥载》记载初唐以来,百姓流行信仰狐仙,甚至流传出了“无狐魅,不成村”的谚语。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老成精,物老成怪,不可回避的,狐本身就有食人属性,因此其身上必然蕴含着某种妖性。这种观念,在汉代以后,逐渐形成开来。狐灵的妖性被渲染,其形象也开始负面化。

尤其是狐灵当中最尊贵强大的九尾狐,首当其冲地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东晋的《玄中记》中提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这里就已经说到狐的妖性,即能蛊惑人,使人迷失心智。而到了北朝李暹在《千字文》里写到“周伐殷汤”一句时,率先提出妲己是九尾狐所化。

涂山九尾狐真的存在吗(涂山九尾狐黑化史)(3)

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写下“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增溺人心。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的诗句,将美色误国的妲己、褒姒都比作老狐妖。

此后,在文人的各种描述下,狐灵的祥瑞地位急剧下降,转而成了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当一些美貌的女子出现在亡国之君的身旁时,这些女子往往会被拿来挡刀,成为蛊惑君主的存在。

事实上,狐灵的地位形象基本是文人作品改写的,特别是唐代传奇小说盛行之后,狐灵频繁成为小说素材,即使不是强大的九尾狐,普通的狐也会成为灾祸的代表。

涂山九尾狐真的存在吗(涂山九尾狐黑化史)(4)

北宋时,“九尾狐”更成为骂人的俚语,如田况《儒林公议》吐槽奸臣陈彭年善于媚惑宋真宗,被时人看作九尾狐。

到了元代,戏曲杂剧盛行,以纣王妲己为话本、小说题材的也很多,在里面,妲己已经是个迷惑商纣王的祸世妖狐了。狐媚祸国的观念被推向极致,“狐狸精”开始成为最恶毒的骂人话术。

度过了这样一段被抹黑的历史后,“狐狸精”们终于稍微见到了点光芒,这主要是清代《聊斋志异》的出现所带来的。

涂山九尾狐真的存在吗(涂山九尾狐黑化史)(5)

《聊斋志异》简直是集狐仙之大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蒲松龄笔下,以往代表绝对邪魅的妖狐开始有了个性,她们也和普通人一样,美丽善良、忠于爱情,像是持家有道的任氏、勇敢大义的红玉、助人为乐的辛十四娘、天真烂漫的婴宁等等,这些妖狐反而变得比人更可爱可敬。

当然,这也并不足以将狐灵的形象完全拯救过来,只能说,以往人们心中狐灵妖邪的主流形象开始有点了点松动,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狐灵中也有好的存在,算是亦正亦邪。

涂山九尾狐真的存在吗(涂山九尾狐黑化史)(6)

​由上古时代到清代,狐灵算是经历了两个极端,从天上瑞兽被打入人间妖邪,这其中,妲己更是承受了几年前的狐媚骂名,而至清《聊斋志异》的出现,这才稍稍缓解了狐灵的黑化。

就像人类一样,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任何神灵鬼怪也都是两面性的,亦正亦邪,没有一个物种是纯粹的恶,狐狸的形象,往后应该也会在现代人的笔下活出不一样的姿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