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是我国涵盖范围最大、人口最多的经济领先区域。而苏南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地区之一,更是精华中的精华。
从数据来看,2021年苏南5市 上海GDP合计10.99万亿,相比国内,已超过珠三角9市之和;相比国外,以其6300万的人口体量和高达2.7万美元的人均GDP,放到欧洲也相当于一个中上等强国。
苏南5市经济各自表现如何呢?
1.苏州
苏州,2021年GDP实现 2.3万亿,包括直辖市在内,排名全国第6。人均GDP为17.8万元人民币。
地理上,苏州是上海向内陆辐射的第一站。但苏州可绝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方,2021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13万亿,甚至超过上海的3.95万亿。如此强劲的工业实力,必然有内生的动力源头。
首先,是羡煞一众周边城市的苏州工业园区。园区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与新加坡的重要合作项目,设有中新联合理事会,全面借鉴新加坡的发展经验,被誉为“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2021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300亿的规模,将苏州市区的实力大大拔高。
包括工业园区在内,苏州共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8个省级开发区,分布在各市辖区和下属县域。这些地方企业密布,除生产工业成品外,还拥有或多或少的科技创新、学术交流、金融对接能力,是苏州财富的创造源头。苏州的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的54%,其中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大头。
目前,有156家国外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苏州投资兴业。外企如宝洁、舍弗勒、通力电梯、博世、克诺尔,都是工业利税大户。在招商引资上,苏州于2021年推出了全省首部有关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条文的形式对营商流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作了规定。
苏州代管的4个县级市,每个都拥有地级市的经济实力。其中,昆山以4700亿的GDP,位列2021年全国县级市第一名;张家港的沙钢是全国钢铁巨头。4个县级市的GDP合计1.2万亿,占到苏州的半壁江山,占江苏全省的10%。
许多其他城市,有的是县域经济不行,有的是小马拉大车。而市区、县域双拳出击的苏州,就没有不强的道理了。
2.无锡
苏州再往内陆的方向是无锡,2021年GDP实现1.4万亿,人均GDP为18.8万元人民币。
之前说到,苏州县域实力强劲,堆高了苏州大市的GDP总量。但在富庶的苏南,县不认市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本地人会说:你苏州跟我昆山有什么关系?明明是两个城市!故从某种角度来说,苏州GDP总量高,区划是一个重要因素。苏南这些强县级市划给谁代管,谁的GDP就高。
无锡也有一个超强县级市:江阴。其2021年GDP总量4600亿,全国第二;而人均GDP达4.0万美元,大大拉高了无锡大市的均值。无锡人均GDP排名高居全国第三(前两名是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和鄂尔多斯),江阴功不可没。
有人说,江阴和昆山虽然体量相近,但两者发展路径不同。昆山是以外资投入为导向,江阴则以本地实业家居多。这样说有一定道理,在年出口额上,昆山是江阴的4倍。江阴的一些重要企业,如海澜之家、三房巷集团等,包括知名的“华西村”,都是扎根于本地的民办企业。这也说明,尽管都在长三角内部,各地的经济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
说回无锡大市。其实在苏南,无锡的工业基础是省内最优越的,民国时期工业产值曾长期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无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14万亿,利润总额1408亿。无锡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三分之二,支撑作用明显。
无锡的制造业亮点很多。机械工业方面,无锡拥有200多家内燃机相关企业,2018年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内燃机大会;电子工业方面,无锡的集成电路行业发达,封装技术全国领先;船舶海工方面,中船重工702所牵头研制的“奋斗者”号成功下潜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面向未来,无锡力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争取激活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
无锡城区濒临太湖,2007年曾经爆发过著名的太湖蓝藻污染事件,造成无锡全城生活用水严重短缺。此后,无锡已累计投入千亿元治理太湖。无锡与太湖水质的搏斗,对于审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范本。
3.常州
无锡再往内陆的方向是常州,2021年GDP实现8800亿,人均GDP为16.7万元人民币。
如上所述,区划因素决定着苏南各大市的GDP总量。常州代管的县级市只有溧阳一个,故其大市GDP在万亿以下,不及苏州和无锡。但若论市辖区GDP,在金坛改区之后,常州是比无锡要稍高一些的。
从建成区的实际发展来看,苏锡常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事实上,上海-昆山-苏州-无锡-常州这5市的建成区是相互连接的,东起上海浦东,西至常州奔牛,长达200多公里的距离内,工厂和住宅竟未间断过!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5个市包括周边的太仓、常熟、江阴等等,可以看作一整张巨型城市网,在这里生活的人口达5000万,超过东京都市圈,世界第一!常州是这张城市网的西端,再往西,常州和丹阳之间,就有明显的间断了。
目前,常州工业经济的特点是民企占优、传统为主。2021年,常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1%,2022年上半年,民营规上工业产值增速比平均增速快5.5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天钢铁、恒立液压等民营重要企业,其艰辛发展史本身就是常州乃至整个苏南人不断奋斗,直至取得今日地位的一个缩影。
在行业结构上,常州偏向传统。机械、冶金、化工合计占常州全部工业近三分之二,有钢材、金属冶炼设备、挖掘机、拖拉机、轴承、电缆等主要产品。而如何进一步发展,增加新兴产业比例,是常州正在面对的课题。
4.镇江
常州再往内陆的方向是镇江,2021年GDP实现4800亿,人均GDP为14.8万元人民币。
镇江常住人口321万,在苏南算是人口小市,GDP、人均GDP也都是苏南5市最低。镇江代管有3个县级市,其中句容与南京关系更为紧密,甚至开通了通往南京的地铁。但是,作为“苏南怪物房”的一员,放在全国范围内,镇江人均GDP可不低,而是排名全国第15,也是厉害角色。
同常州一样,镇江的工业也是偏向传统,化工、冶金、造纸、装备制造是其主要工业部门。奇美化工位于镇江新区,是台商合资企业,国内重要的ABS供应商,其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都是镇江头等。镇江其他主要企业还有金东纸业、沃德农业机械、鸿泰钢铁、鱼跃医疗等。此外,镇江年产眼镜近1400万副,代管的丹阳县级市被誉为“中国眼镜之都”。
5.南京
镇江向西是南京,2021年GDP实现1.6万亿,人均GDP为17.5万元人民币。人均在全国所有省会中排名第一。
同苏南其他强市相比,南京的最大优势就是其省会地位。大批文教资源、金融资源集中于南京,使南京的第三产业占比达到62.1%,而苏锡常镇都是50%左右。南京的金融业占GDP约12%,苏锡常都是8%。
工业上,南京是传统与新兴并存。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南京钢铁等重工业,是传统经济的“压舱石”;而新兴的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增长点。2021年,南京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7800.6亿,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5.1%。分地域看,江北新区、江宁区和栖霞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的83.3%。
在互联网行业,南京的知名企业不多,是一个弱项。同这方面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南京的信息软件业营业收入仅为深圳的27%,杭州的20%,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南京在苏南5市中距离海岸线最远,城区横跨江南江北,地理上紧邻安徽。这其实是一个中间节点的位置,是苏南富庶区与安徽、苏北沟通的枢纽。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框架下,如何能既顾及自身发展,又做好跨市、跨省的区域协调,是南京决策者面临的现实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