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里的阳光男孩
刘南山
在淮中,有个孤儿,叫仁顺。
仁顺几乎没有一个直系亲属,住在福利院。学校减免了他们的生活费以及其它一切费用,安排干部、老师和同学与之结对帮扶,让他们感觉到学校就是家,老师同学就是亲人。
11月2日,又是一个星期天。副校长带着我们几个班主任,又一次先去看望孤儿仁顺。福利院的老人们,这儿一个,那儿一个,有的晒太阳,有的捋菊花。走廊上坐着一个目光呆滞的中年妇女,她就是仁顺的母亲。
仁顺穿着皮靴,正在帮五保老人们挖红薯,他见了我们,一脸笑容,手不知道往哪里放才好。我们来到他住的三楼,看看他的被褥换了没有。学校团支部书记随身掏出100元钱送给他。他接过钱,不知道说什么好。我问他,大晴天怎么穿皮靴,他嗫嚅着说:“我,我刚才,在洗衣服……”原来,他每个星期天回家,都要洗自己和他母亲的衣服、鞋袜。
他,才12岁。他从小跟着聋哑痴呆的母亲,4岁才会说不连贯的话,弱智的父亲靠帮人打零工挣一点微薄的收入和好心邻居的接济,勉强糊口。不幸的是,他6岁那年,父亲也暴病身亡。他先由亲戚领养两年,生活能自理后,到了福利院,住在三楼。聋哑的母亲改嫁后又丧夫,没人看管,差一点饿死,去年也被政府收养到这山村福利院,住在一楼。他母子俩总算“团圆”了,从此,11岁的仁顺又多了一份照顾母亲的责任。让人欣慰的是,仁顺自从丧父之后,绝大多数日子过的是集体生活,身体和性格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由怕人、不敢说话变得胆大、阳光起来。
每个星期天,他一回到福利院,总是跑上跑下,既帮母亲,也帮其他五保老人,是福利院的开心果。
什么是亲情?我们从仁顺的成长可以看出,哪里有温暖哪里就有亲情,哪里有爱哪里就有亲情,亲情不仅仅是血缘关系,还有人间大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