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江平前些天撰文表示,本月3日是于蓝的生日,因为疫情未能像往年那样前去探望,“从我2002年调到北京工作起,这些年,老太太的生日……基本上都是大伙儿围在一起,切个蛋糕,吃碗面,唱支歌。这些年,那支歌一直不变,那就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没想到,今天却传来一个噩耗,红星新闻记者获悉,曾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经典角色“江姐”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老师,今(28)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她的小儿子、著名导演田壮壮在朋友圈确认了这个消息。

永远的江姐于蓝逝世享年99岁(追忆永远的江姐)(1)

田壮壮在朋友圈写道:“妈妈走了,现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你的心独立、赤裸、清明且处于当下,你以前从未经历过现在体验的这一切,这即是佛。”他还表示,“感谢所有关心妈妈的人,我想独自安静几天。”

早在2014年4月,经过红星新闻记者的多次约访,于蓝在北京的家里接受了记者的探访。当时虽然已经93岁高龄,但她仍精神矍铄,每天画画练字,文艺兴致甚浓,记者临走时她甚至坚持扶着轮椅相送。虽然儿子田壮壮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但是于蓝并没有在晚年生活中麻烦儿子。她说,她和田壮壮虽然不经常见面,但母子之间的感情一点没有淡化。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她还说,“一部电影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体验生活要从内心出发。”

永远的江姐于蓝逝世享年99岁(追忆永远的江姐)(2)

『她的亲人』

田壮壮的母亲,李雪健的大姑

人们提到于蓝,可能首先想到她早年出演的江姐形象。但是对于于蓝的家人,可能许多人都不太了解。说起她的丈夫田方,可能没有几个年轻人知晓,但是说起她的儿子田壮壮,可能大家都会惊叹:原来著名导演田壮壮出自电影世家。

其实,于蓝的丈夫田方也是一名演员,曾经拍摄了《飞絮》《方云英》《生机》《小女伶》等影片。1940年冬,于蓝和田方在延安结婚。于蓝回忆,婚后田方对她很好,“有时我耍小孩子脾气,他也总是让着我。我们有两个儿子:田新新和田壮壮,我觉得我很幸福。”遗憾的是,1974年,63岁的田方病逝。

儿子田壮壮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于蓝直言,田壮壮的早期作品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她非常喜欢,“他们第五代导演创作的视角我很喜欢很认同。”于蓝表示,她和田壮壮虽然不经常见面,但母子之间的感情一点没有淡化。

中国电影家协会曾为于蓝举办过一场从艺75周年纪念活动,当时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的李雪健上台发言。李雪健一上台就喊了于蓝一声“大姑”,原来,于蓝是李雪健妻子于海丹的姑姑。说起李雪健,于蓝说:“李雪健也非常不容易,他非常朴实,有内秀,别看他的字没练多久,写出来像样,我练了好几年也不如他。”

永远的江姐于蓝逝世享年99岁(追忆永远的江姐)(3)

红星新闻记者2014年采访于蓝 摄影 张建方

『她的晚年』

每天画画写字,很少去电影院

于蓝在北京居住的房子普普通通,也很少跟儿子见面,但她的晚年生活并不孤独,言谈中处处凸显出豁达、乐观、淡定的情怀。

说起自己的晚年生活,于蓝曾说:“我每天都挺忙的,事情特别多。”每天早上六点,于蓝准时起床,起来后,在楼道的走廊里扶着轮椅的把手走上10圈,做做关节活动,虽然家里雇了保姆打扫卫生,一般自己能做的事儿,于蓝总是不忍心打扰她。运动完后,于蓝开始画画,她偏爱临摹动人的风景。

吃完午饭后,于蓝午休一会儿,下午两点,保姆推着她在离家不远处的元大都公园散步,一个小时后,于蓝回到家开始练字。在饮食方面,于蓝表示,自己并没有吃什么保健品,吃蔬菜水果比较多,一两左右的米饭就够了。晚上,她会打开电视机,看看《新闻联播》。

这就是于蓝的晚年生活,简单、朴素、乐观、向上。她曾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我主要心态好,我现在瞎想什么啊?没什么发愁的事儿。”

于蓝还曾透露,由于自己岁数大了,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因为我要去换票,阿姨推着我,汽车要送我去,电影里的声音我也听不全,带着耳机听都够呛,我现在就在电视上看电影。”于蓝笑言,“现在的电影都是财产问题,爱情问题了,我不关心,要是以前战争题材的影片,我自然就关心起来了。”

永远的江姐于蓝逝世享年99岁(追忆永远的江姐)(4)

『她的辉煌』

周总理夸她演了一个好妈妈

在于蓝老师家10平方米左右的小客厅里,挂着一张周恩来总理接见她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周总理握着于蓝的手,她一头短发,穿着干净利索,笑容灿烂,让人一下想起银幕上的江姐形象。

这张珍贵的照片也记录着于蓝的辉煌过去。如果可以用声音表达心中对江姐的怀念,一首《红梅赞》足矣,如果在头脑中寻找江姐的形象,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于蓝。她在《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形象,几十年来几乎没人可以超越,她几乎成了江姐的代名词。

这幅照片拍摄于1961年,那次周恩来总理在开会期间和电影艺术工作者一起游赏香山,周总理还赞扬了于蓝在《革命家庭》里扮演的母亲形象,他对记者们说:“于蓝演了一个好妈妈。”

于蓝的电影作品并不多,但几乎每部都是经典,其代表作有《翠岗红旗》(向五儿)、《龙须沟》(程娘子)、《烈火中永生》(江姐)、《革命家庭》(周莲)等。据于蓝回忆,有一次,周总理请不少文艺工作者吃叫花鸡,“他就像父亲一样,一点也不客气。该批评就批评,该鼓励就鼓励,总理夫妇对我没得说,很多文艺工作者和他们都有有趣的故事,他们非常关心文艺事业的发展。”

『她的遗憾』

搞儿童电影忽略了魔幻片

1981年6月,于蓝受命组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后改名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并出任厂长。

说起自己当厂长的经历,于蓝曾笑言,她60岁才开始当厂长,“我之前没做过领导工作,我那时就想把大家都团结起来,把大家的工作都安排好。”于蓝当儿影厂厂长期间,还请谢添等老导演担任一些影片的顾问,为儿童电影出谋划策。

于蓝曾表示,儿影厂成立之初条件非常艰苦,一些拍摄设备都是向厂家打欠条赊账借来的。80岁时,于蓝才从儿影厂正式退休。于蓝说,她最满意的一部儿童电影是《豆蔻年华》。即便已经退休,后来于蓝还经常参加与儿童电影相关的活动,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当和红星新闻记者谈到当时中国儿童电影的现状,于蓝直言,目前儿童电影导演非常少,“原来我搞儿童电影有个缺陷就是拍励志电影比较多,忽略了魔幻片,比如美国的《小鬼当家》,都多少集了,还有《哈利·波特》系列,魔幻片很有发展前途,这个事业能干下去。”

永远的江姐于蓝逝世享年99岁(追忆永远的江姐)(5)

『她的感慨』

《烈火中永生》没演好,不敢看

作为老一代艺术家,于蓝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圈前辈,当红星新闻记者请于蓝为当下娱乐圈的女明星提一些建议时,她显得十分谦虚,“这方面不能建议,是她们的喜好,反正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最好,都穿得露胳膊露后背露大腿,也不见得都好看,现在很难说。”

在女演员方面,于蓝表示,自己和宋春丽很熟,“其他人我都认不准了。宋春丽演农村妇女城市妇女都非常好。”

再回头看自己扮演的角色,于蓝说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过去总觉得自己《烈火中永生》没演好,“我不敢看,大家老管我叫江姐我不好意思,江姐走了我似乎成了她了,我挺不好意思的,我很奇怪,我还是生活在过去的年代里,比如在感情和爱好上。”

于蓝曾说,她从来不把自己当明星,“我就是文艺工作者,我的出身就是文艺工作者,有时候会有人找我签名,开会的时候也会,我有点不忍心拒绝别人,有一次开会我提出来,最好别签字,要影响开会,再就是不知道说什么了。”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编辑 李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