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昔日国内男装第一品牌海澜之家因为库存80亿元,引发媒体高度关注。投资家网此前也进行了相关报道,细数了这家公司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其业绩掣肘。今天我们带来一篇关于海澜之家创始人周建平的内容,回顾一下,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现在样子的。

说起海澜之家国内消费者知道的人应该不少,但是若说起周建平知道了估计就不多了。在创立海澜之家之前,周建平是个非常拼的人,虽然他没读过什么书,错过高考,却凭借自己的能力早期靠做小生意为生,开照相馆。然而,周建平并不满足自己“碌碌无为”,在他的人生信条里,没有什么能比“赚钱!赚钱!赚钱!”更能让他感到快乐。

海澜之家男装是年轻的穿的吗(他把海澜之家从零做到国内男士服装第一品牌)(1)

别当时周建平的照相馆照片仅5毛一张,可他却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且仅用6年时间就赚得20万元,成为80年代左右为数不多的“万元户”。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周建平没有“及时行乐”,他用这个本金在1988年之前,尝试过各种赚钱的买卖,比如涉足餐饮,开饭店、开茶楼,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回家看望父母,无意中听朋友说起,一个名为第三毛纺厂的厂子,因经营困难寻求转让,价格在30万元。

这个价格现在看着不多,但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巨资了,想想1988年工人的工资才多少?也就是100多元,可周建平却觉得这个是个机会,他觉得越不被人看好的,越可能干出一片天地。于是,他几乎拿出全部积蓄盘下了第三毛纺厂,那一年他却只有28岁,青年才俊。

海澜之家男装是年轻的穿的吗(他把海澜之家从零做到国内男士服装第一品牌)(2)

周建平当时还喊出一句非常振奋人心的话,“钱,我出,风险,我担,办成了,是大家的,办砸了,是我自己交的学费!”凭借艺高人胆大的做派,周建平当时收获了一些愿意相信他能成事的员工。至于如何管理一个偌大的工厂,周建平其实并没有经验,他只告诉自己三句话,“市场上缺什么?市场上流行什么?市场什么利润高?”满足上述三个需求的,就是他和工厂要做的事情。按照这样的思路,几年下来,毛纺厂资产暴增,很快就达到200万元。

周建平能取得飞快成功与当时市场处于蓝海有很大关系,供小于需。说白了,只要有市场,就有赚钱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建平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开始向男士西服领域进军,恰巧当时国内服装市场迎来10黄金发展期。自己做生意,再努力,如果不合作也做不够大,他很明白这个道理,众人拾柴火焰高。

海澜之家男装是年轻的穿的吗(他把海澜之家从零做到国内男士服装第一品牌)(3)

后来,他开始四处找合作商,纷纷与杉杉、雅戈尔等10多家西装厂建立联系,很快毛纺厂的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个亿!同年,周建平成立了江苏三毛集团。5年后,该集团又一次迎来爆发,1996年时,总资产达到55亿元,职工5000多人,周建平的名字开始被业内广为传颂,那时候,他才36岁,很多人甚至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生意场上的“天才”。

按说,把企业做这么大,应该要满足了,可这并不符合他的人生信条,他还想去赚更多的钱,那么,自己就要走出去!有几年时间,他很少在一线管理企业,而是跑到国外,去参加巴黎、纽约、米兰等时装周,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去学习全球最新款式。

海澜之家男装是年轻的穿的吗(他把海澜之家从零做到国内男士服装第一品牌)(4)

2002年的一个春天,让他再次迎来人生转折。周建平跑到了日本东京,让他发下了优衣库,接下来的故事,大家知道的就比较多了,后来他开始向优衣库学习,于2002年9月在苏州正式开了海澜之下的门店,用自选式购衣模式打开,为国内服装市场带来崭新一页。

此后,他砸出5000万元,找来吴大维、印小天、杜淳、林更新等明星代言,卓力推广“男人一年逛两次”、“男人的衣柜”、“打造男士专属”等洗脑式的广告语,深入人心。

2014年的时候,在周建平带领下,海澜之家成功借壳上市,一跃成为A股市值最大的服装企业。可此后6年时间,海澜之家却逐渐失去动力,近年净利润更是下滑严重,口碑也一般,海澜之家始终没有脱离“土味品牌”的代表,纵观海澜之家的问题,除了模式缺乏创新、品牌运作“失败”外,与创始人周建平的格局不无关系,他没有高学历,也会限制他个人的想象力,只能通过“复制”优秀品牌,找到自己的出路。

这招过去好使是因为竞争者少,现在不同,国产品牌琳琅满目,稍有不慎机会被拉来距离。不过,这些年下来,周建平个人还是积累了不少财富。2020年2月26日,周建平家族以34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493位。据说,今年他还要带领海澜之家玩出一些“新变化”,大家觉得周建平还有机会带领公司走出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