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飞花两岸照残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 陈与义《襄邑道中》

两岸飞红,绿榆百里,云帆直挂,好风频送,这真是一趟让人身心愉悦的远行,彼时,小舟上的年轻诗人陈与义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进士及第后,陈与义在他的第一届任职期满后,回家过了两年午桥宴会把酒临风的快意人生,这次是奉召回京。

出身世家,博学多才,少年得志,陈与义虽然没有平步青云,可一路走来亦是顺风顺水,回朝后先任太学博士和符宝郎,深得宋徽宗的赏识和信任。

福祸相依,五年后,陈与义再不复当初的志得意满,先是被贬为陈留酒监,再是靖康之难后北宋覆亡,他也开始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南迁之旅。

历经波折,陈与义终于在绍兴的暂住地见到了宋高宗,并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同年伴圣驾抵达临安,开始了他下半场的精彩人生。

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这首《渡江》写于回临安途中,为渡钱塘江而作,与《襄邑道中》的踌躇满志不同,此诗意蕴深远,更多了一份以图中原再起的决心和展望。

出师表中能表明两朝开济老臣心(陈与义奉诏伴驾返回临安)(1)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

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

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

虽异中原险,方隅亦壮哉!——宋 陈玉义《渡江》

简译:

江南并非不好,只是我这个为避乱辗转江南各地的楚客,还是更想念故国的京城。

风平浪静,水天辽阔,摇桨渡江,舟行迅疾,江岸远处的树木,就像前来迎接一般。

雨后初晴,吴山明朗,红日高照,海门开敞,云开雾散,天辽地阔,来日可期。

江南地带,其险固虽然不同于中原,但即便是方寸之间,亦可休养生息,复兴在望。

出师表中能表明两朝开济老臣心(陈与义奉诏伴驾返回临安)(2)

赏析:

陈与义的这首诗写在返回临安的途中,全诗境界开阔,景象明朗,抒发了此行的欢欣鼓舞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之意,积极乐观,来日可期,中兴在望。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置身江南这片土地上,诗人不由得悲从中来,羁旅漂泊,艰辛备至,如果不是金人入侵,朝廷怎会沦落到这偏僻一隅。

所以,让他这个“楚客”心生哀悲的是异族的入侵,国土的沦丧,和百姓的流离失所,而不是地域的歧视,亦非“江南不好”。

他之所以称自己为“楚客”,就是因为自己为了追随宋高宗的脚步,辗转湘楚各地长达五年之久,尝尽漂泊之苦,以楚客自谓并不过分。

出师表中能表明两朝开济老臣心(陈与义奉诏伴驾返回临安)(3)

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三、四句描写渡江之景,情寓景中,极为传神,虽不是直挂云帆,但是,历尽漂泊,风雨之后,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处,所以这归途是如此的令人心生欢喜。

天平渡”是“渡平天”的倒文,是水天一色之意,目之所见,皆是阔朗,因为归心急切,所以,舟行迅疾,倒像是远岸的树近前迎人一般。

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归心似箭,写诗表达欣喜之情,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陈与义此二句所流露出来的愉悦之情,与李白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境界苍茫,既有劫后余生之喜,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出师表中能表明两朝开济老臣心(陈与义奉诏伴驾返回临安)(4)

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五、六句抒发对未来的展望之情,久雨初晴,残云散尽,红日高照,吴山明朗,海门开敞,一切都是崭新的模样,光明的前景就在眼前。

吴岫”指吴山,“雨余”初晴之意,“海门”指钱塘江口,镇名,这两句读来令人眼前一亮,风雨彩虹,大宋终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虽异中原险,方隅亦壮哉!”,后两句呼应前两句,总束全文,既是对江南之地的赞美,也是表达对收复中原志在必得的决心,给人以希望和鼓舞。

方隅”是边境之意,此诗中指临安的城池,“壮哉”语出《史记 陈平世家》,喻壮观,威猛等意。

出师表中能表明两朝开济老臣心(陈与义奉诏伴驾返回临安)(5)

写在后面:

陈与义出生在仕宦之家,曾祖陈希亮官至太常卿,祖父和父亲也曾为官,外祖父张友正是著名的书法家,在如此良好的家庭氛围下,自幼聪慧的陈与义很快脱颖而出,24岁就中了进士。

37岁之前,他在北宋为官,有过无忧无虑的少年和挥斥方遒的青年,也经历了国破后的颠沛流离,他人生真正的高光时刻,从进入临安的南宋开始,彼时他42岁。

宋高宗知道他是徽宗朝的老臣,又赏识其人品和才华,对其十分信任并给予重任,官职一直到了副宰相之位,而他亦是不予余力地尽心尽力。

其实,陈与义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诗歌创作上,诗学杜甫,推崇黄庭坚和苏轼,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是江西派后期的代表作家。

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风雨彩虹,山河阔朗,中兴可待,来日可期,一首《渡江》写尽了诗人的家国情怀,读来令人心动。

出师表中能表明两朝开济老臣心(陈与义奉诏伴驾返回临安)(6)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