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是一个有层次、有逻辑的系统,它是定位理论的底层逻辑。对于学习或了解过定位理论的读者来说,心智认知的七大规律大家已了然于心,他们分别是:1.心智分类储存;2.心智容量具有两面性;3.心智厌恶混乱与复杂;4.心智缺乏安全感;5.心智难以(不会)改变;6.心智容易失去焦点;7.心智斥同存异。我们在了解心智认知的七大运行规律的表面意思之后,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中京咨询对每一条心智规律做了全面的解读。

十大咨询师内心独白(心智认知七大运行规律启发解读)(1)

一、心智分类储存

“分类是大脑的天性之一,如果没有类别,心理活动就会乱成一团糟”。

——史蒂芬·平克

“心智分类储存”是指大脑对信息的分类记忆机制,人们对新事物的学习,首先取决于它的“类“的归属,其次是对它”特性“的了解。比如,消费者在接触到一个新产品,首先会问“这是什么?”然后再问“这产品有什么特点?”

中京解读:心智分类储存带给我们的启示

1、明确品类宗属

要想准确对接客户需求,首先要明确产品的品类归属。把产品定义到不同品类,对接需求不同,产生价值也不同。

2、营销场景匹配

1)、环境匹配:比如,在广告投放上,某些环境就适合某类广告,投错了环境,效果适得其反。

2)、场景匹配:比如,喜茶的场景是高端商场步行街,如果开在社区街边是不符合消费场景及人群的。

3)、等级匹配:定位高端就要有高端的样子,方太定位“高端厨电”,但在终端形象上,装修档次,形象表现却没有高端的样子,后来推出新版终端店面方案后,才将档次提升上去。

十大咨询师内心独白(心智认知七大运行规律启发解读)(2)

二、心智容量具有两面性

“人们通常把信息分类存储,每个类别记不住7个以上”。

——乔治·米勒

人类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超过某个极限,大脑就会形成“信息过载”,不再记忆输入的内容,就好比像计算机开的程序太多会变慢,甚至死机一样。绝大多数消费者最多记得住同一品类的7个品牌,而且,这还是对高关注度和高频使用的产品而言,对一些关注度不高的产品,大多数人只能说出一两个品牌,甚至说不出品牌。

中京解读:心智容量具有两面性带给我们的启示

1、明确了营销的竞争性

营销界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营销应以竞争为导向,认为营销近似战争,市场空间是有限的,你多我就少;一种是主张以消费者为中心,不要太在意竞争,认为市场空间近乎无限,大家都可以成功,没必要争心太强,非与对手拼的刺刀见红。从整个商业世界来看,机会和空间的确是广大的近乎无限的。总有新的需求,新的行业在兴起。但落实到具体行业、具体产品,则就是实打实的有限的,市场蛋糕就这么大,一年的需求就这么些,就算企业再产品创新,再加大促销,刺激市场有所提高,但是消费需求是极有限的,市场规模总量在一定时间内也是固定的。所以心智容量有限更加明确了在有限的市场范围内,以竞争为导向来抢占心智资源。

2、竞争要占据消费者心智容量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很多人都处于信息超载状态,人脑会启动保护机制,对很多信息会自动忽略。所以,需要尽量简化产品和品牌信息,利用坚劲有力的资源占据消费者心智资源。

品牌有限性:同一个品类里,能列出的品牌是有限的;品类无限性:能列出的品类是无限的。若你的品牌在品类里不是数一数二,最好的选择就是开创一个品类。

十大咨询师内心独白(心智认知七大运行规律启发解读)(3)

三、心智厌恶混乱与复杂

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其获得的信息是否足够简单。定位的目的,就是让品牌率先成为某个品类或某种特性的代表。这样当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该品牌作为首选。

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有限所以大脑趋向于识别和接受有限的、简单、有规律的信息;就是消费者更容易接收简单的、有认知基础的,符合心智认知模式的产品及品牌信息。

中京解读:心智厌恶混乱与复杂带给我们的启示

1、简化传播信息

在传播产品及品牌信息时,要尽量简化,只要提供“最少必要信息”就行。

2、简化定位概念

在品牌的定位词或定位语上尽量简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较好的品牌所做的传播计划,往往就集中在某一个词上。比如:佳洁士:防蛀;沃尔沃:安全,公牛:安全插座;海飞丝:去屑;

3、关联已有认知

心智对完全新的概念或信息接收理解效率较低,如果能跟心智认知中已有的概念做产生关联,就好比是跟心智做了个挂钩,更容易理解记忆。

无论是战略、还是品牌、或者营销,少就是多,多就是少。

十大咨询师内心独白(心智认知七大运行规律启发解读)(4)

四、心智缺乏安全感

消费者在面对任何品牌时,首先产生的都是内心信任度需求,也就是对风险的担忧,这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人类大脑本能的会规避一切风险,主动追求内心稳定、可控的安全状态。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长期生活在充满危险的世界中,为更好保护自己,大脑强化了对风险的感知能力。这一特点,决定了消费者面对任何产品或品牌时,首先产生的都是规避风险的需求,既表现为对安全感的追求。

金钱风险:产品会不会买贵了?

功能风险:会不会质量不好?

生理风险:会不会有风险?

社会风险:朋友怎么看我呢?

心理风险:责任感?

中京解读:心智缺乏安全感带给我们的启示

1、打造立体信任背书

品牌的信任背书越多越好,在品牌的不同发展阶段,要给品牌寻找不同等级的信任状,并及时升级信任状。

2、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广告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自己说自己好,当一个新产品、新品牌上市时,消费者由于不熟悉,严重缺乏信任感,广告效果并不理想。

公关是让第三方说你好,新品上市时优先使用公关方式传播,因为中立第三方说的话更可信,更容易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

十大咨询师内心独白(心智认知七大运行规律启发解读)(5)

五、心智难以(不会)改变

“印刻效应”说明:心智一旦形成某种认知,就难以改变。做得好不如做的早,不要试图改变消费者心智。在品牌塑造和传播过程中,企业一旦达成原有设定的定位目标,如果想反转原有认知,是相当困难的。人们会自动屏蔽与自己认知不符的信息,即便品牌拿出所谓的真凭实据,也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

中京解读:心智难以(不会)改变带给我们的启示

1、顺应顾客认知

在人们心智中有很多固有的“认知”,应当把这些认知当做事实,在推出新产品时借用这些认知进入心智,而不是抵触这些认知。

2、调用关联认知

将你的品牌与消费者心智中已经存在认知关联起来,借用已知信息来迅速导入未知信息。

3、慎重初始印象

我们知道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其实,产品和品牌是一样的。消费者对一个品牌形成的初始印象,在今后难以改变。所以,品牌在推向市场并进行传播时,一开始品牌定位就要精准,给受众传达的信息就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如果刚开始定位并传播不精准,今后想要在受众心中重新定位会难上加难。

4、谨慎品牌延伸

由于心智对一个品牌形成认知后,就会认为该品牌是什么。这时,品牌延伸到其他品类去,会破坏顾客心智对品牌的认知,心智不愿接受这种改变。

十大咨询师内心独白(心智认知七大运行规律启发解读)(6)

六、心智容易失去焦点

大脑会对同质化的信息会自动忽略,更关注与众不同的信息。所以聚焦产生长期的竞争力,有利于品牌进入消费者心智,并且占据消费者心智。

中京解读:心智难以(不会)改变带给我们的启示

打造差异化

我们可以从产品外形、产品技术、制作工艺、产品包装、产品服务等多维度来打造产品的差异化。产品在其他方面实在没有差异化的点可以找寻时,可以将产品外形做的与众不同而形成差异化;产品通过创新(可能只是微创新),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显示出品牌的差异化价值;在产品本身没有任何差异化的情况下,仅通过与众不同的产品包装,就能使产品脱颖而出。通过与众不同的差异化打造来区别于竞争对手。

十大咨询师内心独白(心智认知七大运行规律启发解读)(7)

七、心智斥同存异

人们只想看到想看到的东西人们只记住不一样的东西。让消费者到超市里面逛一圈,写下来他们记住的品牌,我们发现,消费者写下来的品牌通常是独特的产品或品类,结果反映出:相同的产品被消费者过滤。

中京解读:心智斥同存异带给我们的启示

大脑存入了已有品牌,心智会对其他品牌非注意盲视与视而不见,所以我们在打造品牌时,前期要做好消费者心智认知的研究与调查,找出我们的品牌机会在那里,利于我们品牌的竞争特性是否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没有,我们宁愿去开创一个新品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