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有一点特别有意思,金老先生很喜欢将中华文化引入自己所创造的武学当中,比如在《天龙八部》这部作品中,有一门武功名为“降龙十八掌”,从名字上即可看出,这套武功威力定然很大,毕竟“降龙”二字镇着,然而最有趣的不是其名字,而是其招式。

黯然销魂掌失传(黯然销魂掌倒行逆施)(1)

中华古时有一部奇书,名为《周易》,书中共有六十四卦,以“乾”、“坤”二卦为主导,而“降龙十八掌”就是参考了“乾卦”的爻辞,例如“飞龙在天”乃是参考了“乾”卦九五爻辞,而“亢龙有悔”则是上九爻爻辞。

放眼金庸十五部小说,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其中杨过所创的“黯然销魂掌”似乎也有这一股味道。

黯然销魂掌失传(黯然销魂掌倒行逆施)(2)

读过《神雕侠侣》的朋友应该都了解杨过的经历,此人当真是一位奇人,自幼颠沛流离,然而奇遇却不断,先是古墓遇小龙女,其后又在剑冢得神雕真传,最终踏上五绝之路,成为中原武林最厉害的五位高手之一,而他个人所创的“黯然销魂掌”这套武功也十分了不起,此功奇在乃是用心意来主导武功招式,此外其招式名字也是一绝!

比如“倒行逆施”这一招,此招乃是杨过参考了西毒欧阳锋所创的“经脉逆行”,杨过加以修改,并参入自己的领悟,将其修改为“倒行逆施”,原文是这样描述其招式特点:周伯通眉花眼笑,问道:“那么‘倒行逆施’呢?”杨过突然头下脚上,倒过身子,拍出一掌,说道:“这是‘倒行逆施’的【三十七般变化之一】。”

黯然销魂掌失传(黯然销魂掌倒行逆施)(3)

除了“倒行逆施”外,其余十六招分别是「六神不安」、「杞人忧天」、「无中生有」、「魂不守舍」、「徘徊空谷」、「力不从心」、「行尸走肉」、「拖泥带水」、「倒行逆施」、「废寝忘食」、「孤形只影」、「饮恨吞声」、「心惊肉跳」、「穷途末路」、「面无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鸡」。

其中“杞人忧天”、“拖泥带水”、“魂不守舍”等招式咱们都可以通过原文或者招式名字得以揣摩出招式特点(比如“杞人忧天”乃是单掌向天,四散落下,再如“拖泥带水”乃是以袖子伤人,就好比袖子在泥水中拖行一般。)

黯然销魂掌失传(黯然销魂掌倒行逆施)(4)

唯独“想入非非”这一招比较难以理解,那么这一招究竟有何特点呢?难道真如玄幻小说当中以“意念”伤敌么?

咱们都知道,其余十六招的动作特点都与名字有关(前文提到),那么“想入非非”这一招笔者认为也可以从名字入手,且看笔者分析。

首先是“想入”二字,武学之道以“入”为主,毕竟要打得到人呀,所以要让招式“入”到敌人身上,所以“想入”二字可以解释为“欲伤敌”!

黯然销魂掌失传(黯然销魂掌倒行逆施)(5)

再看“非非”二字,所谓“非非”的意思乃是“否定应该否定的事物”,比如说用刀子捅自己,这是应该被否定的行为,而在杨过这一招中就变为用刀子捅自己乃是肯定的行为(后世武当派殷梨亭就创了一招同归于尽的招式,名为“天地同寿”,与杨过这个概念基本相同,乃是先捅自己,将宝剑穿过自己身体,以此来刺伤自己后背的敌人。)

结合名字意思来看,笔者认为这一招并不是所谓的“意念伤敌”,其要旨在于四个字——出其不意。

世人皆知道用刀子捅自己是不对的,但殷梨亭却反其道而行,先捅自己,再捅敌人,结果这一招变得十分厉害,张三丰见后都喟然长叹,所以杨过这一招乃是料定对手知道自己不会这么做,然而再做出这样的招式,以此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黯然销魂掌失传(黯然销魂掌倒行逆施)(6)

所谓“武学之道,虚虚实实”,说的正是如此!

看到这里,各位读者朋友明白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