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香港电影《上海皇帝》,根据二十世纪的青帮头目杜月笙的真实事迹改编。

从一个点头哈腰的水果摊贩,到能在大上海拨弄风云的黑帮大佬,除了杜月笙自身的努力和幸运之外,也少不了贵人的相助。

比如带他入帮派的陈世昌,提拔他的黄金荣夫妇,以及对他忠心耿耿的心腹万墨林。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1)

万墨林

与其他人不同,万墨林跟杜月笙带点儿亲戚关系。

万墨林还没正式进入杜公馆时,杜月笙的原配夫人沈月英就对这个“关系户”不满。

也不怪沈月英这么想,她陪伴杜月笙从穷困潦倒到发家致富,从来没见到他的什么亲戚,这会冒出来一个远房表弟,肯定是为了钱!

于是,她拿出五块钱大洋,决定好好试一试这个万墨林。没想到,万墨林的表现却让她大吃一惊。

心腹被捕,杜月笙心急如焚

1940年12月,万墨林刚吃完晚饭,就接到军统区情报员朱文龙的来电,称有事找他,电话里说不清楚,二人需要见一面。

对方口气焦急,似乎真有什么急事儿。可他却提高了警觉,回答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讲,杜公馆事情多,自己忙得很。

朱文龙解释道:

“汪伪政府已经盯上您了,电话我怕被监听,何况隔墙有耳。张啸林刚被杀,张府就在杜府旁边,我哪敢电话里说,这可是要事,您赶紧来吧!”

说完,朱文龙匆忙挂了电话。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2)

万墨林听他分析的有道理,虽然心还存疑,时间却不等人,万一真是什么大事,让汪伪政府的人先截获可就不好了。

想到这里,他着急忙慌地戴上一个黑色的大檐礼帽出门了。

刚到朱文龙说的地方,万墨林着急的脚步立刻慢了下来。长年在黑帮混迹的他,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此时,脚下出现大片影子,他心一紧,预感不妙,一转身看见了大汉奸李士群。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3)

李士群

“万管家,跟我们走一趟吧!”

李士群摇了摇手上的手铐,一脸小人得志的笑容。

万墨林来不及反抗,就这么锒铛入狱了。

消息一出,上海一片哗然,倒不是惊讶杜公馆的大当家被抓,而是惊讶汪伪政府逮捕他的理由竟是“涉嫌刺杀上海特别市政府市长博筱庵”。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4)

汪伪政府言之凿凿,宣称1940年8月,青帮三大亨之一的张啸林在家中被暗杀,10月伪市长博筱庵也在家里被杀。前后不到两个月,极有可能是连续作案。

张啸林与杜月笙有过不愉快,整个张府的人都知道。博筱庵此前对兼任上海米业公会理事长的万墨林囤积米粮一事,有过几次严厉批评。

总而言之,万墨林有暗杀二人的动机,同时有作案的能力。所以,汪伪政府第一时间将他列为最大嫌疑人,并设计逮捕他。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5)

“说吧,你和杜月笙都干了些什么。”

李士群盯着万墨林问道,眼里满是杀气。

万墨林以暗杀罪名被捕入狱,所接受的审问,却没有一个是关于博筱庵或者张啸林的,特务们明里暗里将矛头指向远在香港的杜月笙。

看来这才是汪伪政府的目标,他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一直守口如瓶。特务们见软的不行,便给他来了硬的。

在狱中,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坐老虎凳、鞭打、电击等等,无论是满清酷刑还是当代刑罚,特务们用了个遍。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6)

另一边,杜月笙迟迟联系不到万墨林,一问才得知他被汉奸带走,又听闻他始终没有提自己一句,震惊和感动瞬间涌上心头。

万墨林的表现,令杜月笙很满意,决定想办法救出这个“忠仆”。

迟疑再三,他是给汪精卫身边的红人周佛海打去电话。要不是为了万墨林,他怎么样也不想拉下自己的老脸去求这个为虎作伥的大汉奸。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7)

能让杜月笙做到这个份上,万墨林究竟有何本事?起初毫无本事的他,又是通过什么契机来到杜公馆的?

一切,还得从五块钱的大洋说起。

沈月英试探,万墨林表现出乎意料

1919年,一位憨厚老实的年轻人来到了杜公馆,对着沈月英和杜月笙毕恭毕敬地打招呼。他身边坐着的,是杜月笙的远房姑姑万老夫人,而他正是杜月笙的表弟万墨林。

沈月英上下打量了一番他,呆头呆脑的,看着不是很机灵,这个突然到来的亲戚给她的第一印象属实不太好。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8)

万老夫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立刻向杜月笙道明这次探亲的目的——想把万墨林送到杜公馆工作。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杜月笙现在地位不一样了,最好是用可信的人。

她言下之意很明显,杜月笙不好拒绝,毕竟姑姑待他不薄。

他双亲去世早,吃“百家饭”长大,在几个亲戚家里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从一家换到另一家,辗转了两三年。

亲戚们视他为累赘,丢弃在街头,导致他感染了瘟疫。是万老妇人特意从高桥镇赶来,没日没夜地照顾他,带着他四处求医,还和外婆一起给他找了份卖梨的工作。

姑姑对杜月笙有救命之恩,这个忙一定得帮,可让亲戚走后门不是他杜月笙的习惯。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9)

正当不知如何是好时,看到了沈月英在给他使眼色。

相处多年,杜月笙立刻收到了夫人的信号,委婉地对万老夫人说道:

“姑姑,您看,我这的人手也够了,不如先让墨林去月英那帮忙吧。”

沈月英低头喝茶掩饰笑意,还是杜月笙懂自己,她已经想好要怎么试探万墨林了。

随后,她拿出五块大洋,放在万墨林经过的地方最显眼位置。她命人在暗处偷偷观察,一旦万墨林捡钱,立马想办法打发他走。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10)

钱,的确是试探一个人的最佳工具。五块大洋在如今看来不算什么,但当时上海工人的普遍薪资只有三角到四角,这笔钱不是小数目。

更何况,万墨林出身农村,对他来说更是巨款。他是杜月笙的亲戚,说不定会觉得贪表哥一点儿便宜不算什么。

沈月英原本以为万墨林会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趁着“没人”的时候将钱放进自己包里。

谁知,结果出乎她的意料,万墨林碰都没碰那五块大洋,扭头就走。

沈月英不禁对万墨林高看了不少,之前的偏见消散不少,当即便告诉了杜月笙这个好消息,末了还补上一句万墨林说不定是个忠仆。

她躺在摇椅上抽着大烟,烟雾和身体都一摇一摆的,看着十分随性。但杜月笙知道,她这句话不是随口一说,妻子极少夸人,她愿意夸万墨林,证明他确实是个可塑之材,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11)

杜月笙大喜过望,立即将万墨林正式带入杜门。

如愿进了杜公馆做事,万墨林不敢懈怠,深知是沾了母亲的光,才能够进入杜府。

杜月笙是个狠角色,一路摸爬滚打上岸,受的苦不计其数,母亲在杜先生幼时给的那点小恩小惠又能支撑多久?

如果他始终没有取得什么突出的成就,那么杜月笙迟早有一天会将自己扫地出门。

于是,万墨林十分努力。虽然一开始做的是给杜月笙夫妇的烟管里添烟土这样毫不起眼的活,但他很会给自己找机会,特意留意杜公馆客人的长相和喜好。

空余时间,他还将杜月笙写有好几百个号码的电话簿背下,以备对方的不时之需。

如此一来,不但客人来访时,他能迅速知道该给客人备什么样的茶和点心,也能在杜月笙想打电话时,上前询问主子想联系的人的长相和姓名,随后准确无误的报出电话号码。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12)

一开始,杜月笙只当是万墨林记性好,但后来发现,就连那种极少来往的联系人号码,他都能脱口而出。

杜月笙知道万墨林下了一番苦心,这份刻苦深得他心,对这个远房亲戚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不能大材小用。

心腹万墨林,杜门第一大弟子

“墨林啊,只待在杜府委屈你了,要不跟我一起出去办公吧。”

一天早上,杜月笙在洗漱完毕准备出门时,对万墨林说道 。

从此,杜月笙的身边多了一个身影,万墨林也在成为杜门红人的路上一路高歌。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1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杜月笙的鼎盛时期,整个上海可以说都是他的天下。

他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的同时,兼任中国通商银行的董事长,背地里垄断了上海的舞厅、赌场、甚至是枪支等灰色产业。

黑白两道的钱,全落到了他的口袋里,门生据不完全统计有数万人。

万墨林作为他的得力助手,打理杜公馆的同时,也拿下了青帮、恒社的话语权,手下少说也有几万人可以任其差遣。

但这个时期,万墨林的功劳主要体现在替杜月笙处理经济和帮派事务上。他做的出色,对杜月笙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来的可贵,他离心腹还差得远。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14)

然而很快,万墨林证明自己的机会来了。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日军的战火烧到了上海滩,硝烟弥漫,生灵涂炭。

作为上海呼风唤雨的大人物,杜月笙很早被蒋介石看中,使得他不但成了政府官员,还被蒋介石授予军权,黑帮大佬一下就洗白了身份,他很喜欢这种堂堂正正的感觉。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15)

如今日本人杀来了自己的地盘,他自然不甘心。万墨林紧随杜月笙,成了国民党的人,协助国民党的地下工作。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彻底沦陷。早被日本人盯上的杜月笙,在国民党的帮助下,带着妻儿逃往香港,上海的事务便全部交由万墨林打理,同时还要为杜月笙和蒋介石当情报员。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16)

即便他工作做得十分隐蔽,可上海到处是日本人,杜公馆本身就是个不会被人忽视的地方,他或多或少还是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

一次,万墨林在杜公馆给杜月笙汇报时,意外发现日军用窃听器在偷听。他及时将电话线切断,这才没让日军窃取到机密信息。

这次事件让他心有余悸,明白自己迟早有一天会落到日本人或者汉奸的手上。但他不会退缩,下定决心无论杜月笙派给他多么艰难的任务,都会完成。

如果真有一天他被捕了,要做的就是保全杜月笙,不让其被汉奸、小鬼子抓住把柄。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17)

1939年底,汪伪政府高层陶希圣和高武宗决定投靠国民党,将汪精卫和日本人勾结的事公布天下。

杜月笙收到了二人的密函,立刻派万墨林帮助两人出逃。

1940年1月3日,公和祥码头,万墨林带着几名杜门手下,护送高武宗和陶希圣离开上海。18天后,他又冒死从汪伪76号救出陶希圣的三个孩子。

他在上海将一切后勤工作准备完毕,陶希圣等人便可以毫无顾虑地在1月22日,将汪精卫和日本人勾结,准备卖国的照片和文件刊登在香港《大公报》上。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18)

报道一出,全国哗然,纷纷唾骂汪精卫等人是大汉奸、卖国贼。

这件事过后,那些汉奸们安分了一段时间,万墨林因此过了一段时间的清闲日子。

随着上海伪市长博筱庵的突然死亡,万墨林最担心的那一天还是来了。

汪伪政府想趁机打压甚至铲除杜月笙的势力,碍于此人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们不敢直接抓捕他本人,就从万墨林这边下手。

万墨林被特务扣押一周后,杜月笙给周佛海打去电话,请求他放人。杜月笙语气卑微,态度诚恳,周佛海听得很是满意。

“杜兄,你就放心吧,过几日,我们会把万墨林安全地送回杜公馆的。”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19)

周佛海答应的倒是很爽快,一来,万墨林始终不开口,他们又没有证据,一直关押他也不是办法。

二来,杜月笙在上海还是有话语权的,保不定他什么时候卷土重来,不如趁机送他个人情,以便日后需要。

没几日,万墨林被释放了,前来接人的小弟搀扶着满身是血的他回到杜公馆。一路上万墨林都在笑,杜月笙果然派人来救他了,他这个苦受的值!

这一天,两人相隔千里,关系悄然从主仆变成生死之交。杜月笙对他更加器重,他手中的权力以及在上海的地位水涨船高。

后来,杜月笙回到上海,此地早已变了天,又经历了一段时代的跌宕起伏后,一代枭雄杜月笙最终于1951年8月去世。

杜月笙临终前一箱欠条(恩人儿子来投靠)(20)

万墨林将杜月笙安葬后,才离开上海,去往中国台湾省。

得益于杜月笙多年的提携,加上之前对国民党的帮助,他在台当局担任“国大”代表,日子也算过得不错。

结束了打打杀杀的日子,晚年的他开始写起了书,出版了一本名为《沪上往事》的回忆录。

其中,三分之二的篇幅与杜月笙有关。他是杜月笙的心腹,杜月笙也是他的恩人。

即使杜月笙已离开世间几十年,他也从未忘记杜月笙的恩情,以及那些一起奋战的光辉岁月。

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到1979年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