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平凡、普通
但在群众需要的时候
他们或伸出双手,送去温暖
在他们的眼里
只要是群众的事就没有小事
他们用自己默默无闻地付出
生动地诠释了
“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
“看看,缝好啦
下车时拿好自己的行李
记得缝了个三角形就是你的包”
看着自己在何老伯
提包上缝的三角形
孙海拍了拍何老伯的肩膀
热心地嘱咐道
··· ···
孙警官的针线盒
孙海,是莎车站派出所的一名站勤民警,今年55岁,熟悉孙海的同事都知道孙海有个“怪毛病”——八件套里永远都备着一个针线盒,一上班儿就带着。
刚来的年轻民警不理解:
“孙叔,您为什么执勤时总要带个针线盒,有什么讲究啊?”
孙海总会笑着说
“你们可别小看这小小的针线盒,它们的用处啊,可大着呢!”
话语里带着几分神秘感。
说起孙海对针线盒的钟意,还要从他20多年的乘警生涯说起。
从四面漏风的绿皮车到冬暖夏凉的空调车,从突突冒烟的蒸汽机车到风驰电掣的电气列车,从熙熙攘攘往外跑的打工潮到大包小包往家赶的春运潮··· ···
20多年的值乘经历,让他见到过太多旅客因行包外形相同而拿错行包,或拉锁开裂、提手脱线致使物品洒落一地的无助场面。
2013年春运,当时还是乘警的孙海,曾一天接到3起旅客自称行李被陌生人掉包的报警案件,经过一番艰难的调查取证,最终发现都是“双胞胎”行包被拿错的乌龙案件。
原来,春运时旅客行李较多,下车时又因为人多拥挤而比较慌忙,很容易发生拿错行包的情况,特别是一些记忆力不好的老人就更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
自那会儿起,孙海就想如果大家能在自己的行包上做一个记号,不就能很快在一排包里找到自己的包了吗?
2014年,孙海值乘的列车即将到达甘肃定西站,下车旅客人头攒动,在门口排起了长队。
这时,一名务工返乡旅客从行李架上往下取塑料提包时,提手突然断掉,原本就坏的拉锁被挣裂,包内的香梨和小吃撒了一车厢,滚得到处都是,包内的两个瓷盘还砸伤了邻座的旅客。
孙海至今都还记得那名农民工兄弟气得跺脚的样子和那眼眶里甭不住的心酸眼泪:
“他一边不停地向周围旅客说着对不起,一边弓着腰用粗糙的手快速地捡拾着地上的香梨,羞红的脸颊,绷不住的泪水,至今印象深刻”
2016年,孙海调入莎车站派出所,成为了一名站勤民警,日常执勤过程中,孙海发现每到春运的时候,务工返乡旅客大多都是大包小包、肩挑背扛的,携带行包多,很容易在过安检时遗失或者拿错行包。
同时,很多务工旅客为了省钱,锅碗瓢盆一件也舍不得扔,满满当当塞一编织袋。
本身编织袋的拉链很多都是坏的,勉强用针线缝住凑合着,到了车站安检,又不得不打开配合检查,检查完后拉链拉不上,就只能敞开着,很容易丢失物品,也不方便在车上扛上扛下。
这个时候,孙海都会快速地从兜中取出随身携带的针线盒,熟练地穿针引线,耐心地将坏了的拉锁两边缝补在一起,一针一线他都缝地仔细而认真。
遇到携带行李较多的旅客,为防止行包在车上被拿错,他还会细心地在各个行包上一个小标记,有时是个三角形,有时是个“十”字,看到这些实用的标记,旅客们都直说
“真的很贴心,真的很感动。”
自此候车里就多了一个弓着腰、忙着给旅客的做标记的老民警,截至目前,孙海的针线盒已经帮助了近千名旅客。
今年春运以来,孙海又是早早就把针线包准备好了,每天在候车室开展查缉工作时,他都会特别留意那些提拿行包多且提着大包的旅客。
工作空隙,孙海会去给他们做防盗防骗宣传、讲解乘车指南,看到行包快脱线的、提手不牢固的,他都会利索地拿出针线盒,在原有线缝的基础上再加固一圈。
遇到颜色款式相同的行包时,他也会在征求完旅客意见后,根据旅客个人需要,在包上用不同颜色的线缝补上一个简单的小标记,方便区分,确保返乡旅客能够安心上车、顺利到家。
作为一名党的干部,难的不是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天天挂在嘴边,难的是怎样设身处地帮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孙海做到了,针线包只是孙海日常工作的缩影,小小的针线盒却能帮助成千上万的旅客,小小的针线包,拉近了与旅客的距离,展示了铁路公安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一个小小的针线盒
一位已过知命之年的民警
一件件并不怎么轰轰烈烈的小事
但却暖到了群众们的心坎里
这就是我们的民警
这就是我们的精神
向所有心系群众默默付出的
乌铁公安民警
致 敬 !
— END —
本期通讯:张志昌、徐万新
本期制作:天山铁鹰融媒体中心
本期编辑:郭学良、张玉峰
素材来源:库尔勒公安处宣教室
莎车站派出所
投稿邮箱:1921314813@qq.com
投稿来信
记得备注姓名/单位/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