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牛年。在我国,很早就有关于牛的“历史记载”,关于牛的形象也被塑造成多种多样,在北京、河南、陕西等地的博物馆里,一些卧牛形象蕴藏着不少“秘密”。

安阳殷墟博物馆:发现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

个头比现在的牛要大,牛角呈扁平月牙形,这就是大约在周代以后灭绝的圣水牛,迄今为止安阳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商代亚长牛尊,用艺术的形式保存了圣水牛的形象。亚长牛尊,有包括牛形在内的26个动物的花纹,是祭礼时所用的酒器,更是殷商时期人神沟通的媒介。就像古人用牛的骨头来占卜,也是认为牛能通灵。

讲解牛的知识(这里的牛跟你认识的可能不一样)(1)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何毓灵: 当时的人来说,他有敬畏的心理,因为它(圣水牛)是驯服不了的动物,野性的动物它可能有一定的神性,所以这样的话,它们就会被做成一个器物,就认为这种神性能够代表他们去和天地、祖先去沟通。

国家博物馆:司辛石牛——商代王后的最爱

讲解牛的知识(这里的牛跟你认识的可能不一样)(2)

而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商代司辛石牛,同样为神兽圣水牛,却是跪卧姿态。专家介绍,《周易》八卦,有8种动物相对应,牛对应代表大地的坤卦,在一定层面上,卧牛就寓意着脚踏实地。而这件司辛石牛,它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商代王后妇好。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翟胜利: 这件石牛是妇好墓出土的6件玉石制的牛当中的一件,而且是体量最大的一件。体现出牛在商人的社会中,在他们的文化习俗中是受到非常明显的喜爱的。

讲解牛的知识(这里的牛跟你认识的可能不一样)(3)

同样是卧牛,这件战国时期的错银青铜卧牛,却用在了日常生活中。古人往往席地而坐,为了避免起身时席角卷曲,就需要重物将席子四角压住,这就是错银青铜卧牛的用武之地。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翟胜利: 这种席镇的体量,是在当时的席镇里面属于比较大的。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礼仪文化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呈现出一定的世俗化倾向,相当一部分用青铜器制作的器物也开始走进贵族的日常生活,这件就是牛的形象结合到青铜器上面走入贵族的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表现。

河南博物院: 牛 飞镰——汉代人精神上的寄托

讲解牛的知识(这里的牛跟你认识的可能不一样)(4)

然而,世俗化的趋势并没有阻挡住牛成为吉祥物的脚步。河南博物院展出的汉代画像石牛,将现实生活中的牛与神话中的飞廉神兽实现同框,造型传神、线条简洁刚健,显示出力量和气势之美。

河南博物院研究员 王景荃: 把牛和飞镰这些神话的动物结合在一起,其实牛在人们心目中,在这个时候已经被神话了。它不光是有实际的一些用途,还有精神上的一些寄托。 具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大汉帝国奔腾向上的景象。

陕西历史博物馆:带表情的“牛首人身” ——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唐彩绘十二生肖俑之一

讲解牛的知识(这里的牛跟你认识的可能不一样)(5)

时间流转到唐代,牛还藏身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唐彩绘十二生肖俑中。牛首人身,目光炯炯有神,穿着敞领宽袖袍服,双手拱于胸前,样子既文雅可爱,又带着几分滑稽。

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 徐大卫: 十二生肖俑是有表情的,有动作有眼神,这一点在陶俑塑造中是很少见的。十二生肖的珍贵之处在于我们对时间的划分,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组建了自己的历法体系,吻合了我们的生活起居以及农业生产,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