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睡不着发朋友圈(睡不着咋办)(1)

现代人睡不着是种社会病,每个人的一生中,也许都有过失眠的体验,偶尔的失眠不是病。如果是长期失眠,那就是个比较严重的疾病,时间久了,全身是到处都不爽。许多人开始并不会是很在意,往往都是拖到后来积重难返时,才会去想起来就医。

除了因疾病引起的失眠,其它的失眠都应该是心病。谁听说过还不谙人事的孩子会失眠,懂事后就难免会有心病,有放不下的心事,恐怕就难免会有失眠。还有患认知功能障碍症(痴呆)的患者不会失眠,有的只是睡眠颠倒,是变成昼眠夜醒而已。

大脑是个非常耗能的器官,其重量仅为体重的2~5%,但消耗的能量,却高达整体的20%以上。大脑为了休息,睡眠是必不可少的行为,人的一生中,几乎是1/3的时间,都花在了睡眠上。睡眠能促进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有助于消除身心疲劳,还可以调整植物神经的平衡和功能,消除精神压力等。

睡眠可调整生活节奏,使体内的各种激素水平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并能够预防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生活习惯病。睡眠也对皮肤美容和减肥有很大的作用,睡眠中分泌的激素,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此外,还能分泌控制食欲的激素,预防摄入过多,有助于减肥。

睡眠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记忆固定”。人在睡觉中大脑会整理记忆,清理白天发生的各种信息,把有用的信息固定在大脑里。“记忆固定”,是指将白天获得的信息保存在脑中,避免遗忘。有人做过实验发现,在睡眠良好和睡眠不足的两组人群中,睡眠良好组因“记忆干扰”较少,所以记忆力是更强。

何谓“记忆干扰”,是指记忆信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清醒状态大脑会不断地有新的信息输入,前面记忆的信息会从大脑中被排挤出,但在睡眠中因无新的信息进入,所以不会出现“记忆干扰”。也就是说,为了避免“记忆干扰”,促进“记忆固定”,良好的睡眠是必不可少。

睡眠时间过短有损健康,但并非是说睡得越长越好。睡眠时间的长短,会随着年龄而变化,当然是因人而异,不过成年人的睡眠时间一般为7~8小时,而65岁后则减为6小时左右,除了婴幼儿,少儿每天应该是8~9小时。并且,个人的睡眠时间也会随着季节而变化,夏季日照时间长睡眠时间较短,而日冬季则较长些。

睡眠分为“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快速眼动随眠是在睡眠中,眼球在闭眼的状态下快速活动,此时身体在休息,大脑还在运转,通常做梦是在此睡眠周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是指不伴随眼球运动的睡眠,是更深的睡眠,此时大脑停止一切活动,像冬眠一样完全休息。

人通过深度睡眠来消除大脑的疲劳。睡眠过浅的原因,与这二种睡眠周期相关。快速眼动睡眠时身体在休息,但大脑是在活动着,非快速眼动睡眠是大脑和身体都处于休息的状态。因此,浅睡眠者,虽然睡得较好,但因缺乏非快速眼动睡眠周期,是种长时间处于快速眼动睡眠的状态。

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以90分钟周期交替,一般一个晚上会重复3 ~5次。简单来说,快速眼动睡眠是浅睡眠,而非快速眼动睡眠是深睡眠。也就是说,左右睡眠质量和睡眠满意度的,是非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间过短,会出现夜里梦多,起床后会感到疲倦。

怎么也睡不着,躺在床上30分钟以上难以入睡,就是失眠。睡眠良好的标志是:入睡后15分钟内入睡;半夜不醒,一觉睡到天亮;早上起床的时候,神清体爽;白天不会犯困。其中如有一个不符合的话,可能就是睡眠有问题了。睡觉的事情非小事,所以如何改善和提高睡眠质量很重要。

首先,压力、担忧等心理上的不安,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变长,睡眠变浅。因此切忌急躁,怎么也睡不着的时候,越是焦虑,头脑就越清醒。从清醒过渡到睡眠,植物神经系统,是从交感神经兴奋转换到副交感神经兴奋,如果想着必须睡觉,就会高度紧张,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的状态。如此,会陷入越来越睡不着的恶性循环,所以最重要的是放松。

“必须早点睡”的焦虑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不要太过度拘泥于睡眠时间,适当的睡眠时间是因人而异,有的人需要长时间睡眠,而有的人短时间就已经足够。另外,睡眠也会受季节和身体状况的影响,所以只要白天不犯困,就可以确认是睡眠时间充足。

与睡眠有关的时间,如果要讲究的话,那就是起床的时间,养成定时起床的习惯更重要。据称人的生物钟是25个小时,所以容易产生迟睡,抱着“困了就睡”的心态就可以。失眠时既然难以入睡,抱着将错就错的心情,可以做点事情,比方说读书打发时间也可以。但是,这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绝对不要看表,也不要光线刺激。一看表,就更睡不着了,需要注意才是。

睡眠过头可能会适得其反,感到疲劳和睡眠不足的时候,比平时多睡1~2个小时也没有问题。这个时候最好是不要改变起床的时间,把睡觉的时间提前比较好,如果起床的时间过晚,体内生物钟就会向后偏离,睡眠节律容易被扰乱。

真的是睡不着,有许多的方法都是可以尝试。为了缓解压力,可以养成“睡前做这个就能睡着”的习惯,被称作“入睡仪式”。要点是,能让自己松一口气的事情,简单并且能够坚持。例如,上床后做个深呼吸,把在意的事情写在纸上等,可以尝试各种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并维持。

睡前温暖一下眼睛,会有较深的放松感,容易入睡。有研究数据显示,将眼睛加热到约40℃时,能加快四肢的血液循环,促进散热,从而获得深度睡眠。从上床到入睡的时间,一般是10~20分钟。在床上的时候一边温暖着眼睛,一边慢慢的打盹入睡,如果能养成这样的习惯,也会成为“这样做就能睡着”的良好的入睡仪式。

使用“睡眠小物品”帮助入睡,被轻飘飘的,手感好的东西触摸,紧贴,包围的话,因为舒服的触觉会产生安心感。摸一下就能够令人心情平静下来的物品,对顺利入睡也很有效,特别是女性,抱着自己喜欢的抱枕或布娃娃等“睡眠小物品”,都会很舒心。有人用毛毯或毛巾被盖住脸就会很心定。

过于柔软的床垫、过高的枕头、过沉重的被子等,这些平时都没有在意的不良寝具,有时会降低睡眠质量。如果睡着腰或背疼,可以垫个垫子,肩或颈部疼痛的话,调整或换个枕头试试。另外,还有数据显示,睡眠时仅仅是穿睡衣就能比着运动服时睡觉,可以缩短入睡的时间。

改善卧室的环境,可以保证睡眠质量,卧室的环境也十分重要。首先是光线,睡觉时一片漆黑,醒来时自然明亮的房间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是使用遮光窗帘或厚窗帘,最好能留出一点空隙来。尽量保持卧室的空气清洁也很重要,所以要经常打扫卫生,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器等。

入睡前饮食会妨碍睡眠,所以晚餐最好是在睡前3小时结束。晚餐应以蛋白质为主,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材料,是保证优质睡眠不可缺的血清素的材料。作为生成血清素的原料色氨酸,是人体内无法生产,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必需氨基酸,摄入的色氨酸会在脑内分解成血清素。

话虽说是如此,空腹也是会降低睡眠的质量。所以肚子饿得睡不着的时候,可以用热饮来提升内脏的体温,体温开始下降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睡意。推荐选择饮温热牛奶等不含咖啡因的饮料,或者少量摄取奶酪或蛋制品,这些食物都富含对睡眠有益的色氨酸成分,在缓解空腹的同时,还能助眠。

还可以听听能够使自己放松的音乐,被称为治疗音乐,能够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的音乐,有助于身心放松。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相对节奏较缓慢些的,如轻音乐和古典音乐等,即使是倾听鸟鸣,或者是江河湖海河与溪流的声音,只要是听着舒坦的皆会有益。

提高睡眠的质量,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环境和睡眠习惯等等,皆很重要。只要平时注意这些因素,就能逐步提高睡眠质量。睡不着多数为心病,许多事情都是欲速则不达,没有必要寄希望于一下子能全部改善,要一点一滴地逐渐缓解并改变。但是,如果是持续了二周以上的失眠,那还是建议去就诊一下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