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语文全国甲卷,选取了《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给桥上亭子题额的情节,作为作文题目题目指出,众人从不同的角度给匾额题名,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给人启示,引人深思,所以值得写一篇文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辛夷坞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辛夷坞高考满分作文(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辛夷坞高考满分作文

今年的高考语文全国甲卷,选取了《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给桥上亭子题额的情节,作为作文题目。题目指出,众人从不同的角度给匾额题名,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给人启示,引人深思,所以值得写一篇文章。

难吗?好像是挺难的。但是,难在什么地方呢?并不是专家讲的那些,而是难在出题人断章取义,没有完全弄懂这段文字的深意,或者弄懂了但故意抛弃原著的本意,结果闹出了一个笑话。

简单来说,这个情节并不是一场文学才华的PK,而是一场老戏骨和小戏骨之间的精彩飙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原著中,作文材料所选情节的上一段,明明白白写着:“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何如,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说白了,大家都是戏精。

“众客”,就是贾府所养的清客(旧时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文人)。这个身份决定了,他们必须要让老板的公子成为这场文学活动的焦点和获胜者;但是这个身份同样决定了,他们必须不能表现得太难看太没有水平,否则饭碗不保。所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才是至关重要的。

好在这些清客都是老戏骨,完全难不倒他们。当贾政问大家这个亭子该叫什么名字好时,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

可以说,这个回答是相当精彩的。贾政这么随口一问,大家竟然能够异口同声地回答,可见这些老狐狸是多么狡猾。而能够随口背出欧阳修名篇中的句子来给亭子命名,也足以显示出大家都是有一定才华的。但是,这个名字的破绽又很明显,足以让宝玉来超越了。

因为欧阳修的亭子是在山上,借了山势,比下面高出很多,“翼然”的感觉很明显;而大观园的亭子是在桥上,并没有高出很多,“翼然”感显然不足。

果然,贾政首先就不满意了。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 贾政也选了《醉翁亭记》中的一个字来命名,可见也是饱学之士。

但贾政真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吗?显然不是。他也不是生产止泻药的,更不需要“泻停”。他的目的始终是想宝玉展示才华。无论他对宝玉怎么严厉,但当父亲的,永远希望儿子能在众人面前给自己长脸。所以,他的这一次插嘴,很可能是为了给宝玉多一点时间思考。

马上有一个清客懂了,当即接过话头:“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既拍了贾政的马屁,又不动声色地加上了一个字,“泻玉亭”怎么都比“泻亭”更好听吧。但最妙的是,有了他的这一次接话,贾政便有了进一步动作的理由。

于是,“贾政拈髯寻思。”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妙的动作,因为,“寻思”的时间可长可短,全在自己把握。这些人里以贾政最大,他想寻思多久就寻思多久。那么,他到底寻思了多久呢?书中没有明写,只说他“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很明显,他这是感觉到宝玉思考得差不多了。果然,宝玉开口说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

其实仔细看的话,“沁芳”二字正好是“泻玉”的下联。书中在前面写过,“贾政近日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所以不排除贾政和那个清客是联手出了一个上联,来给宝玉“喂球”。而宝玉也没有让这些老戏骨失望,稳稳地接住了他们抛过来的戏,精彩地完成了这一part的演出。

果然,贾政是满意的,但他自己不能表现得太多,要让别人来夸才好,所以只是“拈髯点头不语”。但是旁边的一群老戏骨都懂啊,于是“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估计贾政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于是,贾政又让宝玉给亭子作一副对联。宝玉很快就作出来了,而且作得还很不错。众清客“先称赞不已”。请注意,清客的这次称赞与前面不同,先于贾政就夸了,书中也没有用“迎合”二字,可见大家是真的觉得好,与前文的“宝玉专能对对联”呼应起来。贾政听了之后,终于“点头微笑”。

所以你看,这里头哪有什么“令人深思”的艺术上的事,就是贾政和清客联手,让宝玉在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发挥了一下而已。若是让我来写这篇高考作文,大概也只能写出篇零分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