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意思是:不推崇有才德的人,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充满了名利、金钱、美色等诱惑,人们在里面迷失了自我,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是以他人的标准去衡量自己。

十年前,苹果手机兴起,人们标榜着苹果手机代表着“高贵”,有一个17岁的少年,竟然为了买苹果手机而去卖肾。

很多人觉得这很不可思议,哪里有这样无知愚蠢的人。

我觉得我们不能无端的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批评一个人,从客观角度去讲,那个少年的确无知和愚蠢,因为为了一个通讯工具真的不值得去伤害自己的身体。

但是,有没有想过他到底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行为?

因为虚妄的欲望。

青少年向往美好,向往尊贵,向往被人重视。

而这些向往便是他们所缺乏的。

他们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行动去一点点地积累。

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也包括他们自己。

但是,为什么还要做出那样出格的事情?

因为他们欲望太重,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去获得,所以就走了极端,想破格获取。

所以,就完成了今天社会上裸贷、高利贷、赌博、电话诈骗的现象。

人们终归陷于欲望,毁于欲望。

因此,所有人都把这些问题归于个体自身。

但是,有没有想过,培养、滋润这些欲望的土壤没有问题吗?

如果社会风气不认为苹果手机、名牌包包、豪华汽车是尊贵的象征,那么个体也就不会有这种认同感,也就不会被影响着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我也认为是罪魁祸首的是:

制造、宣扬苹果手机、名牌包包、豪华汽车等是尊贵象征,XX品牌是穷人、屌丝象征的这些人,他们是罪恶链条的始作俑者。

是他们的宣扬与传播为人们无尽的欲望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从而形成了整体价值观的扭曲。

再比如,一个人天天加班,生病了还坚持上班,然后被公司评为劳动模范,还在全员大会上进行表彰。

难道这不是病态、畸形的宣扬吗?

从而造成众人效仿,没事也要故意去加班内卷,这样的企业能好吗?

这就是一种“洗脑”。

他们的方法是:首先设立一个榜样,然后,辅以某种制度,谁要是向榜样学习、靠齐,就授予他各种荣誉和组织,通过这种方式,来挑起众人的争名夺利之心。

所以,你想得到这些,那么就要向我制定的规则靠齐,慢慢整个群体都被这种规则绑架,并成为潜意识。

所以《道德经》才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这是不做什么,那么应该做什么呢?

《道德经》: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意思是:削弱人的欲望和意志追求,教人如何强大自身,并常使人没有知见欲的状态。

人们的欲望减弱和意志追求降低并不是说人们就不能追求美好生活,而是更好地回归理性,回归真实,回归自我的本心。

你做一件事,并不应该是从你出生开始别人就告诉你要这么做,并不是因为社会的推崇,你为了适应社会就去做,而是你真心的喜欢去做这件事。

你与一个人结婚,并不是因为对方的家庭背景、学历、工作等因素,而只是你真心喜欢他,你愿意和他相守在一起。

有多少人的攀比夹杂着无奈,因为你不提高要求就会被人看不起,就会失去机会,所以大部分人每天都在伪装自己,而这种伪装并不是心甘情愿,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的妥协与无奈。

当人们“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还能对动机不良之人起到免疫作用,人们注重实际、强大自身,那些想挑起人们欲望的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也没有了争名夺利、利欲熏心的土壤。

因为人们都已经拥有了智慧,回归了自己的本心。

道德经提升自己的格局(如何回归自己的本心)(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