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虽然自春秋到战国,通过近三百年的时间,已经兼并了不少,但是依然还是有不少诸侯国存在;诸侯之争,胜则强,败则亡,丛林法则,就是如此残酷;在这种情况下,诸国还能秉持什么传统?能让国家变强就行,于是诸国有志之君,纷纷推行变法,现在列举战国时期的六大变法家:
TOP、6 公仲连
公仲连是战国初年时期的赵国变革家,当时的赵王是赵烈侯,而这个赵烈侯算得上是赵国的第一任国王了,当然是壮志满满;而公仲连乃是当时的相国,公仲连荐牛畜、荀欣、徐越三人进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为政讲究王道仁义;延揽人才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对官吏进行考核和监督。烈侯乃官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赵通过改革,国力渐强。这算得上是战国时期早期的变法了,虽然变革不彻底,但却也让赵国的国力增强了很多。
TOP、5 申不害
申不害是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思想家。以“术”著称,乃是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被尊为申子。他原本是郑国人,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但,韩国始终坚持“术治”,不思改变,在战国中后期,由于上下思想固化,导致韩国成了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之一。
TOP、4 李悝
李悝早年师从子夏,魏文侯想要变法,于是便以李悝为相国,主持变法事宜。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而且还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自李悝变法后,魏国自始至终都是战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强国。
TOP、3 吴起
吴起是卫国人,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其在魏国任职之时,亲手训练出来的魏武卒,横行天下,鲜有对手。但魏国已经贯彻实行李悝变法,容不下他来变法,后来吴起又去了楚国,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后由于赵国联手打败战国霸主魏国,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在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楚国旧贵族所杀,而且尸体还被楚肃王处以车裂之刑;吴起死后,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不过吴起的确是一个不世之材,因其所著的《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
TOP、2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不仅是赵国国王,而且还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变革家,他15岁时成为赵王,当时赵国国力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在其39岁时颁布命令,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国势大盛。赵雍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御胡人。前296年吞并中山国。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国都被齐国、中山国攻破,赵武灵王扶植燕昭王回国即位。赵雍晚年传位于子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宫变中被围困活活饿死于沙丘宫。
TOP、1 商鞅
商鞅应该是战国第一变革家,不是说商鞅的变法就一定比以上五人的变法要好,但是商鞅所推行的变法却是最彻底的;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因功得赐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虽然在秦孝公去世后,商鞅便被杀了,但是他所推行的变法,却被贯彻的实施了下来,这一点上,商鞅应该比吴起稍微好一点吧。
自古以来,都知道变革维新能让国家更为强大,但却没几个人敢去推行变革,因为自古以来,变革之士,没有几个有好下场;而且也没有几个君王会去寻求变革,因为其中的风险太大,一着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这也是为何,在华夏大一统后,极少有变革出现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