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位于内城东垣北侧,原为元大都东垣之中门“崇仁门”。明永乐十七年修缮后,将“崇仁门”改为“东直门”。

京城九道城门(京城九门八)(1)

东直门

东直门始建于元代,是元大都东垣北侧的一座城门。根据五行学说,东方属木,称为“木门”。

明初建北京城,废除了元大都东北角的光熙门和西北角的肃清门。元代都城设11道城门,即南城垣设有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北城垣设安贞门、健德门;东城垣设崇仁门、齐化门、光熙门;西城垣设和义门、平则门、肃清门。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为九座城门,东面减去光熙门,只剩齐化门(后改名朝阳门),北为东直门。如今,城门都消失殆尽但地名还都保留着。

京城九道城门(京城九门八)(2)

东直门成为明代北京城的东北门,永乐帝决定迁都后,北京城垣加高、加厚,并全部包砌城砖。

京城九道城门(京城九门八)(3)

东直门的箭楼

内城九座瓮城多呈半圆形,只有东、西直门的瓮城是方的,“直门”之称由此而来。封建礼制对进出城门有严格的规定,内城九门各有用途,老百姓戏称“九门走九车”。明清时期南方木材等建筑材料经运河走东直门运抵京师。

京城九道城门(京城九门八)(4)

东直门,也是京华九门中最贫之门,以郊外盆窑小贩,日用杂品占据瓮城为主。

京城九道城门(京城九门八)(5)

东直门走砖瓦、木材车。过去的砖窑都设在东直门外,从南方运来的木材也要经东直门方可进城。实际上,东直门不仅仅走砖瓦、木材车,各种各样的车都经过此处。

京城九道城门(京城九门八)(6)

最早的东直门大街其实是现在的东直门外小街,大街长约1500米,地上铺的是石板路,一共有150多家买卖铺子,过了冰窖口,只要是老百姓所需的生活用品,都可以在这条街买到。

京城九道城门(京城九门八)(7)

明正统元年重建城楼、瓮城、闸楼、箭楼。东直门瓮城呈正方形,东端为二直角。瓮城东端筑有箭楼,瓮城墙南侧辟券门,上筑闸楼。东直门在明清时南方木材经运河运京,均储于东直门外,清康熙三十六年于东直门外建水关,管理进京货物。

京城九道城门(京城九门八)(8)

1915年因修建环城铁路将瓮城、间楼拆除,1927年将箭楼拆除,1965年将城楼拆除。现东直门已完全无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