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师报】曾旺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他刚走进教室,原本自顾自嬉闹的学生立刻蜂拥而上,不知道是谁竟然带头往他身上爬,其他学生见状也跟着模仿曾旺一边笑弯了腰一边喊:“别爬啦,别爬啦,我又不是树”一个孩子说:“对呀,美术老师,就是美丽的树老师呀”从此,“树老师”这个称号就一直跟随着曾旺,“我很喜欢这个称呼,说明孩子喜欢我,这大概就是我做老师最大的收获——爱孩子且被孩子爱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爱孩子胜过自己?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爱孩子胜过自己
来源:【中国教师报】
曾旺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他刚走进教室,原本自顾自嬉闹的学生立刻蜂拥而上,不知道是谁竟然带头往他身上爬,其他学生见状也跟着模仿。曾旺一边笑弯了腰一边喊:“别爬啦,别爬啦,我又不是树!”一个孩子说:“对呀,美术老师,就是美丽的树老师呀!”从此,“树老师”这个称号就一直跟随着曾旺,“我很喜欢这个称呼,说明孩子喜欢我,这大概就是我做老师最大的收获——爱孩子且被孩子爱着”。
毕业10年来,曾旺的身份标签越来越多:江苏省苏州市苏城外国语学校美术教师、画家、作家、美育推广人……在曾旺看来,人生是开放的,不管有多少“标签”,他最热爱和看重的还是“教师”身份。
从业时间不算长,但小学、初中、高中都教过,曾旺对自己丰富的经历颇为骄傲,长纵深的学段教学让他能够更全面审视学生的成长,更坚定地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他常对学生说“君子不器”,希望美育能够帮助学生成为更完整的人,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打磨自己
一直以来,曾旺都对教师职业有所向往。他至今都记得小学从农村转到大城市就读,第一节课语文老师让他念一段课文,不会普通话的他刚吐出两个字,全班同学都笑了。正当他感到无比难堪时,语文老师抱住了小小的他,叮嘱大家要爱护新同学。这件事让曾旺对教师职业生出了崇敬与喜爱之情。
曾旺小时候就表现出对绘画的好奇与热情。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曾旺就喜欢趴在地上用手指、树枝涂鸦,上学后也喜欢在家里墙上、门上到处画画,父亲从没责怪过他的顽皮,甚至饶有兴致地与邻居一起点评曾旺的作品。那时还没有校外艺术培训班,父亲就买来一块小黑板让曾旺尽情写写画画。看到擅长书法的爷爷挥毫泼墨,曾旺羡慕不已,便开始自学国画,临摹了大量的宋元画作。此后,曾旺的作品便经常出现在学校各种文化节中。
读大学时,曾旺觉得很“郁闷”,就是大学里的图书借阅证太薄了,几乎每个学期他的图书借阅证都是满满当当的,直到再也盖不下章为止。在这些借阅的书中,80%都与美术无关,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人类的知识如此丰饶,就像钻石一样有不同的切面,每一面都对我有深深的吸引力。”直到现在,曾旺依旧保持每年专业书十几本、非专业书七八十本的阅读量。“只有博学的老师,才能带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这是大学老师给予曾旺的叮嘱,也是曾旺从教以后一直坚持学习深造的动力所在。
为了更好理解画作的创作技巧与背景,学习国画专业的曾旺大一时钻研油画,对西方绘画技巧的学习让他从中西比较的角度更加理解国画艺术;大二时为了了解日本绘画专门自学日语,进一步多角度巩固了自己的国画技法。此后曾旺还自学了水彩、插画,为成为一名教师做足了准备。
在与记者交流时,曾旺自信十足,他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全面的美术老师。”在他看来,“全面”不是“十全十美”,而是对知识充满好奇与求知欲,“只要我不停下求知的脚步,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
“不能成为可有可无的老师”
毕业后,曾旺开始在高中实习。
尽管认为自己做足了准备,但现实是高中学业紧张,美术课成了许多学生休息放松的时间,大家表面看着书心里却想着其他科目,甚至美术课还有被替换的可能,这让曾旺懵住了。“我不希望自己的课可有可无甚至毫无吸引力,即使不能成为高中生最喜欢的老师,我也想为学生紧张的生活注入一点轻松与美好”,曾旺尝试把每节课的知识点与语文、历史、地理结合,比如讲到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他会带学生“穿越”回战国时期的楚国,从出土器皿富有浪漫色彩的花式纹样以及当地湖沼遍野的地貌来说明它们的关系,同时融入《离骚》来讲楚国人的审美偏好,以及当时的民间信仰、丧葬习俗等。
这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尝到甜头的曾旺由此逐步加深了对美术教学的理解,也有了对教材文本“再演义”和“再扩充”的念头,对于如何做好美术老师有了更深的理解。
实习结束之后,曾旺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同时也带初中美术选修课。
在教了几年小学后,曾旺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二年级学生上课,老师讲解超过两分钟孩子就吵着要画画了;三四年级学生上课,老师只要给一个主题,学生很快也能动笔;但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动笔的速度会明显放慢。这让曾旺深刻感觉到,每个人都曾经喜爱画画、愿意表达,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压力的增大,孩子好像没有时间停下来欣赏美、思考美、创作美了。
曾旺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把更多育人与审美带入课堂。
他让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长方形美术本,四分之三画画,四分之一写字。
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曾旺看来,绘画是一种表达,这种创作方式既是与自身进行对话,也是与美术教师进行对话。曾旺希望通过文字与孩子对话,听听孩子内心真正的声音。
拿到美术本的孩子开心极了,会画画的孩子表达欲旺盛,有时空白处写不下还要用上背面。不善于画画的孩子哪怕只画一笔,曾旺也会写下长长的点评。一来二去,互动多了,家长也参与进来,有时候写给孩子,有时候写给曾旺。一个小小的美术本,成了家校沟通的心灵桥梁。
随意翻开一个美术本,画面旁边孩子写道:“曾老师,我画了四幅画,春天,小鸟飞来了,春暖花开;夏天,苹果树结果了,小朋友在摘苹果;秋天,树叶枯黄了,苹果树很不开心;冬天,小燕子飞走了……小朋友手拉手把苹果树围起来,这样苹果树就温暖了。”曾旺说:“只要用心倾听,无论何时何地孩子的话语都是那么动人心弦。我们要手拉手,让苹果树开心温暖啊。”
不管工作多忙,曾旺都会经常翻一翻孩子的美术本,有时看到深夜,听着音乐满心感动。这样纯真的孩子,这样美好的画,多么需要成人的呵护与鼓励。
曾旺把美术教育称为“幸福教育”,他说:“当学生学会了美,懂得欣赏、发现美,他们的一生都将变得更加幸福。”
“孩子教我成为合格的老师”
在许多人看来,美术是小学科,似乎“不太重要”。但在曾旺看来,美术恰恰是学科之间的调和剂,它可以与任何学科联系在一起,因为有了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语文便有了共情的内容,科学便有了仰望星空的浪漫,历史也将变得充满画面感……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美术课似乎只是画画、做手工等,对于“美”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很少与孩子一起认真探讨。
后来,每年9月开学后的第一节美术课,曾旺都会与孩子们探讨这一主题,他说:“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上美术课,‘术’是有方法、有技术的意思,那么‘美’是什么意思呢?”许多孩子会说“漂亮的”“好看的”。这时,曾旺就给他们讲一个发生在春天的故事: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小男孩在山间欣赏美丽的桐花,纷纷飘落的桐花不知不觉落满了小男孩周围,当妈妈呼唤孩子回家时,小男孩却久久不愿意挪开双脚,妈妈有些不耐烦。这时有位老人走过来问男孩的妈妈:“您的小孩多大了?”妈妈回答说:“五岁。”老人惊奇地说:“真了不起,五岁就知道美是什么——美就是善良。”此时妈妈才恍然大悟,孩子不走是因为不忍心踩洁白的花瓣。讲完这个故事,曾旺看到孩子们安静的样子,仿佛他们都是那个小男孩,脚下落满了洁白的桐花。那一刻,曾旺知道孩子们懂得了美与善良。那节课的主题是画一画自己身边善良的人或事。孩子们画得认真极了,他们回忆起父母送自己的礼物,想到某一次朋友帮助了自己……孩子画的故事感动了曾旺,也让曾旺进一步认识到“故事疗愈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其实,是孩子一直教我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曾旺经常这样说,也这样做。孩子喜欢听故事,上课时曾旺就戴上长长的胡子扮成齐白石,模仿他的身形和作画姿态讲述其一生的故事;孩子喜欢角色扮演,曾旺就让孩子画自己喜欢的动物,把画作裁剪成头冠,现编现演“动物王国”……学生的想法、才华超出成人的想象,完全不用担心他们不配合,相反无论画的质量还是大家的即兴“演出”效果都非常精彩,师生欢乐得不行。
出走再归来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老师
自从曾旺有了“树老师”的称号,其他学科教师也知道了孩子对他的喜爱,如果遇到“搞不定”的学生就叫曾旺来试一试。曾旺每次都很开心地应允下来。
一次,二年级班主任带来一个男孩,他的年龄应该上四年级了,但是学校和家庭经过综合评估觉得孩子学习能力欠缺,一直徘徊在二年级。与此同时,常常完不成作业又淘气的男孩仍旧令班主任头疼不已。
直到有一次班主任发现这个孩子喜欢画画,就想到了曾旺。见到男孩的第一眼,曾旺就觉得孩子内向害羞,但是两人一见如故。此后一年,曾旺带着男孩走进一个又一个班级,男孩喜欢浑身上下都是故事的“树老师”,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在一次次与家长的沟通中,曾旺终于让孩子的父母明白,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同的,他愿意陪伴家长一起等待。
曾旺想起了自己初中时的美术老师,想起老师对自己的帮助,第一次深深感到为人师者的重要。但他想成为更好的老师,影响更多的孩子。
于是,曾旺选择离开校园。
一切源于2018年初,曾旺来到北京以画家身份出席“时代新象·全国青年中国画家推介工程”开幕式,那一次曾旺认识了许多优秀教师画家,才发现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只有博学的老师,才能带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曾旺没有忘记大学老师的话。尽管面对许多质疑,但曾旺内心坚定,因为他知道出走是为了更好地回归。两年中,曾旺的身份从学校教师变成青年画家,期间在各地美术馆举办了画展和演讲,一方面跟随老师写生、听课,吸收当前艺术的最新成果,提升对艺术的认知高度,与各地美术教师交流以弥补自身不足并提高优势;一方面对外做公益演讲,与父母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美育的认识,这些让曾旺对重新回到讲台更加充满信心和责任感。
2020年底回到校园后,经过近3年反复编写修改的《带孩子走进中国画》系列出版了,这套书正是曾旺故事教学的延伸,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孩子传递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此时,曾旺对接下来的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他要把课上得更生动,将生活与课堂紧密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多元的艺术兴趣方向,继续对外推广美育等。不过,这一切的中心从未改变过,那就是讲好美术课。
曾旺说:“10年,我的教育之路才刚刚开始。对下一个10年,我满怀憧憬和信心。”
(曾旺,江苏省苏州市苏城外国语学校美术教师,青年画家,儿童人文科普作家,著有《带孩子走进中国画》系列。)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