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X购入三个多月了,行驶5000多公里,说下感受吧。

大众id4 x分期(电车买了大众ID4X)(1)

非专业人士,仅就个人使用体验先笼统讲讲优点:

1)驾驶感受不错,是那种欧洲车的感觉;在D挡模式下,确实跟油车比较接近。底盘调校及操控性较好,高速即便上到130/140以上,给人的信心足够,更快没有去尝试。

2)续航表现能接受,理论607的续航,正常行驶无论是市区还是郊区甚至高速工况,400是没有问题的,如果驾驶习惯好加上能耗控制得当,450以上甚至500左右应该也不没有可能,再高估计看造化了。总体不是很多灌水帖说的那么好,但相对来说虚标没有那么的严重;其实在各个品牌综合他的电控能力,电池度数基本决定了续航里程,其他都是浮云;这台车83.7的电池度数,百公里大概20度电左右的能耗水平,能跑多远基本就估算得到了。

大众id4 x分期(电车买了大众ID4X)(2)

3)灯光算是惊喜;无论是大灯组的表现还是氛围灯,都给人不错的体验;特别是前挡玻璃下的LED灯带,集成了很多功能,比如说导航转弯前灯带的流动效果提醒,前方突发障碍或者紧急刹车时灯带的红色提醒,确实很有特点。

大众id4 x分期(电车买了大众ID4X)(3)

4)全景天幕加了自动遮阳帘,这个必须点赞。现在新能源车都追求大面积天幕,不加遮阳帘即便贴膜,南方夏天可以自行脑补车内感受。

5)转弯半径小。

6)同级别车内空间表现较好。

7)提速快,初段加速表现好,动力强劲,行驶安静这些电车该有的也都有。

8)安全性,中保研碰撞测试可以了解一下,具体不记得了,只记得ID4表现优异。

再来说说不足

1)后排座椅靠背角度太直,可能是为了追求后排腿部空间的感官体验且不可调,迷惑了消费者,长途乘坐舒适度会减分。

2)车窗升降机声音偏大,感觉有点廉价。

3)车机问题,可能我不是很在意这块的体验,特别是多媒体这块,几乎没有怎么刻意去设置和体验,也不是很清楚新势力的表现优势是怎样的,因此没有感觉有什么特别严重的使用不佳体验;期间出现过两次地图能显示位置但是设定导航就转圈圈,当时也没有很在意,停车办完事后再启动就正常了。总体感觉没有网上很多车友说的那么不堪,也可能是没有对比因此也就觉得能接受吧。

4)车窗升降机按键简配,前后窗控制需要增加一次按键才能转换,体验确实不好。

5)被诟病最多的前碟后鼓的问题,5000KM行驶下来没觉得有啥不妥,定制德国大陆的鼓刹,可能主要还是考虑能量回收吧,厂家偷工减料应该不至于;非重载且长时间、长距离刹车,这套鼓刹应该刹车效果好于碟刹。

6)晕车,有一部分人乘坐过我电车后说晕车严重,不知是自己驾驶的原因还是车的问题,开油车没有这种情况;自己驾乘感觉就还好。

大众id4 x分期(电车买了大众ID4X)(4)

最后说说购车经历

在新能源车纷纷涨价的2022年,当时计划买一台15~20万左右的车,转一圈后发现可选的实在不多,各种加价不说,还都没有现车;我选的ID4X长续航607KM低配版,上汽大众专用版本的那个美丽的名字不记得了,加配了电尾门,现车加上终端优惠幅度够大,落地20出点小头,性价比感觉也还行。

期间定了涨价前的埃安Splus,等了近一个月车没到,同时纠结于满大街的滴滴最终放弃了。

当时小鹏P5到店咨询直接回复6个月以后提车;也曾纠结于领跑C11的高配、品控和交付周期,试驾了几何、王传福家的宋plusEV,秦plusEV,一度觉得这个价位别无他选,只能是宋plusEV了,也有现车但就是总感觉差点意思,偶然间误进大众店里被大众的销售引导,最终下单提车。

汽车毕竟是用来驾乘的,安全、好开、耐用的基本机械素质才是重点。现在国产新势力有点跑偏了,发布会各种多媒体高逼格座舱,汽车真正核心的素质几乎都是一带而过,生产工厂的品控和积淀也是所提甚少;汽车说到底是耐用工业品,机械素质、供应链、制造体系、品控等核心的部分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新势力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