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下面这位网友的留言,我害怕了:

难道莫言真像他说的那样,成了人民公敌?

司马南对莫言的评价只揭露不赞美(看完这位司马粉的留言)(1)

他认为:

莫言的问题根本在于立场问题。

从莫言的所有小说作品中,谁个能看出来他哪部作品是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

下面的话,我就不再一一念下去了!

这段话,可以说几乎是所有莫言反对者的核心观点

这位网友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但细细想来,问题有三:

01 你没有看出莫言作品站在爱国爱党的立场,就等于莫言不爱国不爱党?

暂且不说这位网友是否真的用心读过莫言的作品,

也不说他是否戴着有色眼镜读莫言小说,

单说历史上这样愚蠢的判断不在少数,就足够了。

屈原在《离骚》中倾诉自己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并以尧舜为榜样加以劝诫: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屈原如此忧国忧民,当时的大臣和君王,看出来了吗?

屈原的一片赤诚之心他们看不到,

奸臣狐妖的魅惑之言他们却偏听偏信,屡次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使得楚王不辨忠奸,一再放逐屈原。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过,爱国有2种层次,一种是我爱我的国家,不许别人侵略;

更高层次的是像陈寅恪那样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让自己的文化在创新中发展,或许是很多人看不见的爱国。

司马南对莫言的评价只揭露不赞美(看完这位司马粉的留言)(2)

02 是不是只有直接说出爱党爱国的作品,才是爱党爱国?

批判人性的恶,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是不是爱党爱国?

一个作家为什么要批判人性的罪恶?

为什么要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是因为他希望他所生活着的社会更加美好!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生活在中产阶级的家庭,

却用自己的笔,毫不留情地批判当时的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

他的小说《高老头》,刻画了一位对自己的女儿有着病态“父爱”的父亲。

你如果只看到小说中描写高老头如何疼爱自己的三个女儿,那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

高老头虽然出于本能深爱自己的女儿,可是,他的爱却最终以“向上爬”为目的。

换句话说,高老头其实是披着“父爱”的外衣,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就是一种深刻的批判!

啄木鸟为大树捉虫,是为了大树枝繁叶茂;

医生为病人刮骨疗毒,是为了病人健康长寿;

家长责骂孩子不懂事,是为了孩子早日成才。

这样的道理,难道有人不懂吗?

司马南对莫言的评价只揭露不赞美(看完这位司马粉的留言)(3)

03 作家是否有权选择赞美还是批判?

如果作家只能选择赞美,为政治服务,那么文学和文化就会只有一种声音,

大家都极有可能成为安徒生笔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国王,每天只顾着换衣服。

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声称自己可以制作出一件神奇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聪明人才能看见,愚蠢之人看不见。

国王为了得到这件神奇的衣服,答应了骗子的要求。

骗子索要了大量财宝,不断声称这件衣服多么华贵以及光彩夺目。

被派去视察工作进展的官员都看不见这件衣服,然而为了掩盖自己的“愚昧”,他们都说自己能看见这件衣服。

国王也是如此,最后穿着这件看不见的“衣服”上街游行。

国王明明一丝不挂,啥都没穿,大家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都说国王身上的服装真华丽!

最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指出了真相:

国王什么都没穿。

你看,如果因为某种外在的压力,所有该说真话的人都不敢说真话,批判的声音从此销声匿迹,换来的只能是自欺欺人。

如此一来,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事,就会满天飞。

这样的现象,难道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我们的社会,既要鼓励讴歌美好,又要提倡深刻的批评、揭露阴暗。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类似莫言的作家及其作品可以被批评,但不能被打压,更不能被曲解!

因为,我们需要和风细雨,我们也需要暴风骤雨。


猜你想看:

容不下莫言,你还能容得下谁?外交部发言人是怎样评价莫言的

司马南粉和莫言读者互怼,结局出人意料

别被大咖骗了:司马南评莫言文学观,存在2个逻辑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